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话方言有多少种(深圳最难听懂的10大方言)

来了都是深圳人,来了都说普通话。中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方言,而方言作为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深圳话方言有多少种(深圳最难听懂的10大方言)(1)

知道深圳的本土方言是什么吗?是客家话!曾有香港的语言学者表示:一百年后客家话会在香港消失。深圳本土民俗研究人士也担心,不用一百年时间,本土方言将以“深圳速度流失”!

深圳作为一个移民城市,

全国各地的很多方言在这里都能听到,

以下是网友统计的最难听懂的方言排行,

有你家乡的语言吗?

深圳话方言有多少种(深圳最难听懂的10大方言)(2)

第十名:四川话(西南官话)

四川话在西南地区有很大的影响,属于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的一个分支,语音、词汇、语法等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一致性,同时也有自己不同的特点,是以语音方面差异最大。由于四川和重庆外出打工的人数众多,使得四川方言能被大家熟知。

第九名:陕西话

其实不能说“陕西话”,陕西方言包括陕北的晋语,关中的中原官话关中片以及陕南的西南官话。陕西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陕西方言中我们既可以窥视到古老的华夏文化的发展轨迹。由于陕西地理特点是东西狭窄南北长,各地方言土语大不相同,甚至同一句话,因咬音轻重语速缓急不同而内容涵义不同。

深圳话方言有多少种(深圳最难听懂的10大方言)(3)

第八名:上海话(吴语)

上海话和同属吴语—太湖片—苏沪嘉小片的苏州话、嘉兴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近代以来吴语太湖片的宁波话对上海话的影响最大。来来去去小编我也只听得懂“侬”啊“伊”啊,其他就……keke。

深圳话方言有多少种(深圳最难听懂的10大方言)(4)

第七名:苏州话(吴语)

苏州话体现了浓浓的古意和一种书卷气。苏州说“不”为“弗”,句子结尾语气词不用“了”而用“哉”,“你”用“乃”,“时候”用“辰光”,苏州话历来被称为“吴侬软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 “软”,尤其女孩子说来更为动听。

深圳话方言有多少种(深圳最难听懂的10大方言)(5)

第六名:闽东语

闽东语区共有18个市、县,大致包括历史上的福州府和福宁府两府的属地。到清雍正二年(1724年),福宁州为府,政治区域的一致,长期共同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有了语言共性,形成闽东语的共同特点。

深圳话方言有多少种(深圳最难听懂的10大方言)(6)

第五名:雷州话(闽南语)

雷州话简称雷话,属闽语系一支,是海内外雷人同胞的共同母语。据闻雷州话发音和泰语非常类似,本地人会说雷州话的大多都能听懂些泰国话。(母语使用者更正:并不相似,本地人也大多听不懂,泰语里有许多巴利词语,雷州话和潮汕话倒是有些共通之处)。

深圳话方言有多少种(深圳最难听懂的10大方言)(7)

第四名:客家话

客家语言一般认为在南宋便初步定型,直到20世纪才开始定名为客家话。语言学术研究中,以梅州市区(梅江区、梅县区)梅城口音的梅州话为代表。听到客家话,你会觉得自己走错了星球......

深圳话方言有多少种(深圳最难听懂的10大方言)(8)

第三名:粤语

粤语根源于古代中原雅言,具有九声六调,较完美地保留古汉语特征,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 最完整的语言。在学术界,它是除普通话外唯一在外国大学有独立研究的中国语言。能听懂粤语,对非本土人还是难度极大的,很多词汇发音和普通话差别非常大。

深圳话方言有多少种(深圳最难听懂的10大方言)(9)

第二名:潮汕话

潮州话,亦称为潮汕话,分布于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潮汕地区(潮州市、揭阳市、汕头市、丰顺县)及海外以东南亚为主的潮人聚集地。潮语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语法特殊、词汇丰富、音韵独特、古语义多等。“潮州九县,县县有语”,虽都是潮州,但发音大不同,体现了潮州话内部的差异性。

深圳话方言有多少种(深圳最难听懂的10大方言)(10)

第一名:温州话

不知大家有没有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温州人讲鬼话。据说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部队相互之间联系由于保密需要,有的会派两个温州人进行电话或者步话机联系,日本人根本听不懂,完全一脸懵逼.....美剧《盲点》里更调侃温州话是“恶魔之语”,所以说难懂还能传播世界呢。

深圳话方言有多少种(深圳最难听懂的10大方言)(11)

普通话普及固然重要

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

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

也应被保护,二者并不矛盾。

我心安处即故乡,来了就是深圳人!

幸福在深圳→xingfu075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