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搅拌站的安全生产(混凝土搅拌站生产企业)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确保员工生命及企业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促进生产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制定本预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混凝土搅拌站的安全生产?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混凝土搅拌站的安全生产(混凝土搅拌站生产企业)

混凝土搅拌站的安全生产

1、总则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迅速有效地控制和处置可能发生的事故,确保员工生命及企业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害和社会影响,促进生产的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公司实际情况,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2]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7]第69号);

3)《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11]第52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9]第6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七届第22号);

6)《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7]第493号);

7)《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安全监管总局令[2009]第17号);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XX有限公司公司厂区(原厂区)范围内发生的或可能发生的火灾、触电、中毒与窒息、高处坠落、坍塌等事故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救援。

1.4应急预案体系

根据预案编制导则规定,本预案将综合应急预案与专项应急预案合并,对于危险性较大的岗位,制订了现场处置方案。

1.5应急工作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发生事故时优先保护人的安全。作为岗位人员,救援人员必须做到处事不乱,应按预案要求尽可能地采取有效措施,若不能消除和阻止事故扩大,应采取正确的逃生方法进行撤离,并迅速将险情上报,等待救援。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预案启动后,以应急指挥中心作为应急的最高统一指挥机构,各部门设立的应急组织要服从指挥中心的统一领导,按已定的职责分工,积极有效地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3)快速反应,果断行动

事故发生时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快速、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各应急救援人员果断地按照现场处置方案采取相应措施。

4)自救为主,外援为辅

发生事故的企业是事故应急救援的第一响应者,当事态超出本公司可控制范围时,应向外部救援力量请求支援。

2、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分析2.1生产经营单位概况2.1.1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

XX有限公司公司位于石狮市蚶江镇水头村工业区。

2.1.2企业概况

XX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经营范围及方式:生产、加工、销售:混凝土及预制构件、建筑用石料(不含采石)。

XX有限公司公司主要从事混凝土的生产与销售,厂区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1?㎡,混凝土生产能力为?万立方米/年,储存能力为?m³。该项目属于非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生产过程中主要原料为碎石、河沙、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生产过程中使用到的化学品有:外加剂。该项目生产过程使用的主要原料以及生产成品均不属于危险化学品,仅在原料和成品的检测和分析过程中少量使用化学助剂。

公司现有职工?人,法定代表人:?,主管负责人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人,安全管理人员?人。基本情况见下表。

企业基本情况表

申请单位

企业类型

单位地址

经济类型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申请设立企业项目、名称

职工人数

从业人员数

安全管理人数

从事生产、储存技术管理人数

法定代表人

主管负责人

生产场所

地址

产权

储存设施

地址

产权

主要产品及

生产规模

生产、加工、销售、混凝土及预制构件、建筑用石料(不含采石)

主要储存设施

砂石堆场,水泥、粉煤灰、外加剂储存罐

2.1.3总平面布置

XX有限公司公司厂区从东北部大门进厂,?

厂区内主要建(构)筑物情况见下表。

主要建(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建(构)筑

名称

建筑面积

(m2)

结构形式

层数

耐火

等级

火灾危险性分类

备注

1

2

3

4

5

2.1.4生产工艺及设备1)生产工艺简介

XX有限公司公司生产工艺流程图

该厂生产混凝土的主要工段为:备料、上料、输送、混合等四个过程,并辅助有添加外加剂、水泥以及成品检测过程。详细见工艺流程图。

项目混凝土生产过程主要是将碎石、砂、粉煤灰、水泥和外加剂,按照配方的要求进行物理搅拌混合,同时加入一定量的水,得到成品。本项目的生产过程中无化学反应,生产的原料和成品也不属于危险化学品,仅在进行原材料和成品的检测、分析过程中使用到极其少量的实验用化学品。

2)主要生产设备

名 称

型号、规格

数量

位置及简单作用说明

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危险源辨识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危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尽管所有危险危害因素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讲,存在能量、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是导致各种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原因,而导致有害物质失去控制则体现在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全安行为、管理缺陷和不良环境状态等方面。

XX有限公司公司生产原料和成品均不属于危险化学品、监控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和重点监管化学品。生产过程中涉及到对人体危害相对较大的物质主要为水泥粉尘,主要对人体照成的伤害为粉尘伤害。

2.2.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及风险程度

1)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工艺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XX有限公司公司的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分为上料工序,输送工序、搅拌混合工序等,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和《关于印发〈职业病目录〉的通知》(卫法监发[2002]108号),对这几个方面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

本项目生产过程是利用砂、石、水泥、煤灰和外加剂等通过物理混合,并添加一定比例的水得到成品混凝土。

上料工序:上料工序主要是通过铲车将沙石运送到输送带上,在该过程中主要通过机械设备铲车进行物料输送,铲车运行与输送设备和堆场之间,中间要穿过一条厂区内通道(生产车间与办公室之间的通道),铲车铲料时容易导致视线受阻,一旦道路上有行人穿过,可能会对行人产生机械伤害的危险。同时在上料区部分转动设备区域没有设置防护措施,对在该区域作业的人员照成严重机械伤害威胁。

输送工序:输送过程是通过皮带输送系统完成的,一般不会有很大危险,但该项目的输送系统穿越的区域是厂区外车辆和行人进入办公和生产、储存场所必须经过的区域,一旦输送带上有石块跌落,可能会对行人照成物体打击的伤害。同时由于物料运输车辆要穿过输送带所在区域,输送带的部分支架没有隔离措施、警示标志,不能对物料运输车辆的驾驶人员形成有效的警示作用,驾驶人员一旦没有注意输送带支架或驾驶速度过快导致来不及控制,车辆撞击支架,导致输送系统坍塌的危险。

搅拌混合工序:搅拌混合工序是在厂房内完成,由搅拌机将各种物料按比例混合,形成成品。搅拌机投料搅拌过程中如果作业人员不小心跌入搅拌机区域,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机械伤害,同时搅拌机区域安装高度比较高,物料堆放在平台边缘,但局部边缘没有设置踢脚板,一旦物料从平台上坠落下来,可能对地面上的人员形成较大的风险。同时通道局部的防护栏不完善,一旦作业人员不小心从防护不完善的区域跌落,可能会导致高处坠落危险。

搅拌混合生产过程中,由于作业现场存在大量水泥和煤灰等粉尘,粉尘在机械作用下在空气中扩散,导致作业现场空气中存在大量粉尘,大量粉尘不但会导致作业场所对作业人员的严重粉尘伤害威胁,同时由于粉尘聚集在地面导致地面变得很滑,增加作业人员滑到的危险性。为降低作业现场空气中存在的粉尘浓度,减少对作业人员的粉尘伤害,以及控制粉尘的扩散,项目在作业场所设置有抽风和除尘系统。

生产、储存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

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86)对该厂各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析,该厂生产过程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有:火灾、粉尘危害、机械伤害、容器爆炸、车辆伤害、触电伤害、物体打击、高温作业、高处坠落、中毒与窒息、噪声、其他因素等。下面就这几种伤害的危险性进行分析。

火灾危险性

引发火灾的基本条件是燃烧,而燃烧三要素即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空气中的氧就可做助燃物,且广泛存在,故控制可燃物和控制点火源成为预防火灾事故的重点。由于该项目的整个生产流程中使用的可燃物比较少,因此,火灾危险性较小,但仍存在包装材料、电气线路及办公用品等可燃物,理论上仍存在火灾的危险性。以下就其生产过程中的点火源以及该厂火灾事故的特点进行分析:

粉尘危害

粉尘对人体﹑对生产﹑对产品质量﹑对环境﹑对自然景物的美观﹑对生态平衡都有影响。一个成年人每天大约需要19m3空气以便从中取得所需的氧气。如果工人工作地点的空气含有大量粉尘,在这种环境下工作的人吸进肺部的粉尘量就多,当达到一定数量时,就能引起肺部组织发生纤维化病变,使肺部组织逐渐硬化,失去正常的呼吸功能,发生尘肺病。

空气中的粉尘落到机器的转动部件上,会加速转动部件的磨损,降低机器工作的精度和寿命。粉尘弥漫在车间,还可降低可见度,影响视野,妨碍操作,降低劳动生产率,甚至会造成事故。

粉尘排入大气会造成大气污染,很多有害气体﹑液体或某些金属元素都能吸附在其上,随着人的呼吸而被带入肺部深处或粘附在支气管的管壁上,引起或加重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另外,空气中的粉尘还会降低大气的能见度,促使烟雾的形成,使太阳辐射能的传递受到影响。

触电伤害

触电事故的伤害是由电流的能量造成的。触电伤害可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情况。

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引起的可感知的物理效应。主要表现为: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呼吸困难、血压异常、昏迷、心率不齐等,严重时会引起窒息、心室颤动而导致死亡。电击主要分布:配电线路以及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照明线路等,均存在直接接触电击及间接接触电击的可能。电击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在设计、安装上存在缺陷,或在运行中,缺乏必要的检修维护,使设备或线路存在漏电、过热、短路、接头松脱、断线碰壳、绝缘老化、绝缘击穿、绝缘损坏、PE线断线等隐患;没有设置必要的安全技术措施(如保护接零、漏电保护、安全电压、等电位联结等),或安全措施失效;电气设备运行管理不当,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必要的安全措施;专业电工或机电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失误,或违章作业等。

电伤由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局部伤害。多见于机体外部,往往在肌体表面留下伤痕,如电弧烧伤、电流灼伤、电烙印、皮肤金属化、电气机械伤害等。分布:配电线路、配电柜、开关等。电伤危险因素的产生原因:带负荷拉开裸露的闸刀开关;误操作引起短路;线路短路、开启式熔断器熔断时,炽热的金属微粒飞溅;人体过于接近带电体等。

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是指物体在重力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造成人身伤亡事故(不包括因机械设备、车辆、起重机械、坍塌等引发的物体打击)

该项目作业现场存在大量的碎石等物体,且处于较高的位置,一旦碎石从输送带或高处平台上坠落下来,可能会击中设备下面的行人,若完善输送系统的防护罩,同时在高处平台和洞口区域设置好踢脚板,可减少重物撞击伤害发生的机率。

在往生产装置运送原料的过程中,若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粗心大意、相互间配合不当,在储存过程中,材料堆垛不当引起材料倒塌或其它意外因素引起物体坠落、跌滚,都能引起砸伤、压伤人员的事故。

检修、操作人员在作业时,因工具、其它物品的摆放不符合安全要求,或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规范,或未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引导起物品坠落、倒下,有引发砸伤、撞伤的危险,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机械伤害

机械伤害是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铰、辗、碰、割、切等伤害。此外,工具、器材等外力作用下产生运动,打击人体也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机械伤害是反映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直接与人体接触所造成的伤害。本项目生产过程中使用有转动设备、输送设备、液体输送泵等机械设备,易导致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容器爆炸

容器爆炸属于物理爆炸,物理爆炸是由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前后物质的成分和性质均不改变。压缩空气储气罐在使用或维护不当的情况下会造成其内部压力超过其承受能力而造成爆炸。造成容器爆炸的主要原因为:压力容器没有进行定期检验,其压力承受能力在不确定状态;压力容器使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如强腐蚀环境等,压力容器被强烈腐蚀,造成其耐压能力大幅度降低;泄压装置失灵;违章对压力容器进行检修或改造,造成压力容器耐压程度降低。

中毒与窒息

毒物对人体侵入的途径主要有吸入、食入、皮肤吸收三种,其中又以呼吸道吸入对人体的危害最为严重。作业人员吸入有毒有害物的蒸气可导致急性中毒、慢性中毒、慢性健康影响,职业危害主要以麻醉性和刺激性为主,对神经系统造成一定的损害。此外,操作过程疏忽大意,或违反操作规程有可能导致有毒物直接与人体接触,有可能造成接触性皮炎或眼结膜炎,不过这种中毒机率比较小,严重程度比吸入蒸气中毒要低。

该项目生产过程中的原料、中间产品及产品的毒性均非常小,正常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考虑到项目存在大量容器设备,在封闭或半封闭的容器中有毒有害气体可能发生聚集的情况,在容器内形成危险性环境,一旦作业人员在不知情且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可能导致中毒和窒息事故的发生。

高温作业

该项目大部分设备和物料均在室外,夏天广东的天气炎热,现场作业人员长期在高温环境下作业可能导致中暑或因为高温环境导致的其他职业病。为现场作业人员配备清凉饮料等设施,同时制定严格的8小时工作制度,严禁超时加班等随意延长作业时间的行为,可以降低高温环境对作业人员的伤害。

噪声危害分析

生产人员长期在这些噪声环境中操作,会使听觉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噪声还会使生产率下降,人员注意力不集中而发生工伤。根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工作地点日接触噪声时间8小时,噪声声级不得超过85dB(A),若生产作业人员长期在噪声环境下作业,会使听力下降,对人的听觉器官造成损害,还会对人的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产生危害作用。

高处坠落危险性分析

高处坠落是指由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主要发生于安装高度高于2米的机械设备、脚手架、平台、临边、洞口、龙门架(井字架)、塔吊等安拆及陡壁施工等作业,也适用于由地面踏空失足坠入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情况。

车辆伤害危险性分析

车辆伤害是指机动车辆在行驶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飞落、挤压伤亡事故,不包括起重设备提升、牵引车辆和车辆停驶时发生的事故。

送货或者运货的汽车驶入仓库后,由于路面不平、车况不好、倒车或司机违章驾驶等可能发生撞人或撞建筑物的事故。

3、组织机构及职责3.1应急组织体系

为做好厂区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总指挥的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设置专业应急救援小组,各小组由公司有关部门领导和员工组成。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工作。

公司应急组织体系图如下:

3.2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总指挥职责

1)组织制定、完善应急预案;

2)确认响应级别,批准二级、一级应急响应的启动与终止;

3)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事故发生时,下令疏散无关人员,当事故危及应急人员安全时,果断下令应急人员疏散;

6)当事故扩大时,报告?安全办和外部救援机构,并告知周边企业;

7)当事故扩大时,协助外部救援力量进行抢救,接受政府部门的指令和调动;

8)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 审批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9)组织事故后期处置工作;

10)组织应急预案的定期演练;

11)按要求配足应急救援设施、装备、物资,指定管理责任人。

(二)副总指挥职责

1)协助总指挥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2)指挥协调现场的抢险救灾工作;

3)核实现场人员伤亡和损失情况,及时向总指挥汇报抢险救援工作及事故应急处理的进展情况;

4)当总指挥因故不在时,代行总指挥职能。

(三)抢险抢修组职责

组长应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抢险抢修组的职责如下:

1)负责事故现场险情的消除与处置;

2)负责消防器材、消防系统的启用和保障其运行;

3)负责保障事故现场、周边灾区的抢救,及时处理消防供水设施和管网、供电系统等的故障;

4)负责处理事故现场、周边灾区供电故障及实施临时断、送电作业。

5)当公安消防队到达事故现场后,听从消防队的指挥,做好协调、引导工作。

6)组长负责全组责任分工,统筹全组应急任务的开展。

7)配合上级政府应急救援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四)抢救疏散组职责

1)组织员工选择就近安全通道、出口迅速撤离事故现场到预定集合地点集合;

2)在各安全通道和安全出口维持秩序,指导并确保所属责任区域员工能迅速有序安全地撤离;

3)检查是否有人员被困(或滞留)在各自分管的区域;

4)负责指定人员协助老弱病残、孕妇等行走不便/缓慢的特殊人员撤离至预定集合地点;

5)维持疏散集合点的秩序,清点人数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

6)负责安全通道、出口的日常检查,确保安全通道、出口畅通;

7)组长负责全组责任分工,统筹全组应急任务的开展。

8)疏散事故地点无关人员和车辆,禁止一切与救援无关的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9)配合上级政府应急救援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五)医疗救护组职责

1)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在安全地点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负责对受伤、中毒人员的紧急救治护理工作,并观察其病情发展;

2)负责重伤、病情恶化人员的监护工作,并委派人员护送其送院救治,紧急情况下委派专车护送;

3)及时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受伤人员及救护情况;

4)积极学习常用急救知识,掌握正确的安全急救设施和药品的使用方法。

5)组长负责全组责任分工,统筹全组应急任务的开展。

6)配合上级政府应急救援专业抢险救援队伍开展救援。

(六)通讯后勤组职责

1)迅速联系应急组织机构各相关负责人,并根据应急指挥部命令拉响报警器、通知全厂员工紧急疏散;必要时通知公司周边单位、人员疏散。

2)根据应急指挥部的决定负责向“119”、“110”、“120”等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知会情况,请求支援。

3)事故状态时负责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指挥部之间的通讯畅通,负责灾后检查修复通讯设备工作。

4)负责调用和组织应急救援过程所需物资器材,保障物资器材供应和现场抢险人员饮水、用餐等;

5)保障社会应急救援车辆至本厂运输畅通,指挥车辆行驶路线;

6)负责事故发生后的善后处理工作,包括与保险公司协调赔偿问题等。

7)组长负责全组责任分工,统筹全组应急任务的开展。

8)配合上级政府应急救援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4、预防与预警4.1危险源监控

公司从安全管理和安全技术措施两大方面对危险源进行消除、控制、预防。

安全技术措施

1)作业场所设置有机械通风设施,确保作业环境的健康;

2)为作业人员配备有防护设施,避免直接接触有害物质;

3)机械设备的传动部件设置防护罩;

4)作业场所张贴安全警示标志;

5)做好配电设备的防雨水措施,室外布置的线路严格穿管,对已经损坏的配电柜及时修复;

6)在作业现场相应危险区域设置相对应的中毒与窒息、机械伤害、高处坠落、坍塌等安全警示标志;

7)完善存在安全缺陷的防护栏,并对防护栏不足的区域增加防护栏;

8)在容易产生物体坠落的设备平台边缘设置踢脚板,并及时清除设备平台上不必要摆放的物料;

9)在通道有架空设备的区域设置设备标高,并对输送带支架的设置防撞措施(水泥墩和标示语等);

10)在厂区道路机动车运行区域设置限速标示,在转弯路口设置视镜等安全设施;

11)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受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和检修制度,并在受限空间区域设置安全警示标语;

12)按灭火器保护半径为15米的要求布置灭火器,并对灭火器进行成对布置。

安全管理措施

1)制订了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2)成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一定数量技术人员;

3)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

4)对灭火器材、消火栓以及机械设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5)严禁堵塞安全通道,将堵塞安全通道的物料及时清走;

6)物料储存严格按照储存场所的储存能力进行储存物料,严禁超量储存物料;

7)按照财务函的要求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

8)将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上墙,以便随时提醒现场作业人员,避免错误或违章操作事件的发生;

9)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受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和检修制度。

4.2预警行动

1)预警目的

在本公司突发生产安全事故时,并可能危及或已经危及厂内安全时,为使应急指挥机构及相关应急部门能够迅速获取警讯,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2)预警方式和方法

(1)预警分级

根据事故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将预警级别分为以下三个级别:

①车间级预警

发现有事故发生的征兆,或发生事故的班组已经开始采取应急处置措施时,车间进入预警状态。

②公司级预警

事故已经发生,已启动车间级应急响应,公司进入预警状态。

③社会级预警

事故已经扩大,超过公司能力控制的范围,有扩大、发展或者影响到企业周边社区的趋势,已调动全公司应急力量进行控制,应急总指挥向周边企业、社区、社会救援力量、政府部门发出警报信息,使其能够及时获取警讯,进入预警状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2)预警信息发布的方式、内容和流程

①预警信息发布方式

当发现事故征兆时,发现人可通过大声呼喊、广播等传递事故信息,使车间进入预警状态;当车间已经进入应急响应状态时,车间人员可通过手机、固定电话等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报警,公司应急进入预警状态;当事故已经扩大,全公司进行救援时,总指挥可根据救援情况通过拨打110、119、政府部门应急通讯电话、周边企业、社区、外部救援机构电话告知,必要时指派人员上门告知周边企业、社区,使上级应急组织机构进入预警状态。

②预警信息的内容:

预警信息应说明清楚:事故发生的时间、岗位、类型;事故已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是否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③预警信息发布的流程

4.3信息报告与处置

1)信息报告与通知

24小时有效的报警电话:;

拨打“119”与镇消防部门联系;

拨打“120”与镇医院联系;

拨打“122”与镇交管部门联系。

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见附件2。

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公司内部的事故报告与处置程序如下:

(1)事发现场人员报警;

(2)事发部门负责人接警,启动车间级应急响应,并上报公司应急指挥部;

(3)应急指挥部接警,总指挥确认事故等级后,并启动相应级别响应。

2)信息上报

突发生产安全事故时,由车间或部门主管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尽量提供救援情况,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了解情况后,决定是否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发生较大突发事故时,公司应急已不能有效控制事故,应由公司应急总指挥立即向?政府及相关应急救援专业组织报告,尽量提供事件的有关信息,建议启动?政府应急预案。

报告的内容:

(1)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

(2)事故的简要经过,例如发生火灾的物质名称、数量,可能的最大影响范围和现场伤亡事故情况等;

(3)事故现场应急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事故的可控情况及消除或控制所需的处理时间等;

(4)其他有关事故应急救援的情况,事故可能的影响后果、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和现场气象情况等;

(5)事故报告单位、报告人和联系电话;

(6)其他需要补充说明的情况。

3)信息传递

当突发事故可能影响到其他单位时,应向公众发出警报信息,宣布全体进入紧急状态。同时通过各种途径向公众发出紧急公告,告知事故性质、对健康的影响、自我保护措施、注意事项等,以保证公众能够及时作出自我防护响应。决定实施疏散时,应通过公告确保公众了解疏散的有关信息,如疏散时间、路线、随身携带物、交通工具及目的地等。

发出警报、公告等信息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可采用对讲机、电话、公告栏等方式。也可与?政府、公安部门、安监办、新闻媒体一起,使用警笛、警报、广播电视等通知受影响人员和区域。

5、应急响应5.1 响应分级

l 事故分级

本预案是针对本公司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而制订,当发生超出本企业响应能力时,由政府部门启动上级政府预案。依据本公司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即将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高到低划分为Ⅰ级、Ⅱ级二个级别。二级为班组部门级事故,一级为厂级事故;扩大级为社会支援。

l 分级响应

针对公司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进行分级响应,即二级事故响应为车间级应急,一级事故响应为公司级应急,超出公司能力响应为社会级应急。具体如下:

二级响应---车间级应急:利用已制定好的处置方案进行救援。

当本公司某车间或场所内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对所在区域构成轻微财产损失、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能够被部门或车间利用正常资源进行处置和控制,或只需动用少量应急力量可处理的事故,按制定的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处理。事故现场应急处置由当班主管和公司值班人员进行处理。

一级响应---公司级应急:利用公司各个部门所有资源进行救援。

当发生突发生产安全事故(一级),威胁本公司的财产、人员生命时,经公司应急总指挥批准后启动一级应急预案,公司应急总指挥、公司领导赶赴现场,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公司应急指挥机构应启动全公司应急力量全力进行处置,公司各应急救援小组具体组织负责事件的救援和处置工作,并报惠环安委办、公安部门、消防等部门。

5.2响应程序

1)车间应急(二级响应)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时,事发地作业人员应按操作规程紧急停止作业,根据事故发生情况立即采取相应应急措施,并报告当班主管。当班主管抵达现场了解情况后,启动车间级应急,根据预先制定的现场处置方案,调动车间或部分部门应急力量对事故进行处置,并应立即向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报告,必要时通知人员疏散。公司应急指挥部总指挥在掌握事故基本情况后,下令各应急救援小组及各车间、部门进行预警工作。

2)公司级应急(一级)

当本车间或部分部门应急力量不能有效控制事故时,当班主管应立即向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续报。总指挥启动公司级应急响应,根据需要首先调动相邻车间、仓库应急力量进行应急救援,疏散相邻车间、仓库其他人员。若事故继续扩大,则调动全公司应急力量对事故进行控制和处置。同时总指挥应立即向?安全监督管理局及?安全办报告。

进入二级响应时,现场总指挥赶赴事故现场组织各应急小组开展力所能及的应急行动。

3)社会级应急(扩大)

当事故扩大到社会级时,事故不能有效处置,或者有扩大、发展趋势,有可能影响到本行政区域外时,对所在区域可能造成较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和环境破坏,公司应急救援总指挥应建议启动上级政府应急预案,报请?安全办、公安部门、消防部门、环保部门等有关部门支援。

5.3人群疏散与撤离

1)需要疏散的紧急情况和通知疏散的方法

在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时,除负责安全警戒的应急人员外都必须疏散。当事故迅速恶化,不可控制时,应直接进行全体疏散避险。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疏散组负责组织进行人员疏散与撤离。

2)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

由事故现场领导负责组织查点人数。

紧急撤离路线应根据事故现场及应急救援的实际情况选择安全的道路撤离。

核实到达集合点人员的名单。

将名单上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以核实人员伤亡及现场人员救援情况。

3)抢救人员在撤离时的报告

事故应急人员在撤离前,各抢险组长将抢救人员的人数及受伤情况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4)异常情况下应急救援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

(1)事故迅速恶化时;

(2)事故将严重危及抢险人员的生命时;

(3)火势较大时,火灾无法控制时;

(4)厂房建筑有塌倒危险时;

现场抢险人员在上述现象出现时,应立即撤离现场,防止救援人员伤亡,同时应将有关情况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

5)疏散路线

公司预警应急需清点事故发生现场的工作人员并集合、撤离事故发生现场,按照员工名册点名清点现场人员,组织人员从事故现场的安全通道迅速地有秩序地安全撤离。

紧急撤离路线根据实际情况可从厂区内的道路撤离至厂区大门或大门前的工业区道路集合。在撤离现场时,各岗位人员应按公司疏散批示牌的提示路线快速撤出现场至安全地点集合,公司疏散路线图见附件。

5.4现场处置方案

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设施或危险性较大的场所、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针对本公司较易发生的事故编制的现场处置方案,具体可见附件一。

5.5应急结束

为了确认应急解除结束的条件,及在事故预警解除以后,保障疏散的群众安全有序地返回居住、工作地点,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制定本程序。

1)解除事故预警条件

(1)公司内突发事故已得到有效控制,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已确认该事故危险目标对周边构成的影响已消除。

(2)场外影响区域的清理工作已完成。

(3)当事故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已降至规定限值以内。

由应急总指挥发布应急终止命令,各专业应急队伍组组长告知自己队员应急终止。

2)事故上报情况事项

事故结束后,发生事故所在的车间主管人员应将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人员伤亡情况;抢救救援情况等上报给安全部门,再层层递交。

3)应急工作总结

恢复工作完成后,公司应急机构应对救援工作总结,并按本预案奖励与责任程序提出对有功人员进行奖励,对失职人员进行处理的意见,连同总结报政府相关部门。

6、信息发布

由政府部门指定专人发布

7、后期处置7.1污染物处理

将收集的泄漏物运至废物处理场所或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用消防水冲洗剩下的少量物料,冲洗水进行收集。

抢险人员应穿防护服等防护用品。

事故现场污染物处理工作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负责组织车间班长、维修人员和在场的作业人员进行处理。

对突发性事故导致的环境污染事故,应由?环保部门组织环境保护方面的专家指导抢险救援组进行现场清洁、净化等工作。

较大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启动?政府应急预案,经?政府及?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同意,由公司委托有资质的专业环保处理公司对现场污染物进行处理。

7.2事故后果影响消除

1)应急指挥中心确认事故已经消除或者得到有效控制,事故危险目标对周边区域造成的影响已消除。

2)应急指挥中心组织开展对事故现场及周边区域的清理工作。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经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同意,通知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并开始现场的净化与恢复。

7.3生产秩序恢复

1)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负责指挥对现场依次清扫、清洁、整理、整顿、检查生产设备是否完好,是否能正常运行。

2)报告场外应急组织;通报应急后援单位。

3)由公司应急救援抢险人员及维修人员检查确认所有电器设备的开关是否闭合,并逐一打开主电源、照明开关、紧急通道指示灯,检查事故现场的安全设施是否完好,更换损坏的和不能继续使用的安全器材。

安全器材和生产设施检查可以投入使用后,确认紧急情况结束,危险已经消除,恢复正常生产。恢复损坏区域的水电等供应。

4)当应急救援行动已有效控制了紧急情况时,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决定是否重新进入。在重新进入之前,各救援小组须收集所有关于紧急情况特征和目前状况的信息。并及时报告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总指挥,总指挥要随时了解危险状况、救援情况,慎重作出决策。

7.4善后赔偿

发生事故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应急救援工作结束后,由公司会同?政府有关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事故灾害群众、受伤人员进行善后处理,做好善后赔偿工作。

7.5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

一、能力评估

应急指挥机构在事故预警解除或应急救援结束后,应召开会议,组织公司应急救援相关人员或聘请专家到公司事故现场考察,并对公司应急救援能力进行评估。

二、应急预案修订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机构总指挥组织修订。

随着应急救援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以及实施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或出现新的情况,应急指挥机构应及时修订和完善本预案。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急预案应当及时修订:

(1)企业因兼并、重组、转制等导致隶属关系、经营方式、法定代表人发生变化的;

(2)公司生产工艺和技术发生变化的;

(3)周围环境发生变化,形成新的重大危险源的;

(4)应急组织指挥体系或者职责已经调整的;

(5)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发生变化的;

(6)应急预案演练评估报告要求修订的;

(7)应急预案管理部门要求修订的。

应依据实际及时对已发放的预案进行更新,确保各部门得到的应急预案为最新状态。

应急预案修订应作好修改记录,修改后的预案应重新出版,并发放到公司应急救援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

8、保障措施8.1通信与信息保障

公司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气象资料、相关安全技术资料、互救信息等张贴于公司办公区内,其复印件保存于公司办公室备案。

·通信电话

1)正常上班报警电话:公司值班

2)节假日及下班后报警电话:节假日及下班后报警联系电话见“公司应急指挥机构组成人员及通讯录。”

·通信设备

1)采用有线和无线两套系统配合使用,即固定电话、手机和对讲机等。

2)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与各应急小组之间、上级专业抢险救援组之间配备对讲机、喊话器等进行联络。

8.2应急队伍保障

1)公司管理人员、公司员工根据工作性质及岗位情况,作为应急救援组织各组成员。并接受基本的应急救援知识的培训,在紧急状态下参与现场救护。

2)应急总指挥、副总指挥、及各专业组,包括抢险抢修组、抢救疏散组、医疗救护组、通讯后勤组,由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人员组成。

8.3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应急通讯系统

设置有线电话、移动电话(手机);对讲机等。

·应急电源及照明

公司车间通道有一些基本的应急灯,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提供临时照明,同时公司还配备有少量手提式照明设备。

·卫生防护器材

公司员工有工作服、防护手套等,具体见附件。

·消防设备

公司消防用水主要采用市政自来水。室内外设有消火栓系统,消防管网根据规范要求延伸到了厂区的各建筑物内。公司的主要消防安全设施(器)具体配备情况具体见附件。

监督管理措施:公司对各种消防器材进行定期检查,灭火器材每日有点检表,确保消防设设处于有效状态。

·交通工具:汽车。

各种应急设施及救援物资由公司应急救援机构负责人及救援小组负责人管理,联系电话见附件。

公司的应急物资存放于办公室,派专人定期维护保养。计划在预案进行演练后,根据需要补充必须的应急装备或设施。

8.4经费保障

公司应急救援经费由公司列入年度预算计划,参照上一年度的安全投入资金划拨。按照有关规定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建立应急物资动态管理台帐,保障应急救援物质管用有效。应急经费主要用于购买消防器材、紧急应变防护用品、仪器仪表、通讯设备等。由公司最高管理者和应急救援机构保证事故应急救援专项经费的落实到位。

8.5其它保障

·制度保障

安全生产责任制:

公司及公司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安全第一责任人和直接责任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本公司制定有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宣传、教育与培训;安全生产检查;考核与奖惩等。

·外部救援保障

1)单位互助的方式

具体见附件。

·治安保障

事故发生后,指挥部根据警戒治安应急程序,组织开展应急过程的警戒治安工作:

(1)应急指挥中心应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需要,启动警戒治安程序。必要时,申请?公安部门的援助与协调。

(2)当发生扩大应急时即启动Ⅰ级—社会应急预案时,警戒人员应根据?应急指挥中心的要求,结合发生事故的位置、性质、风向、预警级别和范围,确定警戒治安区域范围和方案,组织警力投入警戒治安应急工作。

(3)根据现场人员疏散情况,尽量减少进入危险区域的警力,保障警员自身安全。

(4)根据?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向应急人员传达解除预警的指令,协助疏散安置人员,指导群众返回,维护群众返回过程的秩序。

·医疗保障

(1)公司应急救援机构与及时与?医疗机构联系,请求医疗救护保障,组织开展医疗救护工作。

(2)当发生扩大应急时即启动Ⅰ级—社会应急预案时,救护人员根据?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或事故造成的伤亡情况,向?医疗单位、主管单位申请支持与援助。

(3)根据事故已经或可能造成的伤亡情况,设置现场救护站,派出救护车到事故影响区域或事故抢险现场抢救或接收伤病人员。

(4)及时掌握人员伤亡和救治情况,并向?应急指挥中心汇报。

(5)根据?应急指挥中心的指令,向应急人员传达解除预警的指令,转移伤病人员,关闭现场救护站。

9、培训与演练9.1培训

包括公司领导、管理人员和救援人员的上岗前培训、常规性培训。将有关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管理的课程列为公司管理人员、员工的日常培训内容。

应急救援人员由?或者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本公司应急救援机构组织进行培训。

9.2演练

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组织训练和演习。

·演习与训练应包括:

1)基本目标;

2)日期、时间和地点;

3)参加组织;

4)模拟事故;

5)事故大约发展阶段;

6)安排专门观察员;

7)对训练和演习进行适当的评价

·演练频次

现场处置方案至少每半年举行一次。

全面演练至少每年举行一次。

10、奖惩

公司根据应急预案的要求,定期检查本部门应急人员、设施、装备等资源的落实情况,并制定相应奖惩制度。对在处置突发生产安全事故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应急抢险过程中受伤、致残、遇难的救援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落实各种待遇。

若发生生产安全事故不按规定报告,擅离岗位,延误抢救而造成国家财产损失或人员伤害的,则视其损失程度给予处罚并追究有管责任。

11、附则11.1名词术语、缩写语的定义与说明

1)危险化学品

指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及有腐蚀特性,会对人员、设施、环境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化学品,包括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毒品,腐蚀品等。

2)事故

指由一种或数种危险化学品或其能量意外释放造成的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事故。

3)应急救援

指在发生事故时,采取的消除、减少事故危害和防止事故恶化,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损失的措施。

4)危险目标

指因危险性质、数量可能引起事故的危险化学品所在场所或设施。

5)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是针对可能的重大事故(件)或灾害,为迅速、有序、有效的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降低事故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方案。它是在辨识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险、事故类型、发生的可能性及发生过程、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度的基础上,对应急机构职责、人员、技术、装备、设施(备)、物资、救援行动、指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做出的具体安排。

11.2应急预案备案

本预案应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抄送?政府等部门。

11.3维护和更新

公司办公室对应急预案进行统一管理,对所有内容都有了解、掌握的权利。应急预案应发放到公司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总指挥、副总指挥、及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有关人员。应急预案的发放部门应建立应急预案发放记录,并及时对已发放的预案进行更新,确保各部门得到的应急预案为最新状态。

公司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按照本预案附件的要求,对预案进行检查和修订,应急预案应当至少每三年修订一次。当应急预案需要修订时,由公司办公室向应急救援指挥机构提出申请,说明修改的原因,经批准后,组织进行修订,并将修订后的文件传递到相关部门、单位和人员。

公司办公室根据应急演练的结果及其他相关信息,组织有关部门对应急预案进行评审,以确保预案的持续适宜性,必要时由授权人确认。评审时间和评审方式依具体情况而定。

11.4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的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成立的预案编制小组制定及解释。

11.5应急预案实施

预案由公司主要总经理批准后发布实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