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渊洁不让孩子上学怎么做到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教育的方法千奇百怪。不同的理念之间有相通的地方,也有大相径庭之处,有的教育家提倡让孩子早学习,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但同为教育家,郑渊洁就提倡家长"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少教孩子知识,多保留孩子的想象力。
他认为如果将人生形容为一场竞赛,"起跑线"的比喻是恰当的。但是,"输在起跑线"上只适合短跑,但人生是场马拉松。马拉松那样的长跑,就不存在输在起跑线上的担忧。相反,马拉松比赛赢在起跑线上的运动员,往往由于没有保存体力,致使起个大早,赶了晚集。
面对这琳琅满目、五花八门的教育理念,很多家长都非常犯难,不知道该听谁的才好;即便是想"兼容并蓄",也不知道到底该保留哪些,舍弃什么。
这个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呢?以下几点可供家长思考:
第一,重道,而非重术。《道德经》中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五花八门的教育方法,其实就是教育之道在不同时代、不同环境,面对不同对象时发生的变化。
掌握了教育之道,就相当于提纲挈领地掌握了教育的方法。
何为"教育之道",这个问题在教育界讨论了几千年,各家的说法也是林林总总。但不管哪种说法,都承认了一点——教育是为了让人能更好地成长。
人的成长要顺应几个规律: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追求快乐。顺应了这些规律,人就是快乐的,否则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面对不同的对象,教育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0~3岁的孩子正值身心发育的初始阶段,对事情缺乏辨析能力,但与此同时,我们又认可孩子的天性,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树立榜样""遵从天性""适当引导",为孩子走稳人生的第一步奠定基础。
弄清楚了这一点,就不会为孩子要不要在这个时候提前学音乐、学外语而发愁了,因为它们都是具体的"术",掌握了"教育之道",这些都是顺势而为的事情。当孩子明确地对音乐或外语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时,家长想方设法支持孩子,鼓励他们做到更好就行了。
永远不要替孩子做决定,有限的时间、精力,都要花在对的事情上。
第二,重个性,而非重理念。
孩子的教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但也远没有家长顾虑的那样复杂。现在的信息检索非常方便,只要有心,很快就能搜罗出各种各样的家教理念。
不过,与这种便捷伴生的,则是快速上升的生活节奏与压力,很多家长忙于事业,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坐下来与孩子谈谈心,更不用说了解孩子了。
处于一种补偿的心态,几乎每个家长都会将孩子视为上天所赐予的独一无二的礼物;也正是基于这种心态,家长才会费尽心思去寻找那些所谓的最成功的家教方法,渴望孩子今后能有出息,不用过得像自己今天这样辛苦。
可怜天下父母心。这种做法值得理解,却不值得提倡。每个孩子对事物的接受程度都不相同。比如,就读书习惯的养成而言,有些孩子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看书,而有些孩子则更喜欢听父母讲故事;有的孩子喜欢音乐,有的孩子喜欢画画;有的孩子长于思考,有的孩子喜欢实践……不了解,家长就看不到孩子的这些差异,自然就做不到因人而异地对待。如果强行灌输所谓的优秀理念,往往会导致适得其反的结果。
第三,没有最好的理念,只有最合适的方法。
俗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最舒服的鞋子,只有最合脚的鞋子。教育孩子也一样,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最合适的方法。我们相信,只要家长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了解孩子,最合适的方法就会在孩子的成长中不期而至。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欢迎您在留言区交流。您的认可和鼓励,是我们不断精进的最大动力!恳请您把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您的亲朋好友。不胜感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