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为什么打不过超级大国(印度即将超越我国)
作为金砖国家之一,印度经济崛起,这些标签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
2021年印度GDP总量达到了3.17万亿美元,排名全世界第6位,人均GDP 2277美元。
过去两年,随着中国经济的放缓,而印度GDP一直以每年7%以上的速度增长,成功超越了中国。这让印度是“举国欢腾”,在印度人看来成为“世界经济领导者之一”不再是梦想。部分政客还喊出“21世纪是印度的世纪的口号”!
那么,印度经济究竟有没有造假呢?首先,经常改变GDP的统计方法。例如,印度在2015年、2018年一连两次更改了计算GDP增速的统计方法,以市场价格计算的GDP来取代之前以生产要素成本计算的GDP。如果按照旧的统计方法,印度经济在7%以上的增速肯定会被调低不少。
同时,印度在修改GDP的统计数据时,还将羊牛粪折合成肥料计算在GDP里,而且就连灰色收入也算进GDP里。印度还把满大街的贫民窟,那些用竹竿和塑料布搭建的窝棚也算进了房地产的建筑业产值,把路边无数的流动摊贩都算进了服务业的产值。
最后,调整基准年份,也能给GDP造假。比如,印度为了把2018年的GDP能保持在7%以上,于是就把GDP价格基准年改到了2016年,结果当年印度GDP增速仍然保持在7%以上,居于全球前列。
印度人的工资收入水平是多少钱呢?2021年,印度全国每月平均工资为31900卢比,折合2714元人民币。这是印度全国的平均工资,由于印度各地的发展并不均衡,因此,各地工资的差距很大。与很多西方国家一样,印度设立了自己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个邦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设立了不同的最低工资标准。
按照一些印度机构的统计数据,在印度各个行业中,软件开发、会计师、数据师等行业,每月工资都在5万卢比以上,折合人民币4000元以上。医生、律师、中层经理等行业的月薪,则是在10万卢比以上,折合人民币8500元以上。甚至15万卢比以上,折合人民币12700多元以上。
就首都新德里来说,一般的苦力、佣人、司机只有每月平均在6—8千卢比左右(约合5000-7500人民币)而一般的文职人员月收入2万至3万卢比(约合2000到3000元人民币)。军人的收入较高,如中校军官月收入约1500美元(约合1万人民币)。警察的社会地位不高,收入也偏低。班加罗尔的警员月收入只有8、9千卢比,德里的警员收入不到2万。
本地售卖的一些水果和小吃大都在20卢布左右,最正宗的咖喱饭50卢比。入住一些普通的旅馆500卢比,一份普通的早餐20卢比,叫三轮车一趟50卢比。印度的通信普遍是2G网络,多数国内通话费在每分钟0.5卢比,国际长途15卢比每分钟。
近期,不少外资跨国企业要么选择退出印度,要么压缩调整在印度的投资生产规模。从早些时候就宣布要退出印度市场的美国福特汽车、通用汽车、哈雷戴维森摩托车公司等,到近期宣布要压缩或调整投资的花旗银行、瑞士豪瑞等公司。这些跨国公司都表现出对印度市场的失望。
为什么这么多家跨国企业选择放弃印度市场?
第一、印度的营商环境非常不利于跨国企业,关税极高,自莫迪上台后,从2018年年底开始便大规模提升关税,从平均13%提高到20%,以至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批评印度是“关税之王”
第二、印度政府对本国企业政策保护很大,限制了外企投资的意愿,使得很多外企对印度没有信心。莫迪政府的政策也越来越朝着“国内保护主义”的方向发展,从进口替代政策发展到了“自力更生”的政策。
像咱们国内的企业荣耀、小米、VIVO等频繁被印度所针对。
今年1月,小米被追缴65.3亿卢比(约5.5亿元人民币)税款,五一前夕,印度财政部下属的执法局,又直接冻结了小米印度公司在印度银行账户中的7.2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8亿元)。
今年7月,印度财政部发表声明称,OPPO涉嫌逃避关税近439亿卢比(约合37.13亿人民币)。
此外,vivo也遭到了印度执法局的突击搜查,理由为涉嫌洗钱,vivo在印度的119个银行账户遭到封锁,约46.5亿印度卢比(约合3.9亿元人民币)的现金等资产被冻结。
除小米等中企外,印度税务部门对诺基亚、IBM、沃尔玛、凯恩能源等多家外企都进行了税务调查并开出高额罚单。
印度也是雄心勃勃要做一个制造业大国,自从莫迪就任印度总理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希望发挥印度人口众多,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再借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功的经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振兴“印度制造”。但是相当多的企业在印度发展得尤其不顺利。
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在一部分的企业家的眼中为了利益最大化,就会在底层员工中使劲的压榨,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于是资本家们就决定将自己的工厂开到了印度。印度的劳动力成本相对来说是比较低廉的,工作都相差不了多少,但是他们都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显然他们没意识到印度工人的难以服从管理。富士康通过国内与印度的对比发现,一个国内的工人可以抵三个印度人,印度虽然人口众多,但人员比较懒散,生产效率低下,也就导致产品的生产率低。印度人需要更加舒适的工作环境,只有把他们伺候舒服了,才会认真地干活。如果稍有不顺心,就会集体罢工上街抗议,对于工厂而言,也是无计可施。
政府的掌控力和推动力不足。由于种姓制度,印度各个邦之间也矛盾重重,有些临近的邦之间的语言都不通,还混杂了民族和宗教之间的问题。总之印度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掌控力是不足的,在工业化的进程中也就很难做到全国统一化,各邦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也是同床异梦了。
过度的劳工保护。印度实行联邦制,在中央与地方的分工上,劳工属于双方共管,都可以管。中央政府关于劳工保护的法律,初步统计是40多部。地方对中央的法律,可以修改,也可以更立法律,初步统计已有200多部。
这样的结果就是,导致企业用工合规成本极高。一个企业进入印度市场,仅在劳工方面,为了不违法,就需要了解清楚近250部法律。与法律配套的是印度庞大的文官体系。印度的官员,会随时出现在企业,抽查其对250部法律和无数条文的执行情况。稍有不合规,便以罚款、停业整顿处罚,甚至入狱。
印度的基础设施发展有三大难点
一是资金投入难。很多基础设施项目都具有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对资金的需求比较大。
二是征地难。大型基础设施项目需要配套的征地制度。但在印度,土地征用不仅是法律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征地难经常导致很多项目半途而废。
三是落实难。受制于印度官僚体系的低效率、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矛盾、不同部门之间的推诿等,印度政府的诸多国家发展计划总是“口号先行、行动滞后”,这自然也包括基础设施领域。
印度的如厕难已经成为了众所周知的事情。英国《经济学人》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各国平均每公顷的“户外解手”人口比例,印度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包括被大家认为最落后的非洲国家。印度每平方公顷的“户外解手”人数高达200人。
印度政府承诺将为此投入290亿美元,同时为修建厕所的家庭提供补贴。按照印度政府的说法,到目前为止,他们完成了修建1.2亿个厕所的宏伟蓝图。
《印度快报》对一些农村地区的调查发现,虽然当地政府声称当地已不存在“户外解手”的情况,但事实上,依然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没有厕所。此外,调查还发现大量被报告统计的公共厕所其实并不存在,那些即使存在的公共厕所也因为无人打扫、污水横流而遭到废弃。
印度公路800万公里,世界第一?
印度如果把所谓低等级的公路归类到高速公路,又可以在这些所谓的高速公路上开三轮车、摩托车、拉牛车的话,那么这个里程数量还真可能要超过我国的高速公路了。因为我国一般把省道线、国道线、高速公路这些才叫公路。
不管是在电视上、媒体上、还是去过印度的人都知道,那些所谓的铁路、高速真是一言难尽,不敢恭维。不要说把速度提上来,那些牛啊、大象来了大家都得停下来,乱哄哄的。
全球停电最多的国家?
没错,就是印度!
供电紧张与停电在印度乡村甚至城市仍然是司空见惯的事。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每年的电力缺口在12%~14%,且印度人均用电量长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IEA统计,2021年印度人均用电量985.8kWh,不及中国的1/4,美国的1/12;电力覆盖率超过80%,仍有近2.4亿人口在无法使用电力的困境中苦苦挣扎。
其次,印度电力设施建设落后,配网环节缺乏集中管理维护,且盗电猖獗。印度配电网由邦政府或私营配电公司所有,一个邦内通常有多家不同公司,市场集中度不高。落后的配网设备、盗电猖獗及计量误差等因素导致印度输配电线损率极高。据世界能源署数据,印度在输配电环节的损耗率高达22.7%,部分地区的输配电损耗率甚至超过50%。
印度经常停电,与他们“全民偷电”脱不了关系。在印度绝大多数地区都存在偷电行为,印度的电线就像是“蜘蛛网”一样。在这么复杂的环境中偷电,那得真要练得一手好“功夫”才行。印度的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得太差,在对穷人和富人的电力分配很不公平,总是优先给富人选择供电。在印度,一名帮助一百几十户没电的家庭偷到电的电工地位是非常高的。
这些不公的行为难免让印度人对电力公司产生仇恨的心里,也加重了对富人仇富的心里。从而让他们产生了对富人的电不用白不用的感觉。
那么政府是如何对待偷电行为的呢?
2003年印度政府出台的《电力法》曾多次修正,规定自2019年以后,偷电小于10千瓦时的,处3倍罚款,第二次再犯,处6倍罚款;偷电超过10千瓦时的,处3倍罚款,第三次再犯,6倍罚款,还要面临6个月或者5年的监禁。
这些偷电者由于本身就没有多少钱,也因为设备落后,无法统计被偷了多少电,难以给他们定罪。
尽管现在的印度在发展和国内治理上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但不可否认,印度仍然是一个潜力十足,发展后劲非常大的国家,我国在对待印度时不能掉以轻心、轻视对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