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高级小白备考时间(2022软考复习经验分享)

大家好,趁着年底工作量稍微变少,给大家分享一下2022年软考的一些复习经验,有计划或打算的同学可以作为参考。我参加的是软考高级资格中的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为了后续职业拓展,必须有一个对应的职称资格,也是为了后续找工作时有一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证书,刚好也幸运地通过了这此考试。

软考高级小白备考时间(2022软考复习经验分享)(1)

什么是软考

软考全称是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是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领导下的国家级考试。

软考既是职业资格考试,又是职称资格考试;同时,还具有水平考试性质。是目前国内权威的计算机类考试,含金量不低,涉及面较广。

软考唯一官方报名网址 :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ruankao.org.cn)

报考人员不受学历、资质、年龄的限制。获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就业的外籍人员及港、澳、台地区专业技术人员,可报名参加考试。

同时可以跨级报考,无需按照初中高的顺序参考。但根据我的经验来说,对于那些刚毕业或者刚上班不久的同学,不建议去报告高级资格,毕竟难度较大并且考过之后收获也不会太大,以考促学,学有所获!

软考高级小白备考时间(2022软考复习经验分享)(2)

软考的作用

工信部及人社部双盖章认证,IT行业唯一国家级考试(非行业级 及 云厂商认证);

具体作用如下:

1、软考本身是职称证书,在事业单位是用来申请职称的,有了职称,自然也会有相应的待遇提升。

中级证书是中级职称,高级证书相当于副高职称。当然,这个不是说拿到证书你就直接是副高,而是需要单位聘任你,聘任你之后就可以享受相应的岗位待遇。

2、软考的一个积分落户作用,以后说不定需要在大城市办理居住证,软考证书可以帮助积分,能省不少事。

3、软考在竞标项目上的作用,可以作为一个资质。企业在申请一些项目的时候也是有准入门槛的,这个门槛就是看资质,软考证书就可以作为资质,而一般技术团队的资质最主要的就看两个角色:项目经理和架构师,对应软考高级资格中的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和 系统架构设计师。这个对员工的好处就是,公司会给予一定的岗位补贴,一般是几百块吧(每个月),也算是一笔小收入。

4、软考证书是可以直接抵扣当年的个税,一年也能抵扣个几千块(一般是3600)。注意只能抵扣获取证书的当年,不过不清楚是不是每年考一个,就可以每年抵扣一次,这个我没有具体操作过。

5、申请进入专家入库,作为评标专家或者评审专家,这个是中级级以上证书(中级证书需要领取后工作8年)可以。当然还有一些别的要求,具体可以去看看各省的条件。

6、国家方面的补贴,一般是初级1000、中级1500、高级2000元(不同省份可能有点差别),不一定每年都有,可以先去自己省份看看相关政策。

软考各科目的难度

大家可以看看由辅导班老师总结的难度表:

软考高级小白备考时间(2022软考复习经验分享)(3)

这里我们主要看看高级的科目,通过率最高的是(一般是15%~20%):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俗称高项)和 系统规划与管理师,可能因为这个科目比较偏管理,技术内容较少。

通过率较低的是(一般低于10%,7%~8%的样子):系统分析师、系统架构设计师 和 网络规划设计师。

虽然系分和架构通过率较低,但是对于程序员和软件工程师来说,系统架构设计师和系统分析师两个方向仍然是最推荐的考试方向,因为它可以帮你串起一条知识体系,以考促学,归纳整理你的经历 和 理论知识,不失为一种提高。

我的备考过程

由于【系统架构设计师】考试一年只有一次机会,固定在每年的下半年。所以,一般是9月初开放报名,我也是在9月报名后临近9月中旬才正式的复习过程,一直持续到11月初考试,大概有1个半月的时间。当然,网上也有书是24小时复习备考通过的(他个人不建议,我自己买过这本书,发现和现有的考试大纲背离很大,个人没学到什么东西),但是不具有普适性。对于高级考试,比较推荐的时间是2~3个月,这个取决于两个点:一是你是否是计算机科班毕业的,二是你工作中是否有足够的项目经历,所以因人而异,保险起见的话,2个月打底是不错的选择,3个月会更加充足,因为后期论文的练习比较花时间。如果你都不是计算机科班毕业的,那么时间还得增加一些。

备考过程中,我使用的资料如下:

(1)《系统架构设计师历年考试真题》

(2)《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第四版)》,希赛软考学院

(3)《系统架构设计师教学视频》(包括综合知识、案例分析 和 论文写作)

其中,《系统架构设计师教程(第四版)》主要是拿来当字典用,当刷真题时碰到没有学习过的知识点培训班又没有讲到的,就用字典来查一查。

此外,我是没有报班的,主要是我心里没底(平时要上班,在家要带娃,个人时间太少了),页比较担心怕花了钱没考过,就是在网上找的希赛的教学教程在看,发现帮助很大的,于是就买了对应的教程书籍,总共花费大概400元不到(包括报名费),还是比较便宜的,于是乎就在9月下旬入手了。这里我也给个个人建议:如果有同学计划要考高级的话(既不是计算机本专业的,也不是从事软件行业很多年),还是买一个培训班的教程,没考过的话,也可以保留对应的视频录像和相关资料,下次考试也可以继续使用,还是比较值的,因为节省了你的时间,而你的时间是最值钱的东西。

备考过程中,我的时间规划如下:

(1)9月中旬到10月中旬:主要是看对应的教学视频,看完之后就做对应知识的习题(强力建议下载一个软考通app,它里面根据不同的考试将所有的知识点和考题进行了分类,没看完一个知识点就可以做对应的题目巩固),这部分涉及的知识面很广很杂,但是都不深,我个人是边看边做笔记,平时都是等哇睡着了我就看一下笔记,加深印象。

根据这次考试很多同学反馈,很多人下午的题都及格了,上午题没有及格,十分可惜。我个人觉得上午的题和现在的计算机行业技术关联越来越紧密,很多题目我也是有一些拿不准。我建议多花一些时间准备综合知识,至少保证历年试题都要弄懂搞明白。(2)10月下旬:主要准备案例分析,了解一下案例分析的考点和做题套路,这里就要仔细看教学视频,多做一下案例分析,找一找手感,也了解一下题型。总体来说,案例分析部分,难度并不大,但涉及面也比较广,因此建议选择答题思路比较成熟的题型(案例分析是1道必做题 2道选做题(4选2))。

(3)11月考试前一周:突击论文,因为时间原因,我自写了一篇论文,虽然视频中老师要求至少完成4篇,但是我觉得论文的套路都是差不多的,只要项目经验没啥问题,可以随意照搬,但是要注意写作技巧和套路。

(4)在考场考试前:我把自己所有的笔记全部快速的过一遍,上午主要看笔记和错题知识点。中午吃完午饭可以看一下案例分析的做题套路和规律,看看最近几年的论文题目,整理一下思路,因为下午两场考试是紧挨着的,中间休息除了去上厕所,是没有时间去看资料。

我的考试过程

今年未放开之前,对于疫情的管控还是十分严格的,武汉市今年参考的要求就是考前7天7检才能进入考场,不过2023年应该没有这个限制了,但是还是建议大家保持阴性参加考试,对自己也对他人负责。

(1)综合知识部分:今年的综合知识绝对是加入了很多超纲的题目,毕竟考试大纲和参考教材是2009年发布的,10多年都没改,新技术又层出不穷,出题人想不超纲都难。但是,超纲的新题目毕竟只是少数,认认真真复习了拿个及格分还是不难的,我考试分数不高,毕竟复习时间有限,不过很多题目考察的知识点我还是很清楚的。

(2)案例分析部分:今年的案例分析和历年差不多,已经有了固定的模式(从19年开始到22年),第一题固化为架构风格对比和质量属性效用树,这一点应该是架构师考试的共识,因为这个是最实用的部分。然后就是选做题,4选2,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这里我也建议在做完第一题必做题后,快速地花5分钟过一下选做题的题目(注意是题目不是题干),以便快速选择到底要做哪个。我作为计算机软件开发方向的考生,第一时间我就抛弃了嵌入式这块的试题,对我而言,实际是3选1,不过只要相关的专业知识扎实,答题要求要分条列叙,观点也可以多碰瓷,毕竟阅卷老师是看点给分的。

(3)论文写作部分:今年的论文写作绝对是出乎意料,没有考到一个复习到的,还有两个题目是新技术相关的(区块链 和 湖仓一体),因此能写的只有两个(基于构件的开发技术 和 软件的可维护性)。这就很考验临场发挥了,因此基于我对这两个能写的题目的理解,我选择了基于构件的开发技术,理由是我在复习综合知识认真考过一点构件的知识点,但是我必须想一个套路,就是从构件识别-构件开发-构件管理三个方向进行叙述,同时注意论文对应的写作套路,因为我写字很慢,时间很紧,最后也是到点交卷,勉强达到了字数要求,当然字迹也写得潦草。但是如果你字迹工整清晰,没有达到字数,通过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我只能退而求其次了。三轮考试都在一天进行,对个人的体力消耗较大,再加之考场离家一般较远,需要及时补充好水分,保持清醒的大脑才行。

我的备考心得

对于软考的高级考试,我有以下一些建议:

(1)预留2~3个月时间来准备会比较稳妥,毕竟我们每天只有一些零散时间可以复习,不像在大学阶段可以大把时间来准备。

(2)选择合适的辅导资料,推荐报个辅导班,毕竟我们的时间都比较宝贵,能节省一点是一点,花点小钱是值得的。。

(3)重视论文写作的练习,可以按照视频中老师要求练习4篇高频论文,总结自己的论文套路和模板,即使考试没有考到自己练习过的,你的积淀也可以让你现场发挥,不至于写不够字数。此外,就是在练习过程中,一定要练习手写,而不是在电脑上打字,建议打印一个考试论文的纸,就是那种有格子的,找到考试的感觉。

(4)不要太迷信论文押题,架构的论文押题一般都不准,近几年的辅导班押题一般都不太准,因为出题人会往新技术上面靠,毕竟考试大纲09年出的太老了。但你需要练习足够论文写作。

(5)要广泛阅读学习目前的一些新技术和新场景,近几年的考试题目方向已经反映了这个趋势,比如:IoT、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都可以在自己的工作之余去看看相关的课程或者文章。

(6)程序员们,都练一下字吧!我身边很多程序员同事的字都写的比较丑,这个在考试时写论文会比较吃亏。如果你写的内容不咋的,但你的字比较好看,在阅卷老师看了10个字丑的论文后对你的就会有好感加分。

软考高级小白备考时间(2022软考复习经验分享)(4)

写在最后

虽然这个证书叫做【系统架构设计师】,但是通过了并不意味着你就是一个合格的架构师了,纸上得来终觉浅,还需要在实践中多多应用架构设计的知识去指导实践。我也会以此激励自己,争取做一个合格的架构师。当然,有了这个证书,我也会尝试去申请加入武汉市的政府采购评标专家库,看看能否做点评标的工作。

后续我可能还会打算考一个高项(也就是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去完善一下项目管理相关的知识体系,一个技术类(系统架构设计师)证书 和 一个管理类(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的搭配,我就可以对软考说拜拜了。今后我可能会关注Azure/AWS的Solution Architect方向认证,这个在外企间还是比较认可的,从Solution Architect到Domain Architect是一个在外企比较不错的成长方向,需要长期的坚持,争取做到Domain专家。

但是,我还是先歇一歇,毕竟备考的过程还是挺累的,需要家人的支持,周末都无法带娃出去玩,这里我也十分感谢我的家人特别是我老婆的支持!

最后,对于那些计划或决定去参加考试的同学,我建议可以去报个班,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毕竟培训班比较专业,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好了。同时不希望大家以我的考试经历和时间路线做参考,我也是本着省钱和试一试的侥幸心理,勉强通过了考试,不适合普罗大众。祝愿希望所有的童鞋都能一次性的通过考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