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演通论第一百七十四章解读(读斐多篇论灵魂)

许多人的争论往往不是就事论事、追求事物本相,而是为了给自己争那虚名和地位,甚至不惜作假、造谣。

——坤鹏论

物演通论第一百七十四章解读(读斐多篇论灵魂)(1)

一、前情回顾

在《读<斐多篇> 论灵魂(二十三)》中,坤鹏论主要分享了:

灵魂的本质是什么?(五)

在开始论证灵魂不死这个说法前,苏格拉底先是简要总结了西米亚斯和克贝之前的反驳和异议:

西米亚斯:相信“灵魂即和声”的说法,因此他不信任灵魂不死,并且,相信灵魂虽然比身体更神圣、更美,但正如和声早在七弦琴消灭前消失一样,灵魂也会先于身体消亡。

克贝:同意灵魂比身体持久得多,身体从未停止一直消灭,而灵魂则会存在于多个不同身体之中,但是,对于灵魂一旦离开最后一个身体是否还能继续存在表示怀疑。

不过,他们对于灵魂在囚进身体之前必定已经存在的说法都是深信不疑的。

接下来,苏格拉底首先对西米亚斯的反驳进行了第一轮反击,这个反击仅是从逻辑方面论证出来的。

西米亚斯相信两个说法:

第一,灵魂在身体之前就已经存在;

第二,灵魂是身体中犹如琴弦似的成分构成的和声。

可是,按照第二个说法,灵魂显然是在身体之后才产生出来的,这与第一个说法是相互矛盾的。

因此,这两个说法根本就不是一个调调、不合拍,唱不到一起去。

面对苏格拉底的论证,西米亚斯也不得不承认,它们的确没法唱一个调。

二、灵魂的本质是什么?(六)

苏格拉底并没有给西米亚斯喘息的机会,再接再厉,马上开始了专门针对“灵魂即和声”这个说法的第二轮反击。

而且,第一轮反击只不过是从逻辑上攻破的,这一轮他将从更根本之处、从说法的内容进行否定论证。

当西米亚斯表示,这两个说法没法儿调和、合拍,苏格拉底说:“不调和行吗?特别是关于和声的说法,总得合拍呀。”

“可是这两种说法是不能调和、合拍的,那么,现在这样两个说法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是宁愿要‘学习即回忆’,还是要‘灵魂即和声。’”

因为前面已经证明了“灵魂即和声”的说法与灵魂在进入身体前就已存在是矛盾的,西米亚斯也不再坚持己见,甚至直接调转矛头批判道:

“我肯定要‘学习即回忆’,苏格拉底,因为‘灵魂即和声’在我看来生得缺乏论证,只是看起来是那么回事,说起来好听,很有吸引力,正因为如此,才会让多数世人觉得是那么回事,主张这种说法。”

“可是我同样知道,那些仅仅根据‘很像’、‘可能’来论证的说法是靠不住的,如果我们不防备,它们会大大地欺骗我们,很容易上当受骗,在几何学里是这样,在别的所有事情上也如此”,都不能凭“很像”、“可能”作证据。

接着,西米亚斯又反思总结道:

“然而,那种关于回忆和学习的理论却是通过可靠论证建立起来的,因为我们都同意我们的灵魂早在进入身体之前就已经存在了,作为一种号称‘是者’(那个是的东西、本质)的实体,现在我深信,自己接受这种实体是有充分、正确的根据的,因此,我不能根据我自己想法,或者根据某某人的想法接受‘灵魂即和声’的说法。”

物演通论第一百七十四章解读(读斐多篇论灵魂)(2)

听完西米亚斯一席话,苏格拉底发现他还是没有抓住本质要点,于是亲自上阵论证“灵魂即和声”的说法是错误的。

这段论证的关键在于:

假设灵魂是和声,而和声是完美的,在完美这一点上所有和声都一样,那么灵魂也该如此。

也就是说,既然和声完美无瑕,灵魂也就应该只有德性,毫无劣性,不可能有任何瑕疵,但是,现实中的灵魂却并非如此,而是既有德性,也有劣性。

苏格拉底表示,“不过,西米亚斯啊,从下面这一方面来看又会怎样呢?在你看来,和声或别的某个组合物究竟属于组合物由此而组成的那个情形,还是别的什么情形?”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是否任何和声的存在都必须基于物理的要素,比如:七弦琴的和声需要木料和琴弦组合,和声等复合物应该与其组成成分处于相同的情况,而不可能处在一种异于其组成成分的情况中。

“当然不会是别的情形。”西米亚斯表示同意。

“而且,如我认为的那样,除了凭靠由此组合而成的那些东西兴许会做或会经受什么外,和声不会做什么或者经受什么吧?”苏格拉底说道。

“凭靠由此组合而成的那些东西”,指和声赖以产生的七弦琴及其琴弦等物理要素,除此之外不会再有其他因素产生和声,也就是说,和声起什么作用,受什么影响,完全是靠它的组成成分。

“所以,和声并不引领那些它由此兴许才组合而成的东西,而是跟随那些东西。”

也就是说,和声不能控制、支配产生它的成分,而是只能完全地听从、顺应那些成分的指挥。

“因此,和声就完全不能推动、制造声音,或者做出某种跟它组成部分相反的事情了。”

上面这段论证苏格拉底所要表达的是,“灵魂即和声”的说法确定了和声是被制造出来的,它自己不能制造声音,以及也不能做出相反的事情,比如:制造出不和协的声音。

苏格拉底说:“然后是什么呢?每个和声生来不就是如此被调和成那样的和声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和声的产生是被七弦琴和琴弦调和出来的,一旦产生便就固定了,所以,各种被调和好的和声的性质就其被调和的范围内来说,就是一种调和好的声音。

西米亚斯表示:“我没懂。”

“和声难道不是调和得越多、越满,只要允许出现这种情况,和声就会越多、越满,如果被调和得越少、越差,和声就越少、越差?”

这句话比较难理解,特别是和下文的相关描述似乎还有矛盾,国内不同译本这部分甚至出现了完全相反的翻译。

坤鹏论再三对照阅读思考几个译本后认为,苏格拉底的意思是说,按照“灵魂即和声”的说法来讲,每一种和声之所以本性是和谐,是因为它是调和而成使然,因此,如果调和的程度越深、范围越广,和声就会越完全、越强、越充分,反之,调和的程度不完全、范围比较窄,和声就会比较不完全、比较差、不够充分。

那么,这样推论下来的结果就是,不同的和声之间会有程度上的差别,有的更完全、更强,有的比较不完全、比较差,换言之,也就是说有的和声是完全的和声,有的和声是不完全的和声。

但是,和声就是和声,都只有调和好的声音,绝不对不会存在相反的声音——不协和声,而且和声“完全不能推动、制造声音,或者做出某种跟它组成部分相反的事情”,又怎么可能产生程度上的不同呢!

“当然是。”西米亚斯答道。

“那么,灵魂也是这样吗?这个灵魂还欠着点儿,还不够一个灵魂,那个灵魂够充分,比一个灵魂还多余点儿。”

这句话的翻译坤鹏论用了杨绛先生的译文,而其他三个译本,一个翻译得南辕北辙,另两个读起来令人满满地一头雾水。

“根本不是这样。”西米亚斯说。

到这里,苏格拉底否定了灵魂之间并不像在“灵魂即和声”的说法中那样和声之间会有程度的区别。

因此灵魂怎么可能与和声一样呢!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未经同意谢绝转载

请您关注本头条号,坤鹏论自2015年底成立至今,创始人为封立鹏、滕大鹏,是包括今日头条、雪球、搜狐、网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网站或自媒体平台的特约专家或特约专栏作者,目前已累计发表原创文章与问答6000余篇,文章传播被转载量超过800余万次,文章总阅读量近20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