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美女复原图美貌震惊世人(楼兰美女可称月光族)
楼兰美女,是指1980年穆舜英发掘出一具女性干尸,史称“楼兰美女”,是迄今为止新疆出土古尸最早的一具,距今约有3800年的历史。它一经发现即引起轰动,但至今它的身份依旧是个谜团。有人说它是古羌人,也有人说它是月氏人,又因为它身上有白种人的特征,甚至被一些报告称为“欧罗巴人”。所以,关于它所代表的人群具体属于何种种族类型,以及他们生前是当地土著还是从他处迁徙而来等问题至今在考古界仍众说纷纭。今天,我们试图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于洛阳发现的两块墓记,解开它身上的这个秘密。
楼兰美女的邻居们
3800年的历史,距今天的确有些遥远,在这个年代里,新疆或者西域发生了什么,我们只能依据传说,以及汉代史籍的明确记载向前推理。楼兰美女干尸发现于罗布泊,敦煌、哈密、鄯善、吐鲁番、库尔勒、若羌、且末、和田、阿克塞、肃北、瓜州、尉犁、民丰、于田、墨玉、玉门、铁门关等都处于罗布泊周边地区。据《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在这个区域里,早在2世纪以前,就有西域一个著名的“城廓之国”—— 楼兰。它东通敦煌,西北到焉耆、尉犁,西南到若羌、且末。古代“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从楼兰分道。
这就是说,在汉代之前,楼兰邦国或者部落就是一个存在,同时,今天的考古发现,楼兰故城周边有大量的农田与水利设施存在,而且,在这一带,人们去世后陪葬有一个习俗,即是向逝者身上撒大量的种子,预示生命像庄稼一样,一茬又一茬,生生不息,和楼兰美女同样有名的小河公主去世后就享受到了这个待遇。
这是史籍记载和被考古发现的。据清代专门研究西北史的著名学者徐松考证(《汉书西域传补注》)的“西域其三十六国”名称是:
婼羌国、楼兰国、且末国、小宛国、精绝国、戎卢国、扜弥国、渠勒国、于阗国、皮山国、乌秆国、西夜国、子合国、蒲犁国、依耐国、无雷国、难兜国、大宛国、桃槐国、休循国、捐毒国、莎车国、疏勒国、尉头国、姑墨国、温宿国、龟兹国、尉犁国、危须国、焉耆国、姑师国、墨山国、劫国、狐胡国、渠犁国、乌垒国。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与楼兰相邻的若羌、且末、焉耆、皮山、和田等等相邻的或者周边的这些城邦:
若羌是古羌人建立的城邦,国王名叫去胡来王。羌是部族名,而若羌是羌的一支(同黄牛羌、白马羌一样),故名若羌;
且末国更早叫俎末国,俎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就是类似于盘子样的东西。末是指物的端、梢、尖端,也就是事物的尽头,还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末大必折”的成语,意思是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这是一个崇尚生殖的城邦,族群香火广布,延续至今,复姓且末已改为单姓且氏、沮氏、末氏、车氏、卡氏、播氏、仙氏、者氏、辉氏、昌氏等等,融入各氏大家庭。
焉耆是一个崇拜龙的民族,王族龙姓,俗称龙家,后来迁至河西,成为晚唐归义军时期活跃的一支部族,今天河西地区的龙姓人与这个部落亦有关系。
皮山是华夏民族在西域建立的最早的城邦,我们在以前的文章里,专门介绍过,他们是周公旦的后代,祖籍山东,后来一路迁徙到了西域,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权,皮山的皮来自《左传》中记载的“樊皮叛王”,樊皮是樊仲皮,周朝王族,他去世后,他的族人为避刀斧之祸,举族逃离西周境地,而后以“皮”姓了。
和田人即是于阗人,这个民族是以塞人自居的,但在后来因为仰慕唐朝,有两位君主改姓李,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于阗李氏王朝。自称“唐之宗属”的李圣天的形象,在现在的敦煌壁画里还能看到。
……
通过这些,人们可以看到,当年西域的这些城邦与中原民族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汉代,他们被汉朝政府统一“收编”,成为了汉王朝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汉史里把他们记了个清楚明白。再往前的历史是,这一区域在历史上属于西王母古国或者部落联盟,周穆王西巡大多数地方都在新疆,商代妇好墓中也有新疆出产的和田玉,还有新疆发现公元前5世纪的丝绸以及秦始皇陵发现的金骆驼等等,都无一例外地证明了早在汉代之前,中原民族与西域民族的密切往来。他们都是远古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
按照《汉书》的记载,当时,楼兰王国有1570户人家,共14100口人,国都名“打泥”。又说:“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枝柳(红柳)、胡桐家(胡杨)、白草(芨芨)。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在“与婼羌同”里,楼兰国不可能是个例外。
楼兰美女的亲戚们
汉昭帝时,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并请求朝廷驻军伊循(今米兰古城,位于若羌县城东80里处,距三十六团团部5公里处)。昭帝便在伊循城置都尉,行屯田。从此,楼兰便成为中央政府控制西域的战略支点。东汉时,楼兰在丝绸之路上依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东汉政府在楼兰大规模屯田,开发楼兰。此后直至魏晋累积几百年之久,楼兰一直是内地通往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再后来,楼兰便很少见于史载,于公元630年突然神秘消失。
楼兰人去哪里了?因此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问题。1932年,在洛阳老城东15公里的天皇岭出土了北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鄯月光墓铭一方,砖志长45.8、宽23厘米。志文4行,行9-10字。其文曰:大魏正始二年岁次乙酉/十一月戊辰朔二十七日甲/午,前部王故车伯生息/妻鄯月光墓铭。(刁淑琴、朱正慧《北魏鄯乾、鄯月光、于仙姬墓志及其相关问题》,河南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第12期)
前部就是车师国,在今吐鲁番交河故城,生息就是长子,鄯月光是一个人,以鄯善的“鄯”为姓,说明她是鄯善国的国民,甚至王族,月光是她的名字。她是车师国国王长子的妻子。鄯善国与车师国相邻,两地有婚姻的往来实属正常,但能嫁到国王家的人,地位当然不会很低,或是公主或等同于公主这个级别。
这就是说楼兰美女在河南有了“亲戚”,她的同族们在北魏时到了洛阳。在《魏书·西域传》中的这样一段记载:“车师国,一名前部。其王居交河城……世祖初,始遣使朝献……正平初(公元451年),遣子人侍,自后每使朝贡。”文物专家据此分析,鄯月光的丈夫可能是被作为“质子”的身份来到洛阳的,而这也成为了北魏王朝与西域诸国友好往来的见证。
比鄯月光墓记发现更早一年的是,即1931年,在洛阳老城东北后沟村关帝庙出土了鄯乾的墓记。鄯乾在历史上是一个有名有姓的人,469-512年,河南洛阳人。北魏大臣,鄯善王鄯视长子。他的祖父是鄯宠,侍中、镇西将军、鄯善王;他的父亲是鄯视,字真达,平西将军、青平凉三州刺史、临泽怀侯。从墓志上看,鄯乾年少时“以长子入侍北魏”,做了质子,但他在这里也做了北魏的官员,拜员外散骑侍郎,迁辅国将军,转城门校尉;出任征虏将军、安定太守,袭封鄯善王。永平五年,去世,时年四十四,赠征虏将军、河州刺史,谥号为定。
墓记中说的“西夏”通俗地理解就是西域的华夏族,就是西戎。这不仅让楼兰美女的身份更加明朗,也可以看到北魏王朝将西域的城邦当作中原郡县一样地来治理,西域的城邦首脑不仅要接受北魏王朝的任命,向北魏王朝进贡实行自治的同时,还要将儿子送到京师作为人质。看得出来,鄯善王是以国为姓的,而鄯乾可以说是楼兰美女的“直系亲属”了。
比鄯乾墓记发现更早的是于仙姬墓记。1926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市南陈庄村石山。1938年于右任捐藏西安碑林。篆刻于北魏孝昌二年(526年),高46厘米,宽38厘米,双钩阳刻楷书。于仙姬也是以国为姓的,她是西域于阗国的公主,享有九十岁之高寿。史籍里,她的生平事迹很少,墓记让人们得知她是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夫人。居魏宫七十余年,死后陪葬“西陵”。与鄯月光、鄯乾一起,他们都是北魏时期西域诸国“乐中国土风,因而宅者”,“万有余家”的历史佐证。
这就是说,楼兰美女及其“邻居”为车师国和北魏王朝贡献过2位王后,而为了便于现代人好记,我们姑且将这个族群称为“月光族”,他们都姓“鄯”,鄯同、竝,是并合在一起的意思,善则有吉祥美好之义。
结语:现在,这段关于楼兰美女身份的文字似乎可以结尾了。但我们还有点意犹未尽,也便想很累赘地强调3点:1.楼兰邻国焉耆是“月氏”的谐音;2.河西走廊是月氏人的故乡,他们的风俗同于羌,亦是新疆的原住居民之一;3.月氏的“月”在古汉语里的读音与“肉”相同,月氏也被称为“肉支”、“禺知”,他们的语言很可能属于汉藏语系,属于远古的西王母部族,亦为华夏族。
在这些汉字传递的信息里,应该看到楼兰美女从“鄯”的美好吉祥,甚至我们将其称为“月光族”的用意——西王母部族就是崇拜月亮的民族,一个以女性为首领的部落联盟。今天的人们不能一看到白人就说他们是“印欧人”,从楼兰美女的身上不难看到中国自古就是有白人的,而在新疆这个人口交流汇集的地方,若无白人则是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重要的是,楼兰美女后裔们心向中原、热爱中国。(文|路生)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