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34坦克特效(铁甲洪流战争之王)

在坦克诞生的百余年中,鲜有一款坦克能与T-34坦克一样享有盛名,它陪着苏联人经历了卫国战争的洗礼,从莫斯科到柏林的每一场艰难战斗中冲锋现阵,见证了第二次世家大战伟大胜利,成为无数人心中的图腾,二战过后,该型坦克在许多国家军队中持续服役几十年,并以其可靠性、适用性、操作简单、易生产等优点缔造了苏俄武器装备史上的传奇,堪称“现代坦克的真正先驱”。

t-34坦克特效(铁甲洪流战争之王)(1)

横空出世,引领坦克变革

T-34中型坦克于1939年12月19日被命名和批准装备部队,批量生产始于1940年,最后一个批量生产型是T-34/85。直到1946年苏联还在生产,之后改为生产更新型、更完美的坦克型号。苏联总共生产了67000多辆T-34系列坦克,这相当于德国IV号坦克的6倍、“黑豹”坦克的7倍,“虎”式坦克的35倍,超过德国在二战期间坦克和突击炮产量的总和,直今仍然是坦克生产史上无可争辩的吉尼斯纪录——总生产量达8万辆。

T-34在战前由苏联哈尔科夫共产国际工厂设计师科什金设计,创新性地将长身管火炮、倾斜式装甲、大马力柴油机整合在一起,集轻型坦克的快速和廉价、重型坦克的火力和防护于一身,统筹兼顾坦克的性能、制造、价格等方面的因素。

t-34坦克特效(铁甲洪流战争之王)(2)

按当时通行的轻、中、重分类法被称为中型坦克, 但这款坦克攻防平衡, 机动性能优良, 设计思想上的前瞻性使其具备了现代主战坦克的雏形, 并在后来的战争进程中成为一款决定性兵器, 继而开创了一个主战坦克的时代。

1941年型1941年6月, 入侵苏联的德军在白俄罗斯境内遭遇了一种新型坦克, 它有着极为稀罕的大倾角装甲、凶猛的76毫米口径长身管主炮和宽大的履带, 以及卓越的长途续航能力, 首次出场就给德军带来巨大损失。

此后一直到1943年初, T-34/76坦克一直是东线战场装甲兵器设计的标杆, 它能击毁德军任何坦克和防御大部分火炮正面的射击, 再加上有利于纵深突击的大行程, 使得T-34/76坦克在战场上极为活跃, 除正面强攻外, 还频繁上演敌后破袭的一幕, 让德军内线防守部队十分苦恼。

t-34坦克特效(铁甲洪流战争之王)(3)

不过由于苏军整体指挥及技战术素养低下,加之对敌突然袭击准备不足,造成苏军坦克大量损失或被俘,苦苦支撑的T-34/76坦克并不能挽回苏军的败势。

卫国战争前期,因T-34/76坦克火力偏弱、射速不高以及坦克部队缺乏训练、步坦协同等问题,加上德军最精锐的坦克部队“骷髅”师、“帝国”师、“阿道夫·希特勒”师均在东线以及重视反坦克火力配置,使T-34坦克频被击毁并成为二战期间损失最多的坦克,以击毁坦克数量排名的“二战十大王牌坦克手”有苏军三席,其中两位均战死,座驾都是T-34/76型坦克,而德军占了5席并包揽了前三名,足见苏德坦克战的残酷性和德军坦克手之强悍。好在苏联T-34坦克损失大产量更大,堪称“蝗虫坦克”,蜂拥而来,遮天蔽日,没完没了。

1943年, 苏联人对T-34进行了持续改进, 衍生出多个重要版本, 但主要方向都不是提高坦克的性能, 而是极力简化生产工艺和节约制造材料, 以便生产尽可能多的坦克投入战场。T-34/76系列一直生产到了1944年上半年, 之后被T-34/85取代, 其最后一种改型是1943年的冲压炮塔型。这一时期德军坦克火炮已全面长身管化, 再加上“虎”、“豹”等新式坦克大批服役, T-34/76坦克的技术优势迅速消融, 在战场上只能依靠数量优势进行集中突击, 损失非常巨大。

钢铁洪流,过五关斩六将

在德国新坦克的威胁下, T-34的战损日益增大, 升级改造迫在眉睫。苏联人总结战场经验, 认为T-34的机动性仍有优势, 当务之急是大幅提升火力, 同时提高乘员合作效率, 以进一步挖掘其作战潜能。照此思路, 装备85毫米口径主炮的T-34/85坦克应运而生。与T-34/76相比, T-34/85坦克采用了3人制大炮塔, 增设了专职炮长, 使车长从兼任炮长的重担中解放出来, 可专注于观察和指挥, 从而大幅提高了坦克的作战能力。

1944年—1945年,苏军T-34坦克的数量不仅超过德军坦克总和,在性能上也可与之最优秀的“虎、豹”坦克相抗衡,更何况苏军还有上千辆威力更大的“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苏军坦克的整体实力已完全碾压德军。德军将领也不得不承认该型坦克的性能优于当时德军装备的任何一款坦克。例如德军第1装甲集群司令克莱斯特就曾感叹说,“T-34是最完美的坦克”。

t-34坦克特效(铁甲洪流战争之王)(4)

此时,浴血重生的600万苏军红军拥有10000多辆T-34坦克打先锋,横扫东欧诸国境内的德军及仆从军,从东线多路杀入德国境内,势不可挡的T-34/85坦克集群已是见神杀神见佛杀佛,过五关斩六将兵临柏林城下。

1945年4月26日,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率先突入柏林市中心城区,3000多辆T-34坦克与步兵协同配合与德军展开逐街逐楼的艰苦巷战,用坦克炮猛轰德军据守的楼房,最终取得柏林战役的胜利。

廉颇未老,穷人的红色铁骑

作为“二战期间最好的坦克”, T-34坦克不仅在苏德战争中打得德军落花流水, 之后它还成为了多个国家军队的主战坦克, 它的身影出现在朝鲜、越南、中东、波黑等战场, 其设计思路对后来的坦克影响深远。

二战之后,苏联大量向亚非拉各国出口,其中,截止1958年12月,中国从苏联进口T-34/85坦克就有1800多辆。在朝鲜战争期间,中朝鲜两国军队都使用了T-34坦克,其中一辆编号为215的苏制T-34/85坦克一共摧毁了5辆M46坦克、26个地堡、9门迫击炮、1个指挥所、1个坑道和1辆汽车,出色完成了7次配合步兵的作战任务,为此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215号坦克“人民英雄坦克”的光荣称号,全体乘员记集体特等功一次。

t-34坦克特效(铁甲洪流战争之王)(5)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国家不仅接收了现成的T-34坦克,而且还获得了生产这款坦克的许可证。20世纪50年代初,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开始许可生产战后改进型T-34-85坦克。根据不同来源的消息,在1952~1958年间,这两个国家至少生产了自用的T-34坦克4 500~4600辆。随着生产技术的积累,这些外国坦克制造商修改了最初的设计,完善了生产工艺。

在过去十年中, 即使按照穷国或小国的标准, T-34坦克也已经过时。因此, 绝大多数国家军队被迫将这种坦克退役或封存起来,用更新型号的坦克替换老式坦克。然而在10多个国家中仍然保留大约200辆T-34/85坦克, 其中一些仍在继续服役。根据2018年《军事平衡手册》报告显示,几内亚共和国、刚果共和国、纳米比亚、乍得共和国等非洲国家还装备有T-34/85坦克。

宝刀未老,为什么T-34坦克仍在一些国家服役?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应该要强调的是其设计和操作的简单性、可维护性好等。即使没有发达国防工业的国家,T-34坦克的维护和修理也能应付。此外,依据几个国家的经验,T-34/85坦克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在其基础上研制各种用途的新装备。众所周知,古巴制造的自行火炮就利用了T-34底盘,这种装备具有很高的作战能力,但在生产方面并不是特别困难。

第二个促进老旧坦克继续服役的因素,是许多亚非国家希望用更新型、更有效的坦克取代过时的T-34坦克,但疲软的经济不允许他们进行采购。老挝是一个例外,其设法与俄罗斯就购买新型坦克装甲车辆进行谈判。从某种角度看,老挝军队用老旧的T-34/85坦克通过实物交换的方式,获得了较新的T-72B1坦克,从而使其军队的装甲装备跨越了几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