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真实故事改编电影(一部真实历史改编电影)
丹麦与德国合拍的《地雷区》,镜头细腻柔美,演员表现优异,加上非常出色的题材选择,又是一幕在二次大战时期不为人知的时代悲歌。每次关于战争的故事,都诉说着双输的感慨,虽然这些残酷我们看在眼里,却无法真正明白那些映照在瞳孔中的惶恐与畏惧。
在砲火连天的无情摧残之下,就算赢得了表面的胜利,即使获得了短暂的和平,冤冤相报赔上的都是数以万计的无辜人命,还有战后收拾与重新建设的庞大代价,所有人眼睁睁看着灰飞烟灭的残景,剩下的永远是千疮百孔的国家与破碎不堪的心灵。
《地雷区》的故事讲述在二次大战结束之后,德军曾经占领丹麦五年,当地的西侧海岸线因地理位置被德军视为联军可能登陆的要塞之一,因此在整个西部沿岸埋放了超过 150 万枚的地雷,形成密不透风的防线。
但随着德军的节节败退和和平号角的响起,美丽的丹麦海边却依然深埋着稍有不慎就会命丧黄泉的炸弹,如同挑起这场战争的大人们,蒙蔽双眼的仇恨就像地雷一样还静静的放置着,与和平的氛围形成一股强烈的矛盾与违和感。
在急需人力的战乱时期,即使眼神里充满着天真与稚嫩,只要能拿起武器依然咬紧牙关、上场杀敌,但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一旦沦为战俘,背负着的却是国家的罪孽,年纪轻轻便尝尽了心灵与肉体的所有折磨,战败者没有基本人权、没有食物果腹,也不得善终。
虽然本着史实的剧情设定相当直白,许多人表示过于平板和偏颇,但如同《黑暗骑士》所传达的,有时候真相并不够好,人们需要的更多,尤其是心中的信仰必须被证实,所以对于这些其他人认为的缺点个人不太介意。反而简单直线的情节让这部作品德以彰显角色间细腻的情感变化,与孩子们复杂矛盾的眼神冲突。
往往可想而知的剧情创造出来的效果不是大起就是大落,这部不出所料的发展里依然深刻的触动着人心的温柔,即使再深的民族仇恨也不应盲目的加诸于瘦小颤抖的身躯上,谁又该为生而为德国人或丹麦人负起这一切的责任呢?
特别喜欢电影中利用光影的变化,不太鲜明却带着些许温度的风景色彩,沉稳扎实,在紧绷与放松间的掌握非常到位,呼吸声、海浪声,还有惊心动魄的爆炸声,不停刺激着观众紧绷的感官。导演高明的叙事方式让角色性格深入立体,演员们多数年纪尚轻,镜头下的他们却将在绝望与期望中摇摆的情绪淡然而深远的呈现出来,由其如此复杂的神情,是在这种稚嫩的面庞上显现时,形成特别强烈的对比。
由 Roland Møller 所饰演的丹麦士官长,是整部电影之所以令人动容的灵魂人物。不怒自威的铁汉形象从一开头同时给战俘与观众一记震撼教育,家国之恨和战争之痛都令他按耐不住心中的怒火,一拳又一拳挥在这些垂头丧气的德国军人身上,战争的定律是成王败寇无可否认,但每每我们看到的永远都以爱国之名将暴力与仇恨合理化的恶性循环,不论谁是赢家谁是输家。
可是在士官长 Carl 和我们多数人眼里,不论是德军的孩子或是丹麦的孩子,都只是涉世未深硬被推上战场牺牲者,无论双手是否已经沾染血腥,却都必须献上生命为国家的还债。
他神情所散发的凶狠,随着日复一日的相处渐渐透露出些许温暖与人性,他依然对德国深恶痛绝的事实没有改变,唯一不同的只有他未完全被暴戾血腥所蒙蔽的不忍人之心。
有人说战争开始的时候,就是人性被泯灭的时候,那当战争画下句点的时候,却不见得每个人都能拉回到理智的边缘。
看着这群手无寸铁的孩子们,双手颤抖、如履薄冰的趴在沙滩上寻找地雷的踪影,身首异处的威胁是存在于每一分每一秒,能否再度踏上熟悉又陌生的故土都是奢求,任凭再冷酷的人也难以克制侧隐之心的萌生。
Carl 渐渐放下成见,如同父亲一样,不忍看到他们挨饿,尽力不让更多伤害加诸在瘦削的背膀上,肩并着肩打开心房,一起踢球嬉戏追逐,打从心底展开彼此的笑颜,这幕忘年的和谐氛围在此时此刻何等脆弱又何等珍贵。
第一次触发地雷时,他在房子里到最后一刻才上前处理,但在第二次爆炸时,顺间拔腿冲向沙滩,这群孩子在他心中的份量已经彻底不同了。
很喜欢这部电影的起伏掌握,因为好景永远不长,更不允许在当时的德国人身上停留太久。Ernst 与 Werner 这对双胞胎兄弟,一路上相依为命,在拆除地雷这种命悬一夕的日子里却始终无法逃离死神的残酷,唇亡齿寒的紧密连结,在哥哥命丧黄泉之后,任谁也唤不回弟弟的求生意志。
本质依然善良的弟弟,带着空洞无神的双眼,依然选择先拯救误闯地雷区的小女孩离开危险,即使她的母亲从未给这群孩子好脸色过。
这一幕狠狠烙印在心底,挥之不去,那毫无情绪也毫无生气的回眸,看似没有意识却也没有迟疑的步伐,随着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内心深处好像也被轰出一个深不可测的黑洞,原来战争始终都没有结束,就算没有葬身战场,到头来还是得为这无语问苍天的国家血债付出残存的灵魂与躯壳。
一只 Carl 最疼爱的狗足以撕毁薄如蝉翼的和谐,也因一条人命的殒落再次震醒了人性的良善。
《地雷区》最让人欣赏的地方,就是老调重弹却能创造新火花,在光影交错之际捕捉北欧电影的一贯风格,也在声光变化之间掌握观众情绪的起伏节奏,镜头细腻偏冷、若即若离,许多人物与景物的位置在导演的构图之中形成平衡,如同希望我们以一种客观的角度评判这整起历史共业,似乎不带任何情感,却能声嘶力竭的吶喊。
就如同许许多多的战争故事,远看慷慨激昂,近看却惨不忍睹,这是冤冤相报之下的后果,当时德军令人发指的恶行无需赘述,然而其他国家可能也不见得符合人道。
只是最讽刺的是,往往最真实的人性总是展现在烽火连天之处,当面临生死一线的时候,我们都能见证到最美丽与最丑陋的人类面貌,不论是憎恶、仇恨、恐惧、怜悯、同情、恻隐,还有善良与关爱。
可想而知,这部忠于史实的比例不高,有刻意丑化的部分,也有刻意美化的安排,但很喜欢这样的情节与收尾,让我们继续坚信不移,在战争的蔽日之下,依然还有穿透国仇家恨的择善固执存在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