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上的三场战役(三国三场战役都是强者败弱者胜)

在三国历史中,有三场有名的战役,分别是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场战争分别由曹操、袁绍、刘备发动的。这三场战役虽然看上去没有关联,但却有着很多的共同点,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这三场战役,自然就会找到他们的共同点了。

三国历史上的三场战役(三国三场战役都是强者败弱者胜)(1)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建安五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官渡之战时决定三国历史走向的一次重大战役,袁绍率大军十万左右,而曹操在官渡之战投入的兵力大约在一万人左右。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三国历史上的三场战役(三国三场战役都是强者败弱者胜)(2)

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取荆州的一部分,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三国历史上的三场战役(三国三场战役都是强者败弱者胜)(3)

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备以替名将关羽报仇为由,挥兵东征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求和、避免两线作战,一面派陆逊率军应战。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阻挡了蜀汉军的攻势,在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 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三国历史上的三场战役(三国三场战役都是强者败弱者胜)(4)

回顾了三场战争后,我们便会发现其中的众多共同点。首先,我们找到共同点一,那就是这三场战争都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官渡之战曹操依靠一万战胜十万援军,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同样是以少胜多战胜曹操,夷陵之战陆逊率军以逸待劳击溃刘备七十五万大军。

三国历史上的三场战役(三国三场战役都是强者败弱者胜)(5)

共同点二,战争发起者均以失败告终,官渡之战袁绍发起,最终兵败从此走向衰落。赤壁之战曹操发起,败走华容道险些丧命。夷陵之战由刘备发起,最终败走白帝城,在永安托孤而亡。

三国历史上的三场战役(三国三场战役都是强者败弱者胜)(6)

共同点三,战争发起者战线拉得过长,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的战争发起者都是远离后方,出现供给困难,致使人马劳顿,丧失战斗力,这一点在夷陵之战表现的最为明显。

三国历史上的三场战役(三国三场战役都是强者败弱者胜)(7)

共同点四,骄兵必败,这三场战争中,主战方都是盛气凌人,主帅目空一切,身边人的建议一点听不进去,最终导致惨败的结果。这一点上,官渡之战的袁绍表现可谓最甚,次之刘备与曹操,都是在得志之时,被骄傲冲昏了头脑,导致惨败临头。

三国历史上的三场战役(三国三场战役都是强者败弱者胜)(8)

共同点五,那就是战机选择的不对,官渡之战错误在于袁绍发兵之时选在曹军锋芒利刃的结点上;赤壁之战曹操的战时选在了冬季,此时正对孙刘有利;夷陵之战刘备的有利战机被陆逊一点点地拖没了,拖到了盛夏,此时的刘备已经是主动变被动了。

三国历史上的三场战役(三国三场战役都是强者败弱者胜)(9)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这几场战争发起者失败的原因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骄兵,发起者都是觉得自己力量庞大,目空一切,最终导致了必败的结果。原创作品,禁止复制粘贴式的转载,违者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