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才是四公子之首(不如重用信陵君)

在我国战国的末期,秦国越来越强大了,它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不断的向邻近的国家扩张,离得最近的国家,韩国魏国就不断受到秦国攻的攻击。秦国占去了魏国很多土地,杀死了魏国多的将士和百姓,在公元前273年,秦国又向魏国进兵,魏国国内不少人都被秦国打的害怕了,不敢抵抗。魏国的将领段干子,向魏安釐(xi)王建议割让一块魏国土地给秦国(大概是今天的河南济源至获嘉那一片土地),向秦国求和。这时谋士苏代(苏秦的族弟)在魏国,就向魏安釐王说:割地求和的这个主意是在出卖你,出主意的人想夺你的王位。而对于秦国呢,却无休止的要你的土地,魏国的地割不完,秦国的侵犯是不会停止的。苏代接着向魏安釐王打了一个比方,说如果用土地来侍奉秦国,这就好像抱着柴火去救火一样,柴火烧不完,火就不会灭。这个比方很恰当的说明了割地求和的危害,可是当时魏国的君臣上下都已非常害怕秦国了,所以魏安釐王没有听进苏代的劝告,还是决定将那块很大的土地割让给了秦国,一味的向秦国求和。秦国最终得到那块很大的土地,但并没有罢手,在其后的三四十年间仍然不断的向东进攻,向魏国进攻。魏安釐王死后,他的儿子魏景湣王继位,就在他继位的当年,秦国就又攻下了魏国20座城,并设立了东郡。到了公元前225年,秦军大举进攻魏国,围困了魏都大梁城,秦将王贲将黄河、汴河之水引来灌入大梁城,被淹三日后城墙垮塌,魏国终被秦国所灭。

说点这个成语故事之前发生的事,这个魏安釐王有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就是魏国的信陵君,战国四公子之一,窃符救赵的主人公。他从窃符救赵解了秦军之围之后,害怕魏安釐王对他报复,就让魏国的将军拿着印信兵符,带着军队返回了魏国,自己带着一些门客留在了赵国,后来秦国听说信陵君不在魏国,就出兵攻打魏国。这时的魏安僖王就很紧张,就派人去请他回国领兵,信陵君不想回去,中间经历了一些波折吧,信陵君还是被人劝回来了。然后带领的多国联军打败了秦国的大将蒙骜,把秦军一下赶到函谷关以西去了。秦国一看,信陵君这么能发,威望在各国之间这么高,有他在这魏国守着,秦国就很难再继续向东打了,必须想想办法除掉信陵君。秦王就派出了间谍带了很多很多的钱到魏国去散布谣言,说信陵君掌握的魏国的军权,早晚是能够成为魏王的。果然魏安釐王听到后很担心,就收了信陵君的军权。信陵君受到打击很大,整日在家里歌舞宴饮,不再过问魏国的政事和军事了。然后就有了秦国再次向魏国进攻,有了本文开头的故事。现在我们时常能看到某家企业也会有这样的事发生,害怕被架空的老板,赶走了业务骨干,最后公司垮掉了,也有野心勃勃的业务骨干,带走团队,撬走公司客户资源,老公司经营大受影响,所以好的制约机制和奖励机制才是能安全长久经营的根本。

信陵君才是四公子之首(不如重用信陵君)(1)

成语出处《史记•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意思是用错误的方法去消除灾害,不但不能使灾害消失,反而会使灾害更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