有一个人捡到了一根鸡爪(他在潍州捡了条)

南宋的时候,登州黄县有一个商人叫宗立本,世代经商,用现代的话说家庭条件那叫相当不错。可只有一样不如意,虽娶妻多年,但一直没有儿子。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虽然称呼南宋的年号,但这时的山东地区处在大金国的统治之下,即金正隆三年,1158年)的盛夏时节,宗立本和他媳妇一块贩卖丝帛到了潍州,往昌乐去。本以为夏天白天长,不等天大黑就能赶到昌乐了,就没有在潍州城内投宿。天黑了,车队却没能如期到昌乐城,只好在荒野里找了一个古庙投宿,并安排仆人在外守卫。

有一个人捡到了一根鸡爪(他在潍州捡了条)(1)

一夜无话,第二天一早,宗立本等人简单吃了点早饭,准备上路。遇见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前来作揖行礼,说起话来很是伶俐,招人喜爱。

宗立本问小孩儿是谁家的孩子?从哪里来?

小男孩应答说:“我是昌邑县衙公吏王忠彦的儿子,父母都过世之后,我被他人收养。可收养人又把我扔在这里,自己偷偷走了。我现在已经无处可去,在这荒郊野外里,估计不是被狼虎吃掉,就是被鬼怪掳掠了去。”

看着这个聪明伶俐却身世可怜的孩子,宗立本当然生发了同情心,加之自己本没有子嗣,便动了收养他的心思。于是,把孩子揽到怀里摩挲着问他:“你肯给我当孩子吗?”

小孩儿听了,哭着行跪拜礼,认下了父母。宗立本给他取名叫“神授”,这是神灵赐予的孩子嘛。

这孩子天性聪明,记忆力超好,读书看一遍就能记住,又能写一丈多宽的大字,虽没经过专门学习,但篆、隶、草书各种字体都会,看见名家字迹或古人字帖,稍微照着模仿一下,就能够掌握其中的精妙。

宗立本本是个市井小人物,看孩子这么有天赋,就放弃从商,带着他四处游历,让孩子多学多看多历练,期望把他培养成材。

两年后的春天,宗立本带着孩子在济南章丘遇到一个相貌不凡的胡僧。不料,这胡僧竟然指着神授宗立本:“你从什么地方捡到的这个孩子?”

宗立本大惊,心下想“这和尚怎么知道我这孩子是捡来的?”但还是硬着头皮嘴硬:“这是我妻子亲生的,你怎么轻率的胡乱问话?”

胡僧笑着说:“这是我们五台山的五百条小龙之一,走丢已经三年了,现在才找到它。你留它久了,必生大祸端。我已密施法术把它禁住了,它没法再生祸害。”说罢,胡僧要来水喷到神授身上,小男孩竟然变成了一条小红蛇,在地上盘旋挣扎。

有一个人捡到了一根鸡爪(他在潍州捡了条)(2)

胡僧又取出一个净瓶,冲着小红蛇呼叫神授的名字,竟随之跳进了净瓶里。胡僧戴上斗笠,什么话也不说,竟不告而去。只剩下惊呆了了宗立本久久回不过神来。

此故事,见于南宋洪迈撰写的《夷坚志》。这则发端于潍州一带的异事,佐证了青莱驿道在宋代的存在:黄县的宗立本到昌乐做生意经过潍州,小龙编故事说自己父母双亡,被领养人带着离开昌邑,走到潍州以西被丢弃,都是走的这条东西方向的驿道。

这条驿道,从登州(即蓬莱)至黄县(即龙口),再至莱州,再至昌邑县,再至潍州(即后来的潍县,今天的潍坊市辖区域),再至昌乐县,再至青州……,恰恰就是后来烟潍公路以及再后来206国道的走向。

有一个人捡到了一根鸡爪(他在潍州捡了条)(3)

附:《夷坚志》载《宗立本小儿》:

宗立本,登州黄县人,世世为行商。年长,未有子。绍兴戊寅盛夏,与妻贩缣帛抵潍州,将往昌乐。遇夜,驾车于外,就宿一古庙,数仆击柝持仗守卫。明旦,蓐食讫,登途,值小儿,可六七岁,遮拜上前语言獧利可喜。问其谁家人,自那处来,对曰:“我昌邑县公吏之子也。物父姓名是王忠彦,与母氏俱化去。鞠养于他人,将带到此,潜舍我而去,兹无所归,必死于虎狼魑魅矣。”立本拊之曰:“肯从我乎?”又再拜感泣。遂收而育之。命名曰“神授”。儿性质警敏,每览阅文书,一过辄忆。又能把巨笔作一丈阔字,篆隶草不学而成。见名贤书帖墨迹,稍加摹临,必曲尽其妙。立本盖市井之小民耳,遽弃旧业,而携此儿行游,使习路歧贱态,藉以自给。后二年之春,至济南章丘,逢一胡僧,神貌伟杰,指儿谓立本曰:“尔在何处拾得来?”立本乃曰:“吾妻实生之,奚乃妄发问?”僧笑曰:“是吾五台山五百小龙之一也,失之三岁矣。方寻访见之,尔久留他,定招大祸。吾已密施法禁,彼亦无所复肆其虐。”于是索水喷噀,立化为小朱蛇,盘旋于地。僧执净瓶呼神授名,蛇即跃入其中,僧顶笠不告而去。立本夫妇思念久而不忘。淮东钤辖王易之亲睹厥异。

——《夷坚志》甲卷:宗立本小儿

原创编辑,非经允许,其他公众号谢绝转抄。

欢迎赐稿,并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潍县老事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