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田芳生前采访合集(单田芳因病去世)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11日下午3点30分,著名评书艺术家单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医院去世,享年84岁。随后,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理肖建陆证实了这一消息。对于单田芳老先生的离开,曲艺界纷纷悼念。这也是继袁阔成在2015年去世,“评书四大家”中再失去一位大家(另两位为刘兰芳、田连元)。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一家人的晚饭时间都是守在收音机旁、听单田芳的《隋唐演义》评书中度过的。

对于四川散打评书创始人李伯清而言,也有过相同的经历。“刚刚得到单老先生去世的消息,觉得很意外。我在2007年曾与单老先生有过一次相聚,带着学生一起与他轮番表演评书。虽然接触不多,但是他为人非常和善,即便是评书界泰斗级的人物,也没有丝毫架子,和我们这些晚辈一起交流。”

自称“晚辈”的李伯清告诉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虽然北方评书和我们的评书风格上差异很多,但是作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单老先生一直是我们的榜样。”

单田芳生前采访合集(单田芳因病去世)(1)

单田芳 图据视觉中国

单田芳去世 “评书四大家”已走两人

单田芳,1934年出生于营口市的一个曲艺世家,外祖父王福义是闯关东进沈阳最早的竹板书老艺人,母亲王香桂是三四十年代著名的西河大鼓演员,人称“白丫头”,父亲单永魁是弦师,大伯单永生和三叔单永槐分别是西河大鼓和评书演员。1953年单田芳高中毕业后,考入东北大学,但因病退学,拜李庆海为师,正式说书。

1955年参加鞍山市曲艺团,二十四岁正式登台,六十年代即在鞍山成名。1955—1956年间,他先后说过传统评书《三国》和《隋唐》等十多部,以及新编评书《林海雪原》、《平原枪声》等。文革期间,因下放而离开舞台。 1979年5月1日,单田芳重返书坛,在鞍山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第一部评书《隋唐演义》(《瓦岗英雄》),此后与其合作十余载,先后录制播出了三十九部评书,风行全国大江南北几十家广播电台。其中《天京血泪》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听众多达六亿。

自1981年以来,他先后出版了近四十部评书,是全国出版评书最多的评书演员。《大明英烈》入选《中国十大传统评书经典》丛书。1995年,单田芳成立了北京单田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自任董事长,并为中国曲协会员,中国通俗小说研究会会员。 2000年群众出版社出版了《单田芳评书全集》。《中国武侠小说史》一书将其列为大陆的武侠小说作家之一。评书《白眉大侠》和《宏碧缘》被拍成电视连续剧播出。此外,他录制了《薛家将》等多部电视评书并自编自演了《龙虎风云会》(正续)等广播评书。2007年1月26日,单田芳宣布收山,《老店风云》是他的收山之作。2010年7月,75岁的单田芳又选出重新出山,录制的现代电视立体评书《羊神》。2011年,出版自传《言归正传:单田芳说单田芳》。2012年,在第七届中国牡丹奖颁奖典礼上获得终身成就奖。

单田芳生前采访合集(单田芳因病去世)(2)

单田芳 图据视觉中国

李伯清悼念单田芳:他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单田芳的去世,引发了整个曲艺界的悼念。在千里之外的成都,包括李伯清在内的曲艺人士,对他的去世也非常惋惜。“我还记得当天单老先生对我说:‘我们这个行当里,除了你(李伯清)之外,我还没有听过这样的评书。’”

2007年在成都的相聚,虽然是李伯清惟一一次与单田芳有交集,但也让他印象很深刻。“当时我送了单老先生一幅字,上书‘书坛泰斗’,并在落款处自称晚辈。我即兴散打了一段单老先生与一位模仿他讲评书的擦皮鞋人的故事,单老先生一下就笑了。”

回忆当时的情景,李伯清感叹道:“我和单老先生当时都在感叹,在娱乐方式多元化的时代,评书的影响越来越小。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单老先生用了一段幽默的语句让大家沉思:‘2004年刘德华的沈阳演唱会,我当时就住在体育馆附近,当时满街都是刘德华演唱会的宣传,体育馆里面也坐满了人,刘德华一出来说了一句‘沈阳的朋友你们好’,结果前排有个妇女就激动得休克了过去。我回去跟姜昆讲,咱们这些讲评书、说相声的还是功力不够啊,虽然出了侯宝林、马三立这样的人物。但我们怎么也没有能力一句话把人说休克了。’”

在李伯清看来,单田芳和蔼可亲,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跟我们一起交流,没有任何架子,还和我们分享学习曲艺的经验。”李伯清告诉记者,他曾看到一则新闻,是一位修自行车的小工每天都听单田芳的评书,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能见上单田芳一面。没想到单田芳本人知道后,果真出现在这位小工的修车铺,给他来了一段评书,非常感人。“希望单老先生的家人节哀,也希望他的学生能帮着家人处理好后事。”

振兴曲艺 单田芳一直在默默贡献

由于年龄的缘故,去世前的单田芳登台演出越来越少,但是他还是非常关心评书艺术。单田芳曾经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传统曲艺的现状,他认为评书艺术衰落的原因最大问题就是后继乏人。

“不是大家不爱听评书了,而是因为评书太难出新人了。”单田芳说,其实现在喜欢听评书的人很多,播评书的电台、电视台也不少。但现在各种各样的文化娱乐太多了,现在的年轻评书艺人不太可能像当初他那一代老评书艺人那样一书成名,“三年五年出不了名,就没劲头学下去了。”他建议想学评书艺术的年轻人还是要先下工夫学习好评书功底。

“都说曲艺衰落了,但光说是不够的,还得做,只有做了才有振兴的希望。”单田芳说,他从1993年起就和北京的朋友一起创办了北京市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专门做评书录制传播的工作,前些年来他每年平均都要录制四、五百回评书,“几乎天天都在为录制的事忙碌”。

说到办公司,单老说,开始由于不懂经营,想的是录制评书磁带来卖,结果没想到“人家愿意免费听电台的,掏钱买磁带不乐意”,几乎把开始投进去的钱亏了个精光。后来他和合伙人开动脑筋,逐步和多家电台合作,让电台播出他的评书节目,到现在已经和全国500多家电台800多个频道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然后请商家在评书节目中发布广告收取费用,目前公司的年毛利已经近千万元了,而且还在呈现上升的趋势。“我们通过实践,找到了传统评书艺术的生存空间,而且发现还可以生存得很好。”单老最后说。

成都商报记者 任宏伟

编辑 敬玲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