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上册预习笔记(新初三预习必备)

初三化学上册预习笔记(新初三预习必备)(1)

九年级化学预习提纲

绪言

1. 化学的定义

2.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观点

3. 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⑴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

⑵ 化学性质的定义及其包括的内容?物理性质的定义及其包括的内容?

⑶ 闻气体时的正确方法?

二、探究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与二氧化碳相关的问题

⑴ 怎样检验二氧化碳?

⑵ 怎样证明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呼出的气体低?

⑶ 如何证明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即蜡烛的组成中含有碳、氢元素)

三、药品的取用

(1)如何取用密度较大的块状固体药品?如何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多少?

(2)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3)量筒应该怎样正确读数?如果采用了俯视或仰视读数,测量值与真实值的关系?如何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

(4)如何称取粉末状的药品或易潮解的固体?用天平如何称量未知质量固体或定质量固体?砝码和游码应按什么样的顺序使用?如果药品和砝码的位置颠倒,且使用了游码,能否知道药品的实际质量?

四、物质的加热

(1)如何正确地点燃或熄灭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如何处理?它的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怎样证明这一点?

(2)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或固体时,分别应注意哪些问题?两者有何区别?

(3)给药品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能原因有哪些?

五、药品和仪器的处理

(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什么?

(2)实验后药品能否放回原瓶?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中主要含有哪些气体?每种气体分别有哪些用途?

二、实验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1)燃烧匙中一般放什么物质?此物质的量有什么要求?目的是什么?

(2)能否用木炭、硫磺代替红磷?为什么?能否用铝箔、铁丝来代替红磷?为什么?如用木炭来做实验,又如何改进实验?

(3)产生什么实验现象?得到什么结论?实验原理是什么?

(4)若测定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偏小,有哪些可能原因?

三、空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哪些?原因是什么?空气被污染后会造成什么危害?

四、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什么区别?例举几种常见的混合物。

五、如何用简单的化学方法鉴别氧气?

六、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1)什么叫化合反应?化合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化合反应。

(2)什么样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七、探究氧气的化学性质

(1)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2)为什么木炭点燃后要缓缓插入集气瓶中?

(3)铁燃烧时的现象?铁丝为什么要盘成螺旋状?集气瓶底部为什么要放些细沙或盛少量水?如未发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原因有哪些?分别应如何改进?

(4)通过探究实验得出氧气的什么化学性质?

八、分解反应

什么叫分解反应?分解反应有什么特点?例举几个分解反应。

九、探究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有三种方法制取氧气,原料分别是什么?反应原理分别是什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

(2)用KMnO4制取氧气的装置需要哪些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3)用KMnO4制取氧气时,棉花的作用?试管口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什么时候开始收集气体?为什么?实验结束时,应该如何操作?原因是什么?

(4)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起到什么作用?如果要证明MnO2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需要做哪些实验?

十、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及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碳、硫、磷、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三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一、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验纯方法。

初三化学上册预习笔记(新初三预习必备)(2)

二、单质、化合物、氧化物

(1)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如何区别单质和化合物?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2) 如何判断氧化物?

三、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物质的微粒性)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3)列举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

(4)用微粒的观点分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四、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使用硬水的危害?如何检验硬水和软水?硬水转化成软水的方法?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需要的仪器?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过滤的操作要领是什么?

五、水资源

(1)水资源的现状?中国水资源的现状?

(2)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3)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六、节约用水

认识节水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构成?

(2)原子是由哪几种粒子构成的?它们的带电情况?它们是怎样构成原子的?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原子的空间分布和质量分布分别有什么特点?

(3)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

二、元素

(1)元素的定义?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课本P75 表4—3)

(3)元素可以简单分为哪三类?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4)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能找到指定的元素,认识位置的信息。

(5)不同类别的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化学性质各有什么特点?

(6)用元素的观点分析化学变化(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和质量是否改变)

三、核外电子

(1)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核外电子排布的依据?

(2)原子结构示意图各部分的涵义

(3)原子序数1—20原子结构示意图

(4)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的关系?

四、离子

(1)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原子如何转化为离子?在转化过程中,质子数、中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变化情况?

(3)离子的种类?离子化合物是怎样构成的?NaCl是由什么粒子构成的?

五、常见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合价

、 、 、 、 、 、 、 、 、 、 、 、 等。

六、用化学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

(1)化学式的定义?化学式的意义?

(2)化学式的书写:根据名称(或俗名)写化学式;根据用途写化学式;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七、利用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进行物质组成的简单计算

(1)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2)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物质中各元素间的质量比;

(3)根据物质的化学式计算物质中某一元素的质量分数;

(4)根据计算来确定有机物的组成中除C、H元素之外是否含有氧元素;

当有机物的质量为m :

若 m=mH mC 该有机物不含有氧元素

若 m>mH mC 该有机物含有氧元素,差值即为氧元素的质量

八、根据某种氮肥包装袋或产品说明书标示的含氮量推算氮肥的纯度

(1)标示的含氮量 即 实际含氮量(不纯)

根据化学式计算得到的含氮量 即 理论含氮量(纯)

则 纯度= (实际含氮量/理论含氮量).100%

(2)判断氮肥广告真实性的方法

若 标示含氮量 大于 理论含氮量 则是虚假广告。

第五单元 化学方程式

一、质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原因?

二、认识和解释常见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1)铁钉生锈后质量为什么增加?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2)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什么减少?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3)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时,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实验?

(4)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推断化学变化中未知物质的组成、化学式、质量。

三、化学方程式

(1)化学方程式的定义。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

(3)化学方程式配平方法——最小公倍数法。

(4)检查化学方程式是否正确的方法:

①查化学式——检查元素符号、根据元素的化合价检查化学式中的原子个数

②查配平 ——检查左右两边各原子数目是否相等(可先检查氧原子个数)

③查条件和箭头 —— 根据所学知识或题目所给信息检查

(5)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四、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1)计算前先检查化学方程式(化学式、配平、条件等)。

(2)计算步骤:设未知数、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已知数和未知数、列出比例式、解出未知数、答。

(3)注意事项:

①设、答必须要完整、简洁;

②单位,x——不带单位,数字——必须带单位;

③已知数和未知数列在对应物质化学式的正下方。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单质

(1)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C60等(同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单质)。

(2)无定形碳:木炭、活性炭、焦碳、碳黑(主要结构特点和用途)

(3)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有什么显著的特点?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用途?

二、实验室制取CO2 气体

(1)原理是什么?用什么药品?固体能否选用CaCO3或Na2CO3?液体能否选用稀盐酸或稀硫酸?原因是什么?

(2)用什么装置?依据什么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常见的发生装置有哪些?常见的收集装置有哪些?

(3)如何进行CO2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三、CO2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2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2)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如何通过实验来说明CO2能溶于水?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3)CO2的化学性质有哪些?设计实验说明CO2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由此性质决定它有什么用途?

四、CO的主要性质及其用途

(1)CO的物理性质有哪些?

(2)CO的化学性质有哪些?它有什么用途?

(3)用CO气体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为什么要先通CO气体一会儿后才开始加热药品?实验结束时,为什么要先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后才停止通气体?如何处理实验的尾气?

(4)如何检验CO气体?

五、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的成因和预防措施。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一、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方法

⑴ 燃烧的条件及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⑵ 灭火防火的原理和方法。

⑶ 可燃物爆炸发生的条件;防爆炸的措施(列举实例)

二、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控制变量的思路

⑴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不到着火点;

⑵ 温度达到着火点,不与氧气接触;

⑶ 两者皆满足

三、化石燃料

⑴ 石油的形成?主要组成元素?所属物质类别?石油的主要产品及其主要用途?

⑵ 煤炭的形成?主要组成元素?所属物质类别?煤的主要产品及其主要用途?

⑶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检验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⑷ 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我国能源的国情?

⑸ 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减少影响的措施?

⑹ 使用和开发的清洁能源的种类?优缺点?

⑺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情况?

四、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不完全燃烧的后果?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

五、有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白磷燃烧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

甲烷(沼气)燃烧

镁条和稀盐酸反应

酒精燃烧

氢气燃烧

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原理

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一、金属材料

1、金属有哪些区别于一般非金属的物理特性?

2、举例说明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硬度大、熔点高等性质?列举常见的金属之最。

3、从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出发,列举常见金属的应用。

4、合金的形成;与纯金属相比,合金有什么优点?(在金属中加入其它元素可以改变金属的性能)

5、生铁和钢的区别;钛和钛合金的用途。

二、 金属的化学性质(化学方程式)

1、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比较

2、活泼金属与稀酸反应的现象比较

3、金属能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反应现象)

三、置换反应的定义、反应形式特点及字母表示形式。

四、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五、金属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1、常见的矿石的种类及其主要成分

2、工业炼铁的原理(化学方程式)

3、实验室模拟冶炼铁矿石的方法用实验方法将铁还原出来

(1)化学方程式;(2)实验步骤;(3)实验现象;(4)尾气处理

六、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1)能否用铝锅长时间盛放食醋,为什么?

(2)天然水中溶解有一些铁盐,为什么新买来的铝锅烧开水后,在水面会留下一道黑色的印痕?

(3)农业上常用硫酸铜溶液和熟石灰来配置农药波尔多液,为什么一般选用木通而不用铁铜来配制?如何检验配好的波尔多液是否含有硫酸铜?

七、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跟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规律

(1)金属与酸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酸溶液的要求?

(2)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对金属的要求?对盐的要求?置换与被置换的顺序

Zn、Fe与CuSO4反应,置换时——先强后弱,所以Zn 先与CuSO4反应;

Fe与Cu(NO3)2 、 AgNO3混合溶液反应,置换时——先弱后强,所以Fe先与AgNO3溶液反应

八、金属锈蚀的条件,防止锈蚀的方法

九、知道废弃金属对环境的污染,认识回收金属的重要性

(1)废电池随意丢弃对环境有什么影响?

(2)回收废弃金属具有什么重要的现实意义?

初三化学上册预习笔记(新初三预习必备)(3)

第九单元 溶液

一、认识溶解现象,溶液的组成与特征;

1.溶液的定义、特征、组成;溶液中溶质、溶剂的判断。

2.蔗糖溶液和食盐水中溶质分别以什么形式存在?

3.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为什么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溶液的温度表现不同的变化?

4.了解溶液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5.乳化现象:如何用简单的方法将衣服上的油污洗去;用洗涤剂去油污与用汽油去油污的原理有什么不同?

二、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概念的三个要点及确定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化的方法

三、溶解度

1. 固体溶解度概念的四个要素及影响固体溶解度的主要因素

2.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3.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四、结晶

1. 常见的结晶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什么类型的溶液?

2. 如何在KNO3和少量 NaCl的混合物中分离出较纯净的KNO3晶体?

3. 过滤和结晶这两种分离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混合物?

五、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需要哪些仪器?主要步骤?

六、有关溶液的计算

1. 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公式

2. 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液体积、密度的换算

3. 溶液稀释的计算:溶质质量不变

4. 在化学方程式中的综合计算: 反应后溶液质量 = 反应前溶液质量(不含不溶性杂质) -生成气体质量-生成沉淀质量

第十单元 酸和碱

一、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哪两种?它们遇酸性或碱性溶液分别显示什么颜色?

(2)使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操作方法。

二、酸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1)盐酸的主要性质及用途:打开浓盐酸的瓶盖时有白雾?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为何不用浓盐酸?

(2)硫酸的主要性质及用途。浓硫酸的特性及用途

(3)O2 、H2、CO2 、CO 、NH3 、CH4是否都能用浓硫酸做干燥剂?

(4)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共同的化学性质有哪些?与酸碱指示剂;与活泼金属;与金属氧化物;与碱;与某些盐;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5)酸和碱都有不同程度的腐蚀性:浓H2SO4和NaOH不慎沾到皮肤上或衣服上应如何处理?

三、稀释浓硫酸。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使用仪器。

四、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1)NaOH固体的吸水性?NaOH固体的用途?O2 、H2、CO2 、CO 、NH3 、CH4是否都能用NaOH做干燥剂?

(2)Ca(OH)2的用途?NaOH和Ca(OH)2的俗称,使用NaOH应注意什么?

五、NaOH和Ca(OH)2的化学性质

1.(1)与指示剂的作用;(2)与酸的反应;什么叫中和反应?(3)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4)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

2. 为什么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六、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1)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意义?

(2)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胃酸过多,如何治疗?如何处理废液中硫酸?被蚊虫叮咬如何处理?

七、如何用PH试纸测试溶液或土壤的酸碱性?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一、常见的盐

1. NaCl、Na2CO3 、NaHCO3 、CaCO3等盐的名称、俗称、物理性质以及用途。

2. 粗盐提纯

⑴ 粗盐提纯的步骤?粗盐提纯过程中需要哪些仪器?

⑵ 各步骤都要用到哪个仪器?这个仪器在各步骤中的用途?

⑶ 蒸发什么时候停止加热?为什么?

3. Na2CO3 、NaHCO3 、CaCO3等盐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Na2CO3 与Ca(OH)2 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4. 、碳酸氢根离子 的检验方法。

二、复分解反应

1. 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一些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方法。

3. 常见酸、盐、碱的溶解性情况。

4. 复分解反应中的常见离子对。

三、化肥

1. 植物生长需求量较大的几种元素是什么?

2. 化肥的主要种类及对农作物的作用。

3. 氮肥、磷肥、钾肥的简易鉴别。

4. 铵态氮肥在施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铵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5. 认识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不合理使用会带来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初三化学上册预习笔记(新初三预习必备)(4)

初三化学上册预习笔记(新初三预习必备)(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