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习惯性脱臼日常注意事项(家长极易忽略的儿童高发意外)

闺蜜家的“屁兜”白天给奶奶带回了老家,说是不小心摔倒了,除了皮肤有些擦伤外并无其他异样,可第二天发现,孩子的右臂不会动了,当拿东西或者吃饭的时候孩子只能用左手拿,晚上睡觉换衣服时,屁兜也总是哭,说不出到底哪里不舒服,急得闺蜜团团转,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儿童习惯性脱臼日常注意事项?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习惯性脱臼日常注意事项(家长极易忽略的儿童高发意外)

儿童习惯性脱臼日常注意事项

这两天,闺蜜可忙坏了

闺蜜家的“屁兜”白天给奶奶带回了老家,说是不小心摔倒了,除了皮肤有些擦伤外并无其他异样,可第二天发现,孩子的右臂不会动了,当拿东西或者吃饭的时候孩子只能用左手拿,晚上睡觉换衣服时,屁兜也总是哭,说不出到底哪里不舒服,急得闺蜜团团转。

当我听到闺蜜的形容后,曾经那段我恨不得抽自己几个嘴巴子的往事就立刻闪现在我的眼前——糖豆之前也和屁兜有过相同的表现。

在糖豆1岁两个月左右,已经带着他在外玩了一天的我又热又累,劝了好久糖豆才同意回家,可还没走几步路,糖豆就被其他小朋友玩儿的泡泡给吸引住了,非得回头去买泡泡机玩儿,青天可鉴,不到半个月时间,家里已经买了至少5个泡泡玩具了,每次玩得还没有撒得多,后来为了让他有泡泡水玩儿,我还专门研究了一下那个水吹出来的泡泡怎样才能又有光泽又不易破,费尽心思调好泡泡水专门存储起来,放得高高的,生怕他自己拿下来误喝了,也就是这次出门没有给他带泡泡器而已。

被热得头晕眼花的我只想带他赶紧回家休息,可这次糖豆也很怪,铁定了要要这个泡泡机,(泡泡机我能说家里也有吗?每次一玩儿这个就非要把一瓶泡泡水打完了不行,否则是不会乖乖回家的)一边是我拉着他的手往家走,另一边是他撑着不想走,突然糖豆脚下被不平的地砖给绊了一下,因为害怕他的头碰到一侧的铁护栏上,我潜意识就赶紧死死拽着他的手,几乎在同时,我听见了“咔”的一声,糖豆随即也开始哇哇大哭起来,那哭的声音,是从他出生以来最大的一次了。

心中感觉大事不好,赶紧把糖豆抱起在怀里,哄了2/3分钟后他就不再哭了,检查了一下外表,也没有任何受到伤害的症状,可带回家后,我突然发现糖豆的右手好像“废”了一样,无论是玩儿家中的泡泡器还是拿勺子,通通都改为了左手。

根据当时听到的声音,我强烈怀疑糖豆是脱臼了

但从回来后的表现来看,实在又不太像脱臼:玩得开心会笑嘻嘻的,精神状态也很好,右手5个手指也能正常动,只是右侧的手臂抬不起来。为了保险起见,我叫回来了还没有下班的Z先生,Z先生却觉得我是大惊小怪了,向来佛系的他认为糖豆只是扭伤了一下下而已,过不了两天自己就会好的。

为了证明这次情况的严重性,心急如焚的我竟试图将糖豆的右手臂抬起来,结果刚抬起了一点点,孩子又大哭了起来……话说女人着急起来,也会不计后果干出一些二百五的事情,所以,男人们,不要老觉得女人就只会大惊小怪啊!

吵吵闹闹最终还是跑到了医院,充满自责的我事情经过都和医生描述不清了,哭着个鼻子,只见医生用了3/4秒的时间,把糖豆的右胳膊又是扭又是拍的,伴随着一声“咔”,胳膊就复位了,只是糖豆又大哭了几声。

医生给糖豆了一个小玩具玩儿,糖豆直接就用右手拿住了,看来这胳膊已经恢复正常了。

糖豆的胳膊到底经历了什么

原来这在1-4岁的儿童中是特别容易高发的一种事故,叫做“牵拉肘”,专业名叫“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通常情况下都是因为家长在牵拉孩子手臂时用力过度引起的。

“牵拉肘”也算是一种微型的脱臼,是小臂处有个叫做“桡骨”的小骨头,因为被过度用力牵拉而导致它部分脱离了韧带。

在脱臼时孩子会大哭,但在哭过后的表现会和平时一样,从外部也观察不到什么异样,只是脱臼的那只胳膊没办法抬高以及伸直,就算拿东西也会在潜意识里避开用脱臼的那只手。

情况看起来虽然会不痛不痒甚至不紧急,但是你还是需要立即带着孩子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给脱臼的关节复位,因为脱臼不会因为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自己好转,假如时间长不将脱臼复位的话还会引起局部红肿,引发更为严重的后遗症,甚至今后会形成终身习惯性脱臼。

复位的过程听起来很简单,但在这里还是劝不懂的家长千万不要胡乱尝试,一旦搞不好非但脱臼的胳膊复不了位,而且还会让孩子更加痛苦,甚至引起二次伤害。

复位医生给的建议

在去给糖豆复位的时候,医生就和我们说:“孩子第一次脱臼后,即使复位很成功,但以后也是会经常重复性发生同样的事情的,即便你用了比平时还小的力气也同样会造成孩子再次脱臼。所以,以后千万注意不要再去拽这个胳膊了。”

专业医生到底是专业的,说的话果然没有错,因为糖豆又在短时间内脱臼了两次,一次是自己扒着家中的围栏往上面上;另一次是下台阶脚滑了,Z先生情急之下拉了右边曾经脱臼的胳膊!真是防不胜防啊……

后来,糖豆因为胳膊脱臼受了不少罪,他自己也明白了不能用力拉右侧的胳膊,否则就得再疼一番了。时间久了糖豆没有再脱臼过,胳膊也就慢慢养好了,我也终于敢用正常的力度牵他的手了。

如何避免孩子脱臼

脱臼后感觉好吓人呀,但外出时又不能不拉孩子的手,究竟怎样才能避免孩子脱臼呢?

其实,只要在拉孩子的手时注意以下几点,脱臼的概率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

1.牵手时,一定要保持孩子的手臂弯曲

牵手时保证孩子的手臂是一直有弯曲的角度,这个角度越小越好,因为脱臼基本上都是在手臂完全伸直被过度用力牵拉的状态下发生的,手臂弯曲越多,在意外被牵拉时得到的缓冲程度也就越多。

小宝宝在学走路时,在刚会走路时,因为个子比较矮,家长在牵着他们走路时不想总弯着腰,这就很容易把孩子的手臂完全拉直,从而造成脱臼的隐患,这点需要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这样手臂拉直的牵法是不对的

2.不要拽着孩子手臂玩儿

拽着孩子手臂打转、拽着手臂打秋千等危险动作,虽然孩子很喜欢,但也千万不要这样玩儿,一旦两只手臂的受力不均,就特别容易造成脱臼。相对于一点点的快乐,安全才是更重要的那个,不是吗?

3.有情绪的状态下不要牵孩子的手臂

家长在烦躁不安、心情不好、发怒的情况下,手劲儿会不由自主的加大,当然,孩子在有情绪的时候也会不顾后果的挣脱(就像糖豆最初脱臼的情况那样),两面用力更是容易出现意外。所以,当你意识到自己以及孩子都有情绪时,一定要避免牵拉这个动作,可以改为抱着或者拖着孩子的身体前行。

桡骨脱臼的确是小孩子高发的一个意外,有时候就是那么一瞬间,似乎没用多大的力气就造成脱臼。

一旦发生脱臼,不要急于自责,赶紧找专业医生复位才是当务之急;假如发现孩子动作受限,有手臂举不起来,即使孩子精神状态良好,也是需要立即就医查看的。

希望各位家长能提高警惕,避免孩子无故受到脱臼的罪。

科普育儿知识,颠覆传统育儿认知,我是育儿琦说,关注我,最新育儿知识不错过,愿在育儿的道路上我们能携手同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