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们怎么过七夕节(七夕原不是情人节)

一年一度的七夕是浪漫的“中国情人节”,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古代,七夕并不是属于恋人们的节日,而是女子的“乞巧节”,也叫“女儿节”。

《荆楚岁时记》云:“七夕妇人结彩楼穿七孔针,陈瓜果于庭中乞巧。”年轻的女子会在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向织女祈求心灵手巧,她们用针线在月光下穿过连续排列的七根针,谁穿得快又准便是“得巧”。

这些情景,也被宋词记录下来:

她们“乞巧双蛾加意画”(晏幾道《蝶恋花》),除了精心妆扮自己,又有“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柳永《二郎神》)。

不同的节令有着不同的景致和风俗,给周而复始的日常生活增添了别样的情味,自然唤起文人们吟咏的兴致。在《全宋词》中,共有1400多首节令词,涉及从元旦到除夕的24种节日,每个节令都有其独特的风景:

立春

“瑞日烘云,和风解冻”

(胡浩然《喜迁莺》)

元夜

“小桃枝上春来早”

(王诜《人月圆》)

寒食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木兰花》)

清明

“拆桐花烂漫,艳杏烧林,缃桃绣野,芳景如屏”

(柳永《木兰花慢》)

端午

“梅霖初歇,正绛色海榴争开”

(吴礼之《喜迁莺》)

七夕

“炎光敛,金钩侧倒天西面”

(欧阳修《渔家傲》)

中秋

“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苏轼《念奴娇》)

重阳

“茱萸蕊绽菊方苞”

(李纲《江城子》)

除夕

“雪消春浅”

(史浩《喜迁莺》)

节令更有许多特殊的风俗,这是人造的“风景”

元宵节放灯“花市灯如昼”(欧阳修《生查子》)

寒食节杭州的涌金门外“红船满湖歌吹”,有“恣嬉游”的“三千粉黛”(僧挥《诉衷情》)

清明节的汴京“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柳永《木兰花慢》云:“倾城。尽寻胜去,骤雕鞍绀出郊坰。风暖繁弦脆管,万家竞奏新声。 盈盈。斗草踏青。人艳冶、递逢迎。向路旁往往,遗簪堕珥,珠翠纵横。”

端午节的风俗在周邦彦笔下曰:“角黍包金,香蒲泛玉。”(《齐天乐》)

在晁补之的词中曰:“绿窗纤手,朱奁轻缕,争斗彩丝艾虎。”(《消息》)

重阳是秋天重要节日之一,京镗《木兰花慢》写蜀人的重九:“药市家家帘幕,酒楼处处丝簧。”

除夕除旧布新,家家“荼垒安扉,灵馗挂户,神傩烈竹轰雷”,“向今夕,是处迎春送腊,罗绮筵开”(胡浩然《送入我门来》)。

除了特别的自然风景和民间习俗之外,节序词中又往往写到与节日有关的历史与传说。寒食写到不肯出山的介子推,端午写到怀沙沉江的屈原,七夕写到牛郎、织女的传说,中秋写到嫦娥奔月的神话。总之,节序词都具有一定的文化审美价值和民俗认知价值。这些词在技巧上也很值得借鉴。如胡浩然的《喜迁莺》“谯楼残月听画角”“先记节序,次述宴赏,末归应时纳祜,尤有归宿”。张炎又赞扬周邦彦赋元夕的《解语花》,史达祖赋立春的《东风第一枝》和赋元夕的《喜迁莺》,以为“不独措辞精粹,又且见时序风物之盛,人家宴乐之同”。

不过,诚如张炎所批评的,有些应时纳祜之作不仅俗,而且千篇一律,并且,对当时的接受者来说,那些词也谈不上有什么民俗的认知价值——接受者与创作者之间并无历史距离,所以,要求节序词能够意趣高远是合理的。事实上,中国传统诗歌写节序往往并不以表现民俗为主要目的,像柳永那样铺写佳节狂欢的,如“列华灯、千门万户。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箫鼓”(《迎新春》“嶰管变青律”),这样的作品在诗歌中不多。倒是在节日里思念亲人的,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在节日里思念朋友的,如杜甫《九日寄岑参》;在节日里想着家国之恨的,如杜甫《九日五首》之四曰“佳辰对群盗,愁绝更堪论”等,颇为多见。宋词节序题材中的一部分继承了这个传统。苏轼中秋词问月曰:“何事长向别时圆?”(《水调歌头》)写思念其弟苏辙的强烈感情。向子諲元宵词追忆昔日京师的欢游之后曰:“到而今江上,愁山万叠,鬓丝千缕。”(《水龙吟》)李纲九日词问曰:“回首中原何处是?”(《江城子》)尤其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元宵词《永遇乐》“落日镕金”先将不同时间、空间的“中州盛日”和“如今憔悴”构成对比,然后又以同一时间、同一空间的人家的欢乐与自己的孤独悲凉作对比,二重的对比,把节日里的悲痛表现得超乎寻常了。

今日荐读

古代人们怎么过七夕节(七夕原不是情人节)(1)

《宋代文学通论(增订本)》

王水照 主编

本书在宏观审视宋型文化与宋代文学的基础上,从文体、体派、思想、体裁、学术史等几个方面深入探讨宋代文学的特质与地位。本书对1997年出版的《宋代文学通论》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增订,主要增加了三大方面的内容:一是宋代的通俗文学,二是宋代的理学诗,三是宋代的禅僧诗,使结构、内容更为完善丰富,同时也凸显了宋代这个时代在文学由雅而俗的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意义。本书对于宋代文史乃至传统文化的研究、普及、提高均具有较大的价值。

#作者简介

王水照,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宋代文学学会名誉会长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宋代文学、中国古代文章学等,主要著作有《历代文话》《走马塘集》《北宋三大文人集团》《钱钟书的学术人生》等。

古代人们怎么过七夕节(七夕原不是情人节)(2)

图书编辑 | 王汝娟

本期编辑 | 李映潼

转载及合作请发邮箱:liyingtong25@163.com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