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偏旁草字写法(书法草字头八字腰)
初学书法,楷书中的一些特殊字形往往写不好,比如草字头、八字腰、儿字底、句字边这样的字,掌握不好要领往往控制不好比例、写出的字重心不平稳,失于美观。下面,我就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分别讲一下它们的书写技巧。
——草字头——
草字头的字本身不复杂,书写起来也往往比较舒展,但一旦遇到草头下边的部件笔画过多时,往往会掌握不好比例,而写得“呆头呆脑”,这主要原因是将草头写小了的缘故,导致其包不过下连接偏旁,而显得不舒服。
草字头在书法中有三种写法:
一是一横两竖的写法,笔顺是竖——横——竖;
古人书法作品中这种写法不多见,欧阳询在整个《九成宫醴泉铭》中大概只有这个“华”字用了这种写法,而且还尚不确定这个字的草头中间是不是因为风化原因而连在了一起。从这个字例也能看出,尽管下边的偏旁很长,但欧公在处理草头时还是将两个竖笔写得比较舒展。
二是将长横中间断开,笔顺是竖——横——横——竖;
这种写法在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最多见,也是其典型笔法之一。欧阳询以这种方式写草头往往写得比较夸张,也比较美观。他将两个竖笔写得长而有力,呈向式呼应,加上两个小短横同竖画十字交叉,俯仰有序,意趣昂然。
三是两点一横。
草字头的这种写法在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中也很多见。他在书写时也是将代替两个竖画的两个小点突出,写得比较厚重,而且俯仰有致,顾盼生趣。
由此可见,无论哪一种写法,一定不要将草头写得过扁,也就是两个竖画(或者是两个点)不能太短小,否则就会“呆板”,学习欧体楷书的朋友要多体会这种技法。
——八字腰——
所谓“八字腰”是指诸如参、泰、养、鉴这一类中间腰部带有“八字”偏旁的字,这一类字大多需要将中间的“八字腰”写得开放舒展,其它的偏旁和部件就必须收缩压紧。只要掌握了这一法则,这一类的字就能写得舒展大方,收放得体。
配图中有两个字在书写时需要特别注意,一是“养”字,下部的“良”末笔不能再用正捺,而应该改为反捺,这样不仅能够避免出现两个捺笔问题,而且起到下部收紧、突出腰间八字的效果;二是“鉴”字,要注意将上部的偏旁收紧,不能写得过于松散。其实我感觉欧阳询在书写这个字时就有些散,如果再收紧一些还好。
——儿字底——
“儿字底”的字很多见,比如“见、光、充、克、尤”等,这一类写不好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将“儿字底”的撇画和竖弯钩分开,一旦这两个笔画粘连在一起写,就会感到拘谨,且往往会将字的重心写偏,整个字就不好看了。
值得一提的是,欧阳询在《九成宫醴泉铭》中写“儿字底”的第二笔使用了隶书笔意,即波磔收笔上扬,这是欧公那个时代楷书还没有完全脱离隶书的表现,但却是欧体楷书的代表笔法,写出来也很飘逸飞扬,美观大方。我们在实际书写时,也可以用王羲之的“浮鹅钩”(在我的上一篇文章中有论述)笔法写,也很好。
——句字边——
这个偏旁是一个右上两面包围部首,刚开始写一般写不出味道。书写这个部首有两个要点:
一是被其包围的偏旁要尽量向左,不要靠得太近。比如上面的三个例字都是将左边的小偏旁离开不小的距离,看起来就很稳定,也很饱满;
二是弯钩的竖笔不要向右倾斜,但可以适当向左倾斜,至少应该写直。欧阳询在写这类笔画时,大多写得向左下弯曲,其实是为了同左边的笔画相呼应,也是为了适应这个偏旁本身重心就偏左的特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