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名曲100首评弹名家名段(评弹欣赏看字听唱)

评弹名曲100首评弹名家名段(评弹欣赏看字听唱)(1)

评弹名曲100首评弹名家名段(评弹欣赏看字听唱)(2)

评弹名曲100首评弹名家名段(评弹欣赏看字听唱)(3)

建议您先在喜马拉雅中收听“朱雪琴 拷红”开篇的录音,与此同时再看我以下记录的唱词,谢谢您的支持。 上次我在“看字听唱(之三十一)”中,解释了“莺莺烧夜香”中的第一句唱词“诗纶阁下静文章”。有朋友给我指正,这句唱词是取自白居易的一首诗,诗的全文是:“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丝纶阁与钟鼓楼是宫中的两座建筑)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微郎。” 这首诗是描写诗人在丝纶阁中值班,因无事闲坐而觉得刻漏声长,因寂寞无伴而端详紫薇花,进而感到无限寂寞。其中“紫薇花相对紫薇郎”,还是著名开篇“宫怨”最后一句唱词。两句唱词都是用来营造气氛的。

朱雪琴 拷红

【唱词】

时序轻寒已交秋,霜华满地倍清幽,张生莺莺情义好,暗去明来咏好逑。却被欢郎言泄露,老夫人闻知惊心头,只为西厢有那君瑞留。把红娘唤,拷情由,小姐因何私下楼?是你诱主到花园去,败我门风不顾羞,家法难容你这鬼丫头。小红娘,转双眸,她轻启齿,吐珠喉,说道夫人何必气咻咻,容红娘细细诉从头。那宵夜坐停针黹,小姐是她道及哥哥病为瘳。故而带红娘至西厢通问候。不料张生不时把夫人怨,怨夫人轻口誓言是一笔勾,改称兄妹是没来由,你赖婚恩变仇,生离离拆散鸳鸯喜转忧。从此是末凄凉客舍相思切,空叹韶光如水流,意中人何日结并头,终日里奄奄病榻恨悠悠。小姐闻言她心感动,泪珠儿湿透了香罗袖,故而叫红娘先自返妆楼,她殷勤问候落后头。他们是末不识忧,不识愁,倾肺腑来效风流,一双心意两相投,莺俦(音chou,此处朱先生读成了zhu)燕侣共绸缪。夫人啊,信字本来人之本,人而无信是祸根由,当时徘徊亲许诺,今日风波你自取咎。夫人啊,你得好休时便好休,其中何必苦追究,常言女大不中留,倒不如恕其小事成他事,好叫那怨女旷夫把夙愿酬。夫人是默默无言频叹息,端的丫头好智谋,纵然是舌粲莲花却有理由。

【演员介绍】

朱雪琴(1923~1994),苏州弹词女演员。弹词唱调“琴调”创始人。江苏常熟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七岁从养父朱蓉舫习艺,学说“双金锭”,九岁就开始登台插边花唱开篇,十一岁起与叔父朱云天拼双档在江浙一带演唱弹词《白蛇传》、《玉蜻蜓》、《双金锭》、《描金凤》、《珍珠塔》等节目,其父常常告诫她说:“一个艺人不能光学人家,学人家只是象别人,要自己独创一格,包括弹奏乐器,也是这样”。建国后,任上海评弹团演员。一九五一年起与郭彬卿拼双档演唱《珍珠塔》、《琵琶记》、《梁祝》,一九五六年参加上海市人民评弹团(今上海评弹团),她的唱腔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花哨走向质朴、显露走向深沉,琴调的明快流畅更有发展,更善于表达奔放激动的情绪,她所演唱的现代题材的开篇和选段《岳母刺字》、《南泥湾》、《好八连》、《游水出冲山》等,深受欢迎,影响颇广。

她从小就致力于评弹,倾心于艺术,不仅在乐器上苦下功夫,特别在唱腔上认真探索。长期实践中在“马”、“沈”、“薛”的基础上,兼收并蓄了许多,其它的评弹流派如俞调、夏调等个别旋律,且吸收了京剧的某些唱腔,发展了弹词唱调中吟诵体的特色,高低、缓疾、顿挫、抑扬,变化多端,气势磅礴,如泼墨大写,再加上她天赋音域较宽,嗓音浑厚,有着男性的某些音色,唱起来神态弈弈,通过面风、手势的配合和强烈、跳跃的节奏,常常十几句叠句一气呵成,紧紧抓住听众,琴调最初出现时,某些人嗤之为“怪腔怪调”,后来逐渐被广大听众肯定。在几十年的艺术生涯中,逐步形成了独特的演唱风格:说表流畅亲切、台风稳重大方、眼神运用恰到好处、手面动作干净漂亮,故在书台上真正做到心到、手到、眼到而特别传神。唱腔上则在“马调”、“沈薛调”的基础上,创造了气势磅礴、爽利轻快、旋律大起大伏、叠句一气呵成的“琴调”流派,并在三弦的演奏上创造了大量的“花过门”,配之以郭彬卿的琵琶伴奏,真可谓珠联璧合、相映生辉,煞是好听,深受广大评弹爱好者的喜爱和欢迎。(以上摘自“百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