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代表风采(二十大代表风采)

【编者按】

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党章规定和党中央统一部署,全国38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了2296名党的二十大代表。党的二十大代表是共产党员中的优秀分子,具有先进性和广泛代表性,是经各级党组织逐级遴选产生,肩负着9600多万名党员、49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重托,凝聚着全党的意志,承载着人民的期望,将光荣地出席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他们中很多是来自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在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模范党员。即日起,澎湃新闻开设“二十大代表风采”栏目,重点介绍生产和工作第一线党员代表的先进模范事迹,以学习和弘扬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范。

有人说,总工程师是领军人物,是飞机制造的“灵魂”,具备高超的技能、过人的胆量,更有驾驭应对复杂多变情况的工作协调能力。近20年的总工程师生涯,无疑是对姜丽萍最简单,也是最厚实的注释。

姜丽萍现任上海飞机制造厂总工程师,也是我国第一位飞机制造厂的女总工程师。

她组织策划了我国自行研制的单通道干线客机C919项目和我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客机ARJ21项目的研制制造技术总方案并成功实施,成功构建了C919大型客机项目和ARJ21支线客机项目工艺规范体系。

能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代表一线科技人员参加这次大会,姜丽萍感到无上光荣和自豪。身为科技工作者,她最关心的还是科技创新。姜丽萍说,中国的大飞机事业承载着几代航空人的梦想,几十年来深深体会到,大飞机研制是抄不来、要不来、买不来的,“所以对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个体的航空梦,更是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

二十大代表风采(二十大代表风采)(1)

姜丽萍 本文图片均为 中国商飞 供图

大飞机梦

1991年,姜丽萍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硕士学位,之后进入南航信息部CAD中心从事航空科研工作。1995年,她通过人才引进调入上海飞机制造厂从事技术工作,1999年被中航一集团派到英国工作。

在英国的两年四个月中,姜丽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可。“但‘独在异乡为异客’,相比优厚的薪资待遇、良好的生活条件,我更想为祖国的民机事业效力。” 姜丽萍说。

2002年4月,ARJ21支线客机项目正式立项。面对祖国的召唤,姜丽萍提前结束与国外公司的合作,与家人一起回国。

“当时,国内有很多高薪聘请的工作机会,但为了这份光荣的事业,我回到培养我的上海飞机制造厂,参与ARJ21支线客机项目和后来的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研制。”回来不久,姜丽萍便担任了ARJ21支线客机项目总工程师这一重量级职务。

二十大代表风采(二十大代表风采)(2)

姜丽萍在ARJ21支线飞机研制现场(左二)。

2007年12月21日,我国首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支线客机ARJ21在上海飞机制造厂顺利下线。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姜丽萍记忆犹新。

“下线仪式是在总装车间宽大的厂房中进行的。为了迎接这一历史时刻,我们特意搭建了一个天蓝色的舞台背景,天蓝色代表蓝天,上面的朵朵云彩象征着凤舞九天。当时,我在旁边的玻璃房里看着飞机被推出来,那真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姜丽萍回忆,“当时,我百感交集,飞机凝聚着所有人员的心血和付出。而飞机下线,只是型号研制的一个节点,将来还要面对很多未知的困难和挑战。”

2008年,ARJ21首飞前,姜丽萍一度觉得太累了,“我想自己以后能不能不再干这么操心的活了,念头也是一闪而过,随后的想法占了上风:别人能退,总师不能退,骨头硬不硬,就看这种关键时候。”

后来,就是靠这种坚定的意志,姜丽萍又带领大家完成C919这个更大的项目,其间组织实施建设了5条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并成功应用于C919总装制造。

从2012年到2015年C919首架机总装下线,姜丽萍一边顾及各大部段生产,盯问题、开会议、跑一线。那段时间,姜丽萍每天都要去看一眼C919首架机生产现场,关注当天生产进展,关心有没有相关技术问题需要协调推动解决,“看一眼就安心,看不到很难受,它就像我的孩子一样。"

2017年5月5日,启动、滑行,机头昂起,C919首架机从浦东机场平稳利落地飞入云天。当经过1小时20分钟的飞行,C919首架机稳稳降落时,姜丽萍抑制不住内心激动;“用心呵护的孩子长大了,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二十大代表风采(二十大代表风采)(3)

姜丽萍(中)带领团队在C919总装车间查看工艺文件,现场开展工作。

在姜丽萍和她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民机研制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ARJ21支线客机投入市场运营,已安全载客超过500万人次,C919大型客机实现下线、首飞、取得型号合格证,正在冲刺交付运营。

“永不放弃”

在国内民机研制中推行“并行工程”,实现了数字化工艺设计、数字化制造、自动化装配、集成测试和数字化管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组织实施建设了5条国际先进水平的自动化装配生产线,并成功应用于C919总装制造;整合商用飞机制造关键技术和研发制造基础,搭建了产学研技术创新平台……

十几年来,在带领技术团队首次研制ARJ21和C919两个机型的过程,姜丽萍遇到了无数困难,“大家从来没有畏惧过任何技术难关,飞机的首飞、量产、运营的事实也雄辩地说明了这一点。” 姜丽萍说。

“如果说真有一个挑战的话,那就是自身能力不足的挑战。”姜丽萍称,在实际工作中要始终保持一股敢啃硬骨头的劲儿,面对新问题始终保持兴奋状态,同时她虚心向老专家、老总师、老工艺技术人员请教,得到了老前辈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她也喜欢到一线、下车间,非常重视工人师傅们的经验和知识;姜丽萍和工人师傅们的关系融洽,愿意听他们的意见,因为他们知道具体的活是怎么干。

姜丽萍说,多年来,航空人“永不放弃”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她。

“记得有一次,我在现场看到一位年近60岁的技术人员趴在机头下部舱内,看一个组件安装是否准确到位。因为零件比较大和比较重,而安装空间又比较狭小,在外面看不清楚,他整个人趴在安装工装上,指挥工人们推部件,看着一个快60岁的人还躺在地上,那么卖力地干活,我作为一个项目负责人,还有什么理由倒下呢。”姜丽萍回忆。

二十大代表风采(二十大代表风采)(4)

姜丽萍在C919飞机首飞现场(左三)。

作为中国第一位飞机制造厂的女总工程师,姜丽萍被外界誉为航空领域的“铿锵玫瑰”。

“前端是设计,后端是制造,如何把飞机造出来是我工作的核心。”姜丽萍说,总工程师这个岗位的最大责任,概括地说就是要保证能把飞机造出来,并能稳定、可靠、高质量地实现量产。作为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技术实现的组织者,工作的复杂度可想而知,这个岗位不仅需要全面的综合知识和技能,也需要过人的胆略去进行技术决策,更要具备驾驭应对复杂多变情况的协调能力。

作为女性,在这个岗位姜丽萍还有独特的优势,就是处事温和、细腻、包容,更能团结好大家,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最好结果。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挑战,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总工程师,姜丽萍需要不停地学结和创新,吸收新知识,研究新方法,路走不下去的时候,别人可以不动,总师不能打退堂鼓,试想“总师没有新方法,别人怎么会有突破?”

姜丽萍说,大飞机研制是抄不来、要不来、买不来的。“所以对我们来说,这不仅仅是个体的航空梦,更是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

9月29日,C919大型客机历经15年攻坚克难,成功获颁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具备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9月30日,会见了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

C919取证只是一个加油站,一个新的开始,中国的大飞机事业还处于成长期,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等后续任务依然艰巨繁重。“站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稳扎稳打,勇毅笃行。相信在全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下,在全体航空人的齐心协力、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迎来中国大飞机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姜丽萍信心十足地说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