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浮力试题讲解(初中物理暑假补习浮力)

浮力(基础)【考纲要求】,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初中物理浮力试题讲解?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物理浮力试题讲解(初中物理暑假补习浮力)

初中物理浮力试题讲解

浮力(基础)

【考纲要求】

1、了解浮力的概念,知道浮力的方向及产生的原因;

  2、理解阿基米德原理,熟练掌握原理的内容、公式以及阿基米德原理的适用范围;

  3、运用浮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4、知道物体浮沉条件;

  5、知道浮力的利用。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浮力

当物体浸在液体或气体中时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就是浮力。

要点诠释:

1. 一切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都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2. 浮力=物体重-物体在液体中的弹簧秤读数,即F浮=G-F′

3. 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的重力。

用公式表示为;F浮=G排。

(1)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得出计算浮力大小的数学表达式;F浮=G排=m液g=ρ液gV排。

(2)阿基米德原理既适用于液体也适用于气体。

考点二、浮力的应用

1.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条件

(1)物体上浮、下沉是运动过程,此时物体受非平衡力作用。

下沉的结果是沉到液体底部,上浮的结果是浮出液面,最后漂浮在液面。

(2)漂浮与悬浮的共同点都是浮力等于重力,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不动。

但漂浮是物体在液面的平衡状态,物体的一部分浸入液体中。

悬浮是物体浸没在液体内部的平衡状态,整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

上浮 漂浮 悬浮 下沉

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G物<F浮 G物=F浮 G物=F浮 G物>F浮

2.应用

(1)轮船

①原理:把密度大于水的钢铁制成空心的轮船,使它排开水的体积增大,从而来增大它所受的浮力,故轮船能漂浮在水面上。

②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的水的质量。

(2)潜水艇

原理:潜水艇体积一定,靠水舱充水、排水来改变自身重力,使重力小于、大于或等于浮力来实现上浮、下潜或悬浮的。

(3)气球和气艇

原理:气球和飞艇体内充有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氢气、氨气、热空气),

通过改变气囊里的气体质量来改变自身体积,从而改变所受浮力大小。

3.浮力的计算方法

压力差法:F浮=F向上-F向下

阿基米德原理法:F浮=G排=ρ液gV排

力的平衡法:受力分析

【典型例题】

类型一、基础知识

1、如图所示,将去盖的雪碧瓶截去底后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后压着球向里注水,然后放手,则乒乓球将 静止不动,再把瓶盖盖紧,则乒乓球将

【思路点拨】浮力产生的原因:物体受到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存在压力差产生了浮力。

【答案】静止不动,上浮。

【解析】开始时乒乓球受到上面液体压强,下部没有液体,向上的压强小于向下的压强,向上的压力小于向下的压力,乒乓球不能上浮,静止不动;

当把瓶盖盖紧,乒乓球下面有水,乒乓球下面也受到液体压强,但乒乓球受到向上的液体压强大于向下的液体压强,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乒乓球上浮。

【总结升华】物体排开液体时不一定受到浮力,例如在水中的桥墩,陷在泥里的腿等等.物体受到浮力时物体下面一定有液体。

举一反三:

【变式】一正方体浸没在水中,上表面与水面相平,关于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的上、下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强,其中上表面受的压强较大

B.它的上、下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两表面受的压力相等

C.它的上表面受的压力向上,下表面受的压力向下

D.它的下表面受的压强较大,下表面受的压力向上

【答案】D

2、我国沉船打捞人员在南海打捞宋朝的商船。潜水员在水面下作业,当他继续下潜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时( )

  A 所受的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B 所受的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C 所受的浮力不变,压强变大    D 所受的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思路点拨】潜水员在水面下作业,浸没在液体中,利用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所受浮力的情况;利用液体压强公式分析他继续下潜的过程中压强的变化。

【答案】C

【解析】潜水员在水下继续下潜过程中,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因此所受浮力不变;在下潜过程中,由P=ρgh可知,潜水员受到的压强增大。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影响浮力和液体压强的因素,分析时利用公式分析即可。

举一反三:

【变式】关于物体受到水的浮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漂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没入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C.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D.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答案】C

3、一个均匀圆柱体悬浮在液体中,如果把圆柱体截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再放入该液体中,则

  A.两部分都上浮

  B.两部分都悬浮

  C.体积大的上浮,体积小的下沉

  D.体积小的上浮,体积大的下沉

【思路点拨】均匀圆柱体悬浮在液体中,圆柱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把圆柱体截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密度不变,仍等于液体的密度,再放到液体中,仍为悬浮。

【答案】B

【解析】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无关。物体被截成两份其密度不变。物体悬浮时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悬浮条件的掌握和运用,利用好当ρ物=ρ液时物体将悬浮是本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一木块密度0.6×103kg/m3,把它浸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时,从杯中溢出10g水,若把它浸在盛满酒精的溢水杯中,从杯中溢出的酒精为( )

A.8 g B.10 g C.18 g D.12g

【答案】B

4、小华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1)进行甲、乙两步实验,小华的目的是;

  (2)进行乙、丙两步实验,小华想验证的猜想是;

  (3)小华研究浮力大小与深度的关系时.根据测得的实验数据,做出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物体下表面所处深度h的关系的图象,如图B所示,根据图象可以判断出,此实验过程中浮力的变化情况是先______后_______。

       

【思路点拨】(1)甲、乙两步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是因为水对物体有浮力的作用,浮力的大小等于两次示数之差;

(2)乙、丙两步实验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同,液体的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同;

(3)根据F、h的关系图象可知拉力F先变小后不变,由F浮=G物-F可知浮力变化情况。

【答案】(1)确定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不同;

  (3)浮力先增大后不变。

【解析】根据可得浮力的大小;同一物体浸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是不同的;浮力和深度的关系要仔细观察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弹簧秤的示数来确定。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及P=ρgh公式的应用,理解公式是本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2012•杭州)小吴同学为探究力之间的关系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弹簧测力计下端吊着的铝块逐渐浸入台秤上盛有水的烧杯中,直至刚没入水中(不接触容器,无水溢出)。在该过程中,下列有关弹簧测力计和台秤示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不变

B.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也不变

C.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减小,台秤示数增大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台秤示数增大

【答案】C

类型二、知识运用

5、(自贡)一弹簧测力计下挂一圆柱体,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烧杯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然后将其逐渐浸入水中,如图已给出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与圆柱体下降高度h变化关系的实验图象,已知ρ水=1.0×103kg/m3。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是700Pa

B.圆柱体的重力为12N

C.圆柱体所受的最大浮力为8N

D.圆柱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思路点拨】(1)由图象可知,当圆柱体在刚浸没时的深度,根据p=ρgh求出此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2)根据F浮=G-F′可知,当物体在空中受到的浮力为0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大,即为圆柱体的重力;

(3)圆柱体所受的浮力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时受到的浮力最大;

(4)圆柱体完全浸入水后,受到的浮力不变,此时圆柱体的体积和排开水的体积相等,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得圆柱体的体积,利用G=mg和求出圆柱体的密度。

【答案】A

【解析】A、由图象可知,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所处的深度为h=7cm-3cm=4cm=0.04m,

因此受到的液体压强p=ρ水gh=1.0×103kg/m3×10N/kg×0.04m=400Pa,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

B、由图象可知,当h=0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2N,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中,G=F拉=12N,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象可知物体完全浸没后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受到的浮力不再改变,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12N-4N=8N.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当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时,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浮=G-F=12N-4N=8N,,圆柱体密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总结升华】本题用到的知识点有重力、质量、密度、、阿基米德原理、压强的计算等,考查学生结合图象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难度较大。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每小格为0.5N,将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静止时如图甲所示;然后将金属块浸没于水中静止时如图乙所示(g取10N/kg),则金属块的密度ρ金为( )

A.1.0×103 kg/m3 B.4.0×103 kg/m3 C.2.0×103 kg/m3 D.4 kg/ m3

【答案】B

【解析】

6、棱长为2c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和铁块,木块的密度为0.6×103 kg/m3,将它们放入水中,待其静止时,分别求出木块和铁块受到的浮力(g=10N/kg)

【思路点拨】(1)木块在水中漂浮,受到的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根据公式F=G=mg可求木块所受的浮力;(2)铁块在水中下沉,根据浮力公式可求受到的浮力。

【答案与解析】

木块的体积.

    木块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木块漂浮。

   

                

    铁块密度大于水的密度,铁块沉底。故

【总结升华】先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判断出物体在水中的状态,再根据有关公式计算。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体积相同的甲、乙、丙三个物体浸没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此时甲、乙、丙三个物体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甲、F乙、F丙,则下面关系正确的是

A.F甲>F乙>F丙

B.F甲<F乙<F丙

C.F甲=F乙=F丙

D.F甲=F乙>F丙

【答案】C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