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情怀(难忘吴江电大)
1968年10月,全国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热潮,知识青年主要是指老三届的初高中学生。当时我是1967届的高中毕业生,毫不例外地到农村去“滚一身泥巴、练一颗红心”了。
知青上山下乡宣传图
在农村摸爬滚打八年后,1976年,按照政策我回城了。1977年1月我被调到国营黎里哺坊当会计。同年9月国家恢复高考,我和爱人因已在国营企业上班,加上孩子还小,两人都放弃参加高考。几年过去了,工作忙忙碌碌,心无旁骛,但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都滋生了强烈的愿望,那就是想圆一个大学梦。
1979年1月,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广播电视大学。连同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全国共办起了29所省级以上的广播电视大学。1979年2月,江苏广播电视大学苏州市分校(1987年3月更名为苏州广播电视大学)成立,吴江县设立电大管理站,附设在县教育局业余教育组。这一年,吴江电大(即吴江县电大管理站,下同)开设了机械和电子专业两个班,招生69人,1982届毕业生共有66人。我爱人如愿参加了三年期的电子专业脱产学习。1980年,吴江电大开设的依旧是机械和电子专业,1983届毕业生共有21人。1981年吴江电大没有招收学员。1982年开设了机械和中文专业,1985届毕业生共有18人。1983年吴江电大开设了多个专业,1986届毕业生共有207人,其中会计专业28人,统计专业20人,企管专业151人,物资·金融专业8人。1987届毕业生共有95人,涉及机械、工民建、党政专业。1988届毕业生共有110人,涉及文秘、档案、劳动管理、企管专业。这些情况都是从我收藏的《苏州电大校友通讯录》上找到的,至于以后各届的毕业生就不清楚了。
苏州电大校友通讯录
我是会计,开始几年的电大招生一直没有适合我的专业。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
1983年,各专业班的报名都由各个系统扎口管理,我所在的商业系统没有会计专业的指标,只有“商业企业管理”专业的指标,退而求其次,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这一年,报名的学员特别多,电大开始实行脱产和自学视听的学籍双轨制,两者学习时间都是三年。当时我是主办会计,工作很忙,没有条件脱产,所以只能作为自学视听生进行了注册。
宋其华的自学收看(听)证
1983年,吴江县商业局办起了脱产和业余两个班,当时负责分管电大教学的是局教育股的丁哲股长。脱产班设在商业局,由张祖余、李金友老师进行辅导。业余班的学员分散在黎里、芦墟和盛泽镇,由各镇利用已有的教室、课桌椅,并购置电视机、收录音机,组织学员收听广播和收看电视讲课。这一年,商业局还根据电大的教学进度,组织财会人员学习《会计学原理》《商业会计》,组织商店经理等管理人员学习《商业企业管理》等单科。1984年,商业局又与供销社合办了一个脱产班,地点设在供销社。接下来,商业局就再也没有办过电大班了。
业余电大采取宽进严出的淘汰制,即不需要通过入学考试就能报名读书,但是全科生必须每门功课都要及格,否则只能获得单科合格证,而不能取得毕业证书。学习期间不允许补考,两门课考试不及格即取消学习资格,有种破釜沉舟的感觉。1983年,商业局电大业余班有45名职工入学,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先后淘汰19名,有26名学生坚持学完三年的课程,其中22名获得了毕业证书。业余班黎里教学点有14人参加了学习,取得毕业证书的有10人。
考虑到业余班的学生边工作、边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电大设置的业余班课程要比脱产班少一些。但是就某门课程来说,脱产班和业余班的教材是一样的,考试也是同一张试卷。相对脱产电大生能带薪学习,能坐在宽敞的教室里,并有老师全程辅导讲授,自学视听生的条件就艰苦得多了。业余班的学生除了平均每周不到1天的时间能从单位请假出来集中收听广播、收看电视外,其余的时间都是自学,且没有老师讲授难点、重点,更没有老师辅导期末复习。所以,平时我们必须认认真真看书,一丝不苟做习题,才能顺利通过每一门课程的考试。为了更好地吃透教材精神,我们自费订阅了《辽宁电大》《湖南电大》等刊载有辅导课程内容的杂志。
教学计划进度表
值得庆幸的是,商业局黎里镇办事处主任王镇豪,对我们这个业余班十分重视;国营商业公司和集体商业公司的两位职教人员更是认真负责。国营商业公司的职教老师沈国平,在晚上辅导我们学习写作。记得他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时,在黑板上写了一个“高”字,让每个人写出带“高”字的成语,一下子大家的兴趣都上来了,为以后的学习开了个好头。集体商业公司的翁增荣,既是职教老师,又是业余电大学员。
办学伊始,碰到的第一个难题是没有电视机(当时电视机是计划供应商品),翁增荣托电视机厂的熟人弄到了券,一个人乘长途汽车去上海,把电视机买回黎里商业办事处(以下简称“商办”)。那个时期,镇上经常停电,他又和吴健同学到苏州去买电瓶,俩人用木棍扛了回来。翁老师认真负责地做好电大精神的上传下达,以及学习资料的收集和分发工作,付出了很多。有的课是广播课程,由于是业余学习,有人工作忙,无法及时集中收听,翁老师边听边录,然后择时放给同学们听。他录了《政治经济学》160课(80盒磁带),以及《中共党史》等录音课。
收听课程
第一学期学习“微积分”时,商办请来了黎里中学数学教师冷庆年,由他利用晚上休息时间辅导我们。我们的教室设在位于唐桥下岸的商办内,河对岸就是黎里影剧院。每当电影散场,也正是我们晚上学习结束回家时,大小两股人流交织在一起,逐渐消失在夜幕中,令人百感交集。
同学们十分珍惜冷庆年老师每次来辅导的机会。记得有一个冬日,大雪纷飞,晚饭后同学们早早地来到了教室,没有一个缺席,冷老师也按时到了。当时冷老师的妻子身体不好,全部家务都落在他的身上,这么恶劣的天气还要来教课,令我们十分感动。那一晚的雪下得特别大,将农贸市场都压得坍塌了。
业余电大的学习生活是艰苦的。大家白天要上班,下班回家要做家务,所以基本上要到晚饭后才能学习。当然,也有好处,夜深人静,看书、做习题没有干扰,思维和记忆力也最活跃。那时经济不宽裕,一般人家平时都不会买饼干、糕点吃。我常常去爆一炉米花,晚上肚子饿了,一把米花一口水,既充饥又易消化。为了帮助学习,我买了个录音机,临近考试前我把复习题录下来,见缝插针一遍遍地听、记,甚至在做家务时也会听。对于学习的艰苦程度,胡平平同学体会特别深:“当时我是一个饭店的经理,早晨5:30起床着灶,一直要忙到下午1:30下班;下午4:30上班,干到晚上8:30才下班。如涉及到下午去商办开会,就全天没有空余时间了。看书全靠一边烧菜一边看,或一边摆摊一边看。那时女儿还小,我还要兼顾一部分家务,个中的苦楚一言难尽。”
黎里教学班是一个温暖的集体。当年我已经35岁了,其他同学都只有二十几岁,朝气蓬勃。我和他们都很融洽,他们也让我更焕发青春活力。逢到商办断电,我们就相约一起到别的地方收看电视讲座。有几次胡平平联系到配备自发电的针织厂去收看电视,他回忆说:“那个年代没有闭路电视,使用的是室外天线。有一次,电视讯号太差,我爬到他们办公楼的瓦房屋顶角上去扶正电视天线。当时倒忘记了屋顶攀爬的危险,事后越想越怕,以至于一二十年后,只要进到他们厂里,我必定情不自禁地仰头望望那屋顶,想念那种既紧张又刺激的学习生活。”
学习中还有一个困难是我们缺少复习资料,有几位同学千方百计求助脱产班或亲友,拿到资料后如获至宝,分享给大家互相传抄。期末复习时,我们也会结成对子,将复习题背诵给对方听,以加深印象。
每个学期,我们都要赶到吴江参加期末考试。有的家属亲自送到汽车站,并祝大家考试顺利。有的人带来了妈妈做的红烧肉和酱蛋,就餐时分享给大家。我们一般住在吴江国营旅社,在商业局食堂就餐。有一年冬天我们去晚了,旅馆没有床位了,同学们只能住在松陵浴室的楼上客房里。虽然门外雾气蒙蒙,但屋内倒也是其乐融融。差劲的住宿条件,一点也没有减弱大家复习功课的积极性。
认真学习
三年时间里,我们业余班学完了政治经济学、哲学、微积分、写作、会计学、统计学、商品学等24门考试、考查课程,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电大教材图片选取)商业局丁哲股长总结说:从考试成绩看,业余班26名学生所考的609门次课程,100分的有17门,90分以上的有85门,80分以上有153门,70分以上有162门,70分以上的成绩占总数的68.5%,单科平均成绩75.1分,比本局脱产班平均成绩仅低5分。可以说,业余班学生掌握知识的质量也是好的。
接受严峻考验的三年里,我们挤出点滴的时间,是用心血、用信心、用毅力,用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学完全部电大课程的。我们是业余的,根本不可能学完脱产班所学的全部课程,我们已经拼尽全力了。因为两者的学分不一样,我们拿到的毕业证书是两年制,而脱产班拿到的证书是三年制,这也在情理之中。我们自然有着较好的心态,虽然我们取得的只是两年制的大专文凭,但却为考公务员、考职称和晋升高级职称奠定了基础,至少是取得了一块敲门砖。后来,我们当中有几人当了本单位的经理、会计。胡平平、陶苏、吴建春考取了公务员,并逐步被提拔到了领导岗位上。我也在1991年3月被调到吴江县食品公司任财务科长。大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为企业、为社会作出更多的贡献。艰苦的电大学习生活,有辛酸,有喜悦,更有三年同窗结下的深厚友谊,终生难忘。
宋其华的电大毕业证
吴江电大管理站光荣榜
1986年6月,我们做完最后一张试卷走出考场时,如释重负,三年的电大学习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当大家领到红彤彤的毕业证书时,感慨万千,我们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更让人惊喜的是,我被评为中央电大优秀毕业生,翁增荣、胡平平也被评为吴江电大管理站的“三好”学员。
宋其华的中央电大荣誉证书
胡平平的吴江电大管理站“三好”奖状
毕业典礼是在吴江党校礼堂举行的,1986届的电大毕业生和吴江党校毕业生一起出席了毕业典礼,我作为学员代表上台发了言。会议结束后,各教学班学员纷纷合影留念,我们业余班电大生也和商业局的领导和老师合了影。我手头还留存一张老照片,是我、王琪、陆夏明三位优秀电大毕业生和县领导以及积极办电大的主管局负责同志一起的合影。
商业系统业余电大毕业与商业局领导合影
优秀电大毕业生与县领导合影 (前排左起:王琪、宋其华、张钰良、李文彧、张莹、陆夏明)
令我们欣慰的是,电大虽然不是普通高校,但是学习的课程非常多,考试十分严格,教学质量也是不错的,国家承认学历的五大高校毕业生(简称“五大”)是指非统招全日制学生以外的,包括电大、夜大、业大(业余大学)、职大和函授,其中电大的学历是由中央电大颁发的,毕业证书由教育部统一注册,不仅在国内享有国民高等教育学历的待遇,而且在欧美等国家都得到认可,被誉为“国际学历绿卡”。
1992年,我参加全国会计职称统一考试,取得了会计师资格证书。(插图10)1994年,吴江电大的王栋教导主任来到食品公司,聘请我去当兼职教师,每个星期天为电大财会班上课。我教的课程是“会计学基础”和“成本会计”。前者对我来说,轻车熟路。“成本会计”我未接触过,但凭借我学过“商业会计”,触类旁通,我边学边备课边教,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一共教了四个学期,与学生们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96财电(二)班的同学还集体签名,在圣诞节派代表到我家送来了贺卡,这贺卡我至今珍藏着。有的学生写毕业论文时,也会征求我的建议。再后来,因为我的小妹生病,我每周末都要去芦墟服侍妹妹,就辞去了电大的兼职教师。
宋其华的会计师资格证
《会计学基础》和《成本会计》
96财电(二)班集体签名的圣诞节贺卡
岁月荏苒,世事变迁。1988年,吴江电大管理站更名为苏州电大吴江分校,校址设在松陵镇湖滨路25号内,与吴江县工业学校、吴江经委党校实行“三块牌子、一套班子”。2003年8月,吴江电大带着最后一批学生,学校整体搬迁到南京邮电大学吴江职业技术学院校区内,与吴江师范学校、吴江市成人教育中心校组成南邮吴江职业技术学院的“三校部”,实行土地、教育教学设施、教学仪器设备、师资以及管理等资源共享。2012年,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国家开放大学,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更名为江苏开放大学,吴江电大在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前身即南邮吴江职业技术学院)中也就以开放大学的名义存在,不再以电大的名义招生了。
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本文作者:宋其华
责任编辑:王秋蕾、潘 莉
技术编辑:潘 莉
图片来源:宋其华、馆藏及网络
※※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征稿启事
我知道,你很有故事,我知道,你也有文采,我知道,你也偷偷的喜欢吴江通。那么大胆和我们表白吧!要知道,吴江通更喜欢你!你的表白,可以是感悟生活,体会人生,也可以是寻找乡愁,记忆历史!文笔不重要,真实真心就好。自行配图,特别欢迎。一旦录用,奉上稿酬,虽不高,意很诚,还有你可能喜欢的地情书哦!
1、请发送至投稿邮箱:szwjdaj@163
2、注明姓名和联系方式。如已在其他媒体发表,敬请说明(特别是已在其他微信公众号上推送,一律不录用)。照片请勿插入文中,请单独发送。
3、如第一次投稿,文末请附作者简介百把字,另附近影一张,谢谢!
由于来稿较多,自投稿之日起两个月内没有录用,作者可自行处置(同一作者单次投稿多篇除外)。
吴江通会给你一个原创平台,让你展现自己,让更多的人了解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