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备个它有的时候比晒被子方便(过去家里夏天必备一种东西)
古代的蚊帐有什么讲究?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夏日之夜最恼人的是什么?不是热,而是小小的蚊虫。
蚊虫是自然界无法赶尽杀绝之物,早期蚊虫对人们威胁很大。西汉刘安《淮南子》称:“上古之时,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虻。”
(花蚊子咬人很难受)
为了不被蚊子袭击,最早是直接使用可以驱蚊的植物,如《周礼》中提到的莽草,就是一种驱逐蚊虫很有效果的植物。据《山海经·中山经》,“葌山”上便长有莽草,“其下多青雄黄,有木焉,其状如棠而赤叶,名曰莽草,可以毒鱼。”
莽草气香烈,味辛,有毒,“山人以毒鼠,谓之鼠莽。”连老鼠都能毒死,用莽草来熏蚊虫自然不在话下。因对人不安全,古人驱蚊虫不会用莽草,最常用的是蒿、艾叶一类植物。北宋诗人梅尧臣《和江邻几景德寺避暑》诗中 “屋头朝爨作饮食,枕底夕艾驱蚊虫”一语,说的便是用艾草驱蚊虫,直接把艾草放在枕头底下。
(艾叶)
还有一种常用方法,就是焚烧蚊香驱蚊,称为“熏”,这也是古人夏天对付蚊虫最早也最流行的方法之一。《周礼》“翦氏”条记载:“翦氏掌除蠹物,以攻禜(yíng)攻之。以莽草熏之,凡庶蛊之事。”
用“熏”的手段来驱蚊虫又叫“熏香”,在先秦时使用很广,包括室内环境消毒、祛味、衣物增香都会“熏一下”,甚至连老鼠这样大点的动物都可以用熏的手段将之驱逐。如《诗经·豳风》中那首《七月》诗便称:“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熏香驱蚊)
在条件稍好后,古人开始使用“蚊帐”防蚊,这是古人想出的最环保最安全最有效的避蚊防蚊方法,至今乃有不少人家使用。
梁元帝萧绎《金楼子》记载了齐桓公说过的一句话:“白鸟(蚊)营饥而求饱,寡人因之开翠纱之帐,进蚊子焉。”从齐桓公的这句话可知,先秦时人们夏天已使用蚊帐防蚊。
东汉刘熙《释名·释床帐》称:“帐,张也,张施于床上也。小帐曰斗,形如覆斗也。”帐,古称“帱”或“裯”,均读作chóu。帱是单层的帐子,即夏季用蚊帐,又称蚊帱,还有床帐、帷帐、单帐等多种叫法。唐诗有不少以“蚊帱”为题的诗,如白居易的《和元九悼往 感旧蚊帱作》、元稹的《张旧蚊帱》。
(帐子)
帐有厚薄之分,蚊帐多用锦、罗、纱、绮、缣等丝织品制作,讲究通风透气。据东晋陆翙《邺中记》,后赵君主石虎有一张方三丈的大床,“春秋但锦帐,表以五色,总为夹帐。夏用纱罗或綦文丹罗,或紫縠文为单帐。”
石虎用的帐子一年四季各有不同,但一般老百姓是用不起的,民间帐子多用葛、布等制作,有的人家甚至根本置办不起帐子。古代孝子事迹中有一则说的就是“以身饲蚊”,萧广济《孝子传》记载,一个叫申屠勋的孝子,“夏天多蚊子,(申屠勋)卧母床下,以身遮之。”
(挂帐子)
古代的帐子什么样?这可以从古人留下的一些绘画中看到。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就有一顶隋唐以前的豪华帐子,看起来与后世并无多少区别,正门可以分开,但无帐钩:皇帝与皇后坐在床帐中说话,旁边有一行字:“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同衾以疑。”意思是提醒君王不要听“枕边风”。
(女史箴图)
唐宋以后,使用蚊帐已十分普及。北宋张耒《离楚夜泊高丽馆寄杨克一甥四首》诗称:“备饥朝煮饭,驱蚊夜张帱。”足可见蚊帐已是当时古人的家常夏用必备之物,家人急着用,有它可以睡个安稳觉。
此外,古人还会如现代人一样在窗上、门上布置窗纱,阻止蚊虫侵入,这种窗纱古人称为“蚊幌”。唐代诗人元稹 《景申秋》诗中便提到了“蚊幌”:“蚊幌雨来卷,烛蛾灯上稀。”
(布窗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