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铁画作品(国画和铁匠工艺的结合)

芜湖铁画,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墨色淋漓的中国画和中国铁匠工艺的结合,使其呈现出巨大的艺术魅力。那种黑白分明的墨色,既有中国国画那种柔美的特点,加上用铸铁的工艺,使之有了一种立体感,刚柔并济,看来也是栩栩如生。

铁画:芜湖独有的宝藏

铁画,顾名思义,铁和画的结合,是芜湖独有的一项技艺,也可以说这就是芜湖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象征。

芜湖铁画作品(国画和铁匠工艺的结合)(1)

而芜湖铁画的发展,直到今天,离不开工匠的努力和不断创新发展。芜湖铁画的创始人公认为汤天池,明末清初人,幼年为躲避战乱随父亲逃荒到了芜湖,在芜湖定居之后,便开始学习铁匠的手艺。学习了铁匠工艺后,便租赁了一间铁作坊,开始从事他打铁的职业,并开始了他的铁画制作生涯。

其中有《铁画歌》中写道"与萧尺木为林,尝辍业观萧作画",将萧云的笔墨绘画技术铭记于心,并独创了将铁匠技艺和国画相结合,以锤为笔,以砧为砚,给予这种顽固坚硬的物体以栩栩如生的活力。

芜湖铁画作品(国画和铁匠工艺的结合)(2)

铁画的创作,使得汤鹏,芜湖铁画甚至是芜湖受到很多知识分子的追捧,"四方多购之",并且名声大振。

《清朝艺苑》指出:

锻铁作草虫花竹及山水屏幅,精妙不减名家图画

在汤天池之后,也出现了一位铁画手工艺人——梁应达,他对铁画的传承和发展,在芜湖铁画的发展史上也是极为重要的,他像汤天池一般,"能善诗画,艰于进取,乃弃旧业。居与铁工为邻,因寄技于铁以自娱乐,凡画工之所不能传者,皆能以铁传之"

梁应达因为擅长作画,又学习了打铁的工艺,所以对铁画的发展极为巨大,促进了铁画工艺的成熟。

到了嘉庆年间,有了了尘和尚的出现,他也是一位精通绘画技艺的人,他专门请了铁匠艺人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锻打,到了后来有了沈德金父子,对铁画的掌握也逐渐精通。

后有褚炎庆等人的传承,芜湖铁画才得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芜湖铁画作品(国画和铁匠工艺的结合)(3)

因为芜湖制铁工艺的发达,加上铁画技艺,芜湖也成为铁画唯一的传承地,褚炎庆的女儿继承了父亲的技术,成为芜湖铁画最正宗的传承一人,通过自己的不断摸索,芜湖铁画也在不断完善和多样化中。

铁画的特色

其实说起铁画,总会想到一个词儿——铁树开花,但是铁画和铁树开花却不一个概念,它是经过手工艺人的不断完善发展,通过绘画和打铁技艺的结合,才使得原本看起来违和的两种东西合二为一,成为我们中华文化独有的艺术瑰宝。

以锤为笔,以砧为砚,形成有灵魂的创作。

普通的画,都是用笔在纸上挥毫泼墨而成,但是铁画不同,它的主要特点是使得本来在纸上呈现出来的画有了立体感,这就是铁画的灵魂,将传统中国画的创作精髓和铁艺完美结合,愈发追求完美,这也是铁画匠人所不断追求的目标。

芜湖铁画作品(国画和铁匠工艺的结合)(4)

锻造技巧和绘画技巧的融合

这是铁画的另一特点,但是绘画技巧的掌握本来就有一定的难度,而铁画铸造技巧加上中国画的绘画技巧可以说是难上加难。而铁画中的"绘画技巧"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化百炼钢为绕指柔。就像章丘铁锅一样,需要经过对铁的不断锤打。这种技巧可以使铁画更加完美,富有层次感和线条感。百炼钢化为绕指柔之后,那种刚柔并济的风格,便使得这项艺术作品有了灵魂。

化国画二维空间为三维,使其具有立体的效果

用铁打造出来的画,自然与笔墨不同,它似乎是自然界花草的再现,与真实的花草又有所不同,是经过艺术创造的自然界的花草。最大的特点便是有立体感和层次感,"铁汁淋漓泼墨水,硬画盘空不着纸",这就比较全面概括了铁画的特点,铁画就像泼墨山水画一般,但是与之不同的是,它是立体的,看似泼墨山水画,但是却用不到纸,只是锻造完成后将其镶嵌在白色的纸板上。

铁画的工匠精神和传承

铁画能有今天如此高的成就是在300多年至今,五代手工艺人的不断探索和发展中完成的,它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便体现出了手工艺人那种追求,那种执着,那种不言放弃的精神。

从清代初年开始一个流浪到安徽的汤天池因为对铸铁技艺的追求,创造性地发明了芜湖铁画,这项技艺开始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并名声大振。经过几代的传承和发展,这项技艺的愈发炉火纯青,也有了新时代的特点。

芜湖铁画作品(国画和铁匠工艺的结合)(5)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出现困难,但是老一辈艺术家们仍旧积极寻找和创新,这项艺术才不断得以传承下去,除了裱装,除了铸造技术,还有一项重要的手续,那便是防止生锈,防止生锈,就要镀漆,还要防止漆不会掉,所以需要不断攻克一个个技术难题,得以不断传承,发现的问题也要不断经过创新和探索得以解决。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除了创新,除了发展之外,更重要的条件就是继承,无论是芜湖铁画,还是剪纸艺术抑或是其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面临的一个最为棘手的问题,那便是传承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手工技术从业者也在不断缩减,铁画行业也面临着这种危机。

芜湖铁画作品(国画和铁匠工艺的结合)(6)

年轻人不断跟随潮流,而老人也随着年纪的增大对技艺的传承愈发有心无力,所以,文化传承迫在眉睫。

最为重要的一环便是人才的培养,还有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

让铁画艺术成为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在爱好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将大国工匠精神传承下去,促进铁画行业向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