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

南都讯记者王凡 发自北京 “所谓盐碱地就是盐碱含量达到了3‰到6‰,我们研究在这样的土地上种什么,目前产出的既有主粮,同时还有其他的农作物,大米的味道很好,我也吃过。我们是怎么做的?一个就是土地本身怎么改造,让盐碱地的盐碱含量能够少一些,另一个就是种子怎么适应盐碱地。”2月2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从亲身经历的故事讲起,谈如何通过农业科技保障粮食安全。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科技部部长王志刚)(1)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

王志刚表示,中国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主粮应该是自己能够有保障的,所以粮食安全是科技必须面对并且要认真回答好、做好的一件事情,因此耕地和种子这两件事都具有战略意义。

对于种子问题,主要从提高单产量和提高品质两方面入手。王志刚举例说,小麦有一个品种叫“百农207”,品质好、产量高,现在达到了亩产1300斤左右,“什么概念?在三四十年前的时候,一亩小麦有500斤就很好了,水稻能达到800斤就非常高了,这是我自己经历的事情。现在水稻将近1吨,小麦达到1300斤,并且不是试验田,而是推广了6000多万亩,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王志刚说。

对于耕地问题,王志刚介绍,中国还有一些土地,现在还不能种粮食和其他农作物,比如有15亿亩左右的盐碱地,10亿多亩的干旱、半干旱土地,这些土地上如果有1/3到1/4能耕作农作物,就拓展了土地的面积,也是保证粮食安全另一条非常重要的路。

对此,科技部20多年前支持建设陕西杨凌国家农高区,就是探索怎么在干旱、半干旱土地上生产中产或者高产的粮食出来,取得不小成果。针对盐碱地问题,早在将近7年前,科技部在山东东营研究在盐碱地种什么,一方面土地本身怎么去改造,让盐碱地的盐碱含量能够少一些,另一个是种子怎么适应盐碱地。

他还介绍称,除了前两件事,还要将种子和耕地配合起来,两者互相适应。“我想,这条路走下去,我们的粮食安全会更加有保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