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时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在农耕社会中的含义与应用)
在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就时不时地会听到父母和邻居聊天的时候说到节气,那么节气是什么呢?节气在日常生活中又起到什么作用呢?今天就新整理出了二十四节气的由来和对应的农时。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二十四节气说的就是一年中自然节律的变化,一年有四个季度和十二个月,每个季度有六个节气,每一个月有两个节气,每一个节气都有着不同的独特含义,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
二十四节气示意图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与顺应的农时
立春: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寒冷的冬季已经过去,即将迎来暖和的春天。立春过后,农民们就慢慢有序地开始春耕了。
雨水:是春季的第二个节气,顾名思义,雨水就意味着降雨的开始,将陆陆续续迎来春雨绵绵。但是南北方气候略有差异,雨水时节北方仍然会寒冷和下雪,而南方已经是春意盎然,一片暖意。
惊蛰:这是春季第三个节气,惊蛰一到,意味着春雷轻鸣的时节到来,这个时候,气温回暖,雨水夹带着春雷轻鸣,冬眠的动物们陆续惊醒,万物出动,代表着春季的勃勃生机。
春分:这个节气在天文学上有重要的意义,即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或者指一天时间白天黑夜平分,各为十二小时。也正是农时播种的时节。
清明:这个节气一到,北方地区开始停雪,时至清明,草木萌动、万物皆现,正气进入阳光明媚的春天。
谷雨:这个节气说的是“雨声百谷”之意,即是雨水增加,促进大地万物生长发育的时节,更是插秧种植之时,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立夏:立夏是夏季的开始,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标志着夏天的到来,气温升高,雷雨增多,是万物进入旺季生长的好时节。
小满:夏季第二个节气,俗语有说“小满小满,江河渐满”,意思是雨水充足,正值降水增多的雨季,也是农作物颗粒开始灌浆进入饱满状态的时候。
芒种:芒种芒种,特指有芒类的农作物要在芒种前种植,比如稻谷、黍等,过了芒种再种因为气候的变化,将会影响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夏至:为夏天的第四个节气,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北的一天,也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全年最长之时。
小暑:意指盛夏来临,开始进入三伏天时,也是雷暴雨台风最多的时节,第一季度农作物进入成熟期,早熟的已经可以收割。
大暑:暑字简单来说就是热的意思,大暑即为酷热之时,也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高温酷暑、潮湿多雨,农作物成熟,收割正当时。
立秋:和“四立”一样,都是表示一个新的季节到来,立秋一到,阳气渐收,正式进入秋天,虽然已是秋天,但是并不代表酷热的天气已经结束,还有“秋后一伏”的说法,而且也是又一轮农作物种植的时节。
处暑:处暑一到,一年中酷热的天气慢慢结束,所以,处暑也有出暑的意思,这时候早晚气温会逐渐转凉,要注意气温的转变进行保暖。
白露:这是个标志着寒气生长的节气,时至白露,暑气消散,寒气渐生,冷热交替,古代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以白形容秋露,所以,叫白露。
秋分:秋分开始,日短夜长,也就是说,秋分过后,白天时间变短,黑夜时间延长。
寒露:这个节气代表一年中气温下降较快的一段时间,弱冷空气逐渐南下,初冬渐至。
霜降:霜降是一年当中温差比较大的时候,昼夜温差大,气温下降,深秋景象明显,农作物进入成熟期。
立冬:和立春、立夏、立秋一样,标志着进入了又一个新的季节,立冬即标志着冬季气候的开始,万物逐渐进入休养、收藏的状态,初冬之意开始明显,也是一个收获的时节。
小雪:冬天的第二个节气,气温下降较快,天气开始转冷,冬意明显。
大雪、冬至、小寒和大寒这三个节气都表示着冬天的寒冷程度和自然气候的变化,大雪即温度显著下降,降水增多,冬至即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也预示着太阳新生进入新的一个循环的时候,小寒即冷空气频繁,冬季之意明显,大寒即是一年中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天气最冷之时段,大寒过后,立春即将到来,又是新的一个循环的开始。
以上就是新整理出二十四节气的简单含义和顺应的农时,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在古时候对于农耕社会有些非常重要的作用,也被誉为是“国内的第五大发明”。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