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绽放的瞬间(蒲公英花开的模样)

蒲公英花开的模样陈苏锦,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蒲公英绽放的瞬间?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蒲公英绽放的瞬间(蒲公英花开的模样)

蒲公英绽放的瞬间

蒲公英花开的模样

陈苏锦

一棵秋日雨后的蒲公英出现在我面前:带了锯齿的狭长的绿色的叶子,基部往上逐渐呈紫红色,茎上开了圆圆的黄色小花,小花儿是明明亮亮的黄,有些喜眉笑眼的,带了雨水,又有些水灵灵的感觉……

我蹲下来,摸一摸这苹果园里在一棵大树下的蒲公英,我很好奇,这可是深秋了,这蒲公英还能开出如此灿烂的花儿,它不怕寒凉吗?它可是走过了风多风大的春天,走过了多雨又炎热的夏天,现在,一场秋雨一场寒,蒲公英,你,现在,这么耐寒凉了?

说老实话,在我很小的时候,就认识蒲公英,就开始和村子里的孩子们一起三、五人结伴去田野用小刀儿或家里的铁锅铲挖蒲公英。只不过,我们在乡下,一直叫它婆婆丁。它怎么叫这个名字,我不知道,大家都这么叫,和其他野菜好区分,所以,到现在,半个世纪过去了,我心里还是更习惯叫它婆婆丁,觉得那样更接地气,有一种泥土的味道直抒胸臆。

我们小的时候,挖婆婆丁主要在春天,因为它出现的早,在田野里,在树趟子里,在生产队的菜园子边儿,在来来往往行人的土路边儿,记忆里,它是在哪儿都能生长的,特别顽强,今年在这儿生长,明年还来这个地方剜菜,它,还在。开始是跟着融化了冰雪的大地跟着那些拱出地面的小草一前一后地拱出地面,伸了懒腰,带了三角锯齿的叶子开始舒展开来,底部呈淡绿,往上呈紫红色,不等花开,我们就把它剜走了。

那时,我的伙伴儿们剜回家婆婆丁,是洗干净留给家里人沾酱吃,说是有点儿苦,但绝对的败火。我拿回家是剁碎了喂我家养的鸡。因为爸爸妈妈是南方人,他们不喜欢吃生东西,包括野菜,什么东西都必须煮熟了吃。我说婆婆丁可以生吃,但,他们都不让。

剜菜的时候,我们开始是不喜欢婆婆丁开花的,认为那就是老了。

剜菜的日子里,我们更不喜欢婆婆丁开花之后结成的白绒球儿,一碰一吹,飞得到处都是绒绒。

后来,没什么玩的了,我们才去摘婆婆丁的花,去吹婆婆丁花上的绒球儿……

说老实话,小时候剜过多少次婆婆丁,我都没认真地像现在这样观察过婆婆丁的花开的模样。婆婆丁花开,花蕊的金黄,每一细丝里都是金黄的。开花对婆婆丁自己本身来讲应该是自己的高光时刻,绽放的金黄,颜值了得。我小时候做梦也想不到,我们小时候在田野、树林边、土路旁,春天里随处可见的野生婆婆丁,现在被宝贝成了什么样?因为养生的功效被一再宣传,喜欢婆婆丁的人可不单单是过去用婆婆丁沾酱的村里的人,现在,每到春天婆婆丁长出来的时候,只要有婆婆丁生长的地方,就有挖菜的人的身影,这里面包括了像我老妈这种过去一口不吃婆婆丁的老太太……

春末夏初,我在大洼西安“金球一九四八农场”的果园里,看见铺天盖地的金黄,那是婆婆丁盛开的模样,那样的婆婆丁的集会的模样,在高大的绿色的果树下面匍匐着,黄色的花海,给人的震憾和喜悦,只可意会,遐想……走近,有成群结队的蜜蜂在上面嗡嗡的飞来飞去地采蜜,你能清楚地看到蜜蜂的头下有一个黄色的小点儿,据说那就是花粉……

夏末秋来的时候,我在“鼎信百草园”看到那里大量种植的婆婆丁,这种菊科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在这里落户是梅子姐带着农大的老师和学生们精心培育的,大片的金黄,在秋日的阳光下,闯进你的视线,这婆婆丁铺天盖地的金黄的小花,是要做成蒲公英茶,做成中药的,做成各种各样蒲公英点心的……,我在那一片花海前伫足,想起曾经的年少时光,我们摘一朵婆婆丁小花别在头上疯跑……

有一首歌《当你老了》,曾经很流行,那是英国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在一八九三年写给他喜欢的人茅德.冈的诗。我很喜欢背那首诗的原文,最近看《草木来信》那本书里看到作者提到说有一个翻译者把那句通常被译成“垂下头来,在红火闪耀的炉旁”翻译成了“垂下头来,在红色蒲公英的草地上”,他说更喜欢这个,我想了想,对呀,我也喜欢这句与其他人不一样的译文,比炉火更清新而自由明亮呢!

红色的蒲公英,我从前没听过,现在也没看过,但,我还是感谢那一位作家惊喜的发现和阅读的深广,让我对这可食可看的蒲公英有了另一重意义上的神往!

三十多年前,看过一部获过金鸡奖的电影《巴山夜雨》。想起那个和爸爸诗人秋石刚刚相认的六岁的娟子,明亮的大眼睛,右手拿着一棵蒲公英的绒绒的小花对着吹的情景,漫天都是飞起来的白色的、黄的、粉红的绒绒的小伞,那首《我是一棵蒲公英的种子》童声童气的歌飘过来,飘在我的眼前,飘在我的心里,“我是一棵蒲公英的种子,谁也不知道我的快乐和悲伤。爸爸和妈妈给我一把小伞,让我在广阔的天地间飞翔,飞翔……”

蒲公英在泥土里倔犟地生长,开成繁花一片,养了人的胃,养了人的眼,养了人生活的美好的向往,然后,它在广阔的天地间飞翔,飞翔……

我,比小时候,更喜欢蒲公英花开的模样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