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泗县现在是什么地方(泗县地名与大国历史)
泗县自然村命名里的中国历史
作者:陆瑞
泗县本称夏邱,后改虹县,亦称虹乡,公元1777年以后始称泗州,1912年清帝退位,民国肇造,废州称县,始称泗县。
泗州大地,历史悠久,人物风流。《泗虹合志》记载:“虹县东一里,汉置县。虞舜封禹为夏伯,此其故邑也,县因以名。东晋初废,东魏复置夏邱县于今治。唐武德四年,分置虹县于古虹城,六年,废夏邱县。贞观四年,移虹县治焉。”
古泗州城始设于南北朝时期的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黄河夺汴入淮,泗州城遭灭顶之灾,至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全城彻底被泥沙埋没,沉入洪泽湖水底。
泗州城被洪水吞没之后,州治被迫迁移到淮河南岸的盱眙山。清朝乾隆42年(公元1777年),“巡抚闵公,以治隔淮湖,控驭不便,虹最近泗,请裁虹归泗,版图、民赋一并于泗,并以城为州治。上从其请。”(《泗虹合志·移泗州治记》)于是将泗州的州治由盱眙山迁于虹县(即今天的泗县城),仍辖盱眙、天长、泗洪、灵璧和五河等县,同时将 “虹县”降称“虹乡”。从盱眙县迁移到虹县的泗州,是为历史上的新泗州,中华民国成立以后,则改称泗县。
今天的泗县,共15个乡镇,一个经济开发区。12个镇分别是:泗城镇、黄圩镇、大庄镇、山头镇、刘圩镇、黑塔镇、屏山镇、草庙镇、长沟镇、墩集镇、丁湖镇和草沟镇;3个乡分别是:大杨乡、瓦坊乡、大路口乡。共173个行政村。
泗县历史悠久,文化深厚,其中一些自然村的名称里,包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古村落的名称,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笔者深入群众,走进历史,深挖泗县自然村名称里的中国历史,从历史沿革的时间顺序出发,撰文如下:
一、 钓台村(山头镇)
泗县山头镇钓台村位于山头镇最东面,与江苏省泗洪县相临,地理位置独特,山头镇钓台村辖西钓台、东钓台等23个自然村。
全国除了安徽省泗县山头镇钓台村之外,还有三个以“钓台”命名的村庄,分别是: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王庄镇的钓台村、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口孜镇的钓台村和江苏省徐州市双塘镇的钓台村。
西周周武王时期的姜子牙,也就是姜太公,在西周灭商之后,被分封到齐国,是为齐国的第一代国君。齐国从地理上属于今天的山东省。
传说,姜太公喜欢钓鱼,他经常巡视四方,思考如何治理国家,闲暇之余,也会垂钓。姜子牙垂钓鱼时,会选择在有巨石的地方立足垂钓。
泗县山头镇的钓台村,就是传说姜子牙曾经到过并垂钓过的地方。泗县山头镇的钓台村分为东钓台和西钓台两个部分,是全国数个以“钓台”命名的村庄之一。
二、 戚庙(长沟镇)
泗县长沟镇戚庙村村庄的名称,据传,源于汉代开国皇帝刘邦的夫人戚夫人。
传说楚汉战争时期,刘邦兵败逃到今天长沟镇附近时,被戚夫人所救。后来戚夫人为刘邦生子赵王如意。可是因为刘邦的皇后吕后嫉妒戚夫人的得宠,她杀害了戚夫人和赵王如意。
戚夫人家乡的亲人为纪念她,建立戚庙,并将村庄的名称名为“戚庙”。戚庙原来有后廊、东廊、大殿、土庙以及供奉香火地方,最前方有房屋7间。新中国成立后,庙宇被改为学堂。“文化大革命”时期,庙前神像遭到破坏。2014年上级主管部门投资30万元对戚庙进行了维修,2016年国家投资100万元修建通往戚娘娘庙道路一条、庙前广场一处、接待中心一处。
据《史记》记载:“吕太后者,高祖微时妃也,生孝惠帝女鲁元太后。及高祖为汉王,得定陶戚姬,爱幸,生赵隐王如意。孝惠为人仁弱,高祖以为不类我,常欲废太子,立戚姬子如意,如意类我。戚姬幸,常从上之关东,日夜啼泣,欲立其子代太子。吕后年长,常留守,希见上,益疏。如意立为赵王后,几代太子者数矣,赖大臣争之,及留侯策,太子得毋废。”
从《史记》的记载来看,“戚姬”也有可能是山东定陶人。这种地方关于历史文化名人籍贯的争论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不过,从历史传说和泗县人民对戚姬的纪念和重视程度看,刘邦的“戚夫人”是泗县长沟镇人氏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三、 潼城村(山头镇)
泗县山头镇潼城村,以“城”来命名村,是有历史故事传承的。秦始皇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21年,设立僮县,僮县以僮水为名,其城址位于今天泗县山头镇的潼城村。
2003年,泗县山头镇潼城村作为古代曾经的潼县旧址所在地,被泗县人民政府立牌为潼城遗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县山头镇潼城村的潼城遗址,位于泗县山头镇潼城村东北约400米处,高出周围地面约2米,文化堆积厚约1.5米。采集的遗物有陶片和蚁鼻钱。陶片有夹砂红、黑陶,纹饰有绳纹,器形有鬲足等。潼城遗址之上另有汉代城址,相传是王莽屯兵处。
传说,西汉末年,王莽曾有定都于此的想法,并在此地进行了短暂的建造城市的建设。从考古发掘看,这里在古代的确是一座城池。当地民间传说,也流传着王莽建都潼城的故事。
四、 上马铺(长沟镇)、枯河村(黑塔镇)
泗县长沟镇上马铺,这个自然村地名的由来,与历史上的楚汉之争有关。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兵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
垓下之战后,项羽兵败灵璧,美人虞姬自刎,被埋葬在今天的灵璧县虞姬。
虞姬自刎身亡后,项羽不忍虞姬的离世,他将虞姬的头颅随身携带,一步一步的走到今天的泗县长沟镇上马铺这个地方,因为汉兵的追击,他才从此跨上乌骓马。
传说项羽上乌骓马的时候,脚踏一块巨石,也就是传说中的上马石,那块石头上至今仍留有霸王踩下的脚印。后世为纪念项羽从此地跨上战马,将此地命名为上马铺。
项羽摆脱追兵,一路向东,来到今天泗县城东的一个地方歇息。他把虞姬的头颅从马背囊里取出,面对心爱的美人,项羽痛哭流涕。虞姬被项羽的真情感动,睁开眼睛,劝项羽不要顾念儿女私情,要化悲痛为力量,尽力突围,以图东山再起。
项羽将虞姬的头颅埋葬在这个地方,率部向南方突围。在埋葬虞姬头颅的地方,每年春天都会盛开一种无名的美丽的鲜花,当地人将之称为“虞美人”。从此,这个地方就叫“哭活头”,后来有的时候也被写作“枯河头”,就是今天泗县黑塔镇境内的枯河(头)村。
在灵璧县虞姬乡虞姬墓附近,有村庄名为霸离铺,向东就是泗县长沟镇的上马铺,过泗县城向东,则是黑塔镇的枯河(哭活头)村。
追寻历史的踪迹,通过地名的索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这大约是在垓下之战后,从灵璧县的虞姬、霸离铺到泗县的上马铺、枯河,这条路线,大约就是项羽率部突围的线路。
五、 霸王村(墩集镇)
中国有很多地方以“霸王”来命名地名。
泗县墩集镇霸王村,位于墩集镇西面的石梁河畔。在楚汉战争时期的垓下之战后,项羽兵败灵璧,途经今天的泗县墩集镇霸王村,并率部在此筑城坚守,之后继续向南撤退。
今天的泗县墩集镇霸王村靠近石梁河的岸边,仍保存有古城城墙遗址。后世为纪念这一重要历史事件,将项羽率部筑城的村落所在地命名为霸王村。
霸王城遗址
六、 邓公村(大路口乡)
大路口乡的“邓公村”中的邓公,指的是明朝开国元勋邓愈。邓愈的祖父是屏山镇人氏,邓愈的父亲顺兴,重气节,讲信义,被乡人推举为团练,率领人马,保境安民。邓顺兴率部追随朱元璋灭元,后战死沙场,埋葬在今天的大路口乡邓公村。
邓愈,初名邓友德。1355年春,邓愈率所部万余人自盱眙前往滁州,投奔朱元璋。朱元璋封他为管军总管,并赐名邓愈。
邓愈跟随朱元璋渡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
明洪武三年(1370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招降吐蕃和乌斯藏诸部,之后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
明洪武十年(1377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明政权追封邓愈为宁河王,谥号武顺。邓愈墓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邓府山北麓。
邓顺兴墓
七、 佃户村(大庄镇)
泗县大庄镇佃庄村的佃庄,位于大庄街东头。“佃”字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是中国封建社会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下的地主与雇农租佃关系的生动写照。
1949年以前的中国,在土地制度上属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因为土地是可以买卖的,所以一个王朝在中期以后,往往会出现大规模的土地兼并现象,造成“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这种经济的两极分化,造成了大地主与贫民的尖锐对立。
失去土地或者土地很少的农民,为了生存,就只好租佃地主的土地耕种,到了收获的季节,就要按照约定,向地主无偿缴纳封建地租,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租佃关系。
泗县墩集镇的自然村“佃户庄”的命名,是基于同样的历史原因命名的村庄。
历史是一条长河,古老村庄的名称,则是这条长河里的串串浪花;历史也是一面明镜,古老村庄的名称,则是这面明镜中的遥远倒影。解读古老村庄命名里的故事,发现历史故事里的浪花与倒影,让今天的人们留住岁月的丝丝印记,并携带着文化自信的基因,走向深不可测的未来。
即日起,“乡土泗州”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三个平台与“人文虹乡”微信公众号四平台联动,致力于推介泗县历史、文化、民俗,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