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解读及答案(高考作文题解读来了)
2022年高考于7日拉开帷幕。印刻时代记忆、承载个人体验的高考作文题依然备受瞩目。
7日上午举行的高考语文考试共有7套试卷,其中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I卷、新高考II卷4套,北京、天津、浙江自主命题3套。
从今年的作文题中,能读出哪些考查重点与教育风向?“新华视点”记者采访多位专家进行解读。
有哪些命题关键词?
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主题围绕时代奋斗、生活哲思、文化经典展开。
高考作文题多次直面时代重大事件。今年,冬奥会与冬残奥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等主题进入命题视野。
全国乙卷结合“北京:双奥之城”的材料,要求以“跨越,再跨越”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感受与思考;新高考II卷的作文题,要求结合不同行业奋发有为的人物典型,以“选择·创造·未来”为题作文;浙江卷则关注创新驱动对未来发展的启示。
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表示,全国乙卷作文围绕“双奥之城”组织信息,以表格和数据的形式,直观呈现我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激发爱国热情,引导学生体会冬奥精神的深刻内涵。
专家认为,近几年作文考题的一大趋势,是紧密联系时政热点与现实生活,且结合得越来越巧妙。学生关注国家与时代发展的动态,就会有更多发挥空间。
6月7日,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考点外,送考老师(右)为即将进入考点的考生加油鼓劲。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有的作文题目更强调结合个人体验书写对生活的感悟。比如,天津卷的“寻常烟火,就是最美的风景”,全国新高考Ⅰ卷着眼围棋中“本手、妙手、俗手”的启示意义等。
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表示,材料强调“本手”的“合乎棋理”和“功夫扎实”“理解深刻”,意在启示一线师生,基础不是知识的简单记忆,不是技能的机械训练,而是对基本概念和规律的掌握融通,阐明目标远大和磨砺功夫、基础扎实和创新创造的辩证关系,引导学生遵循认知与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守正而后创新。
此外,对经典与传统的重视也充分体现在高考作文中。全国甲卷以《红楼梦》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为材料,请学生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北京卷的“学习今说”,也从古人的“学不可以已”谈起,思考现在对学习的理解与古人的异同之处。
侧重考查哪些能力?
如何具备家国视野与时代精神,已成为青年一代的必答题。
“共青团成立百年是今年的热点话题,这种出题思路对高中生关注时事能起到引导作用。”辽宁省特级教师赵志彦说,作文题目强调青年人的使命和担当,学生的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奋斗精神,这也一直是平时学校教育、语文教学等关注的重点。
逻辑思辨与表达能力依然是考查重点,且难度有所提高。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部分题目在设置上难度有所提高,对学生综合联想、材料理解和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语文老师曾一鸣说,近几年,作文题的哲理意蕴加深,更加强调对学生语文素养、综合表达等能力的考查。
辽宁省本溪市教师进修学院副院长夏冬梅说,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着力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将培育核心素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6月7日,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考点,考生结束首场科目考试后乘车离开考场。新华社发(何五昌 摄)
同时,对人文知识的考查,也进一步从熟悉背诵向灵活运用转变。
曾一鸣说,作文题越来越多考查经典与文化,比如《红楼梦》这个题目,如果对古典文化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就会更充分理解和分析材料,表达得更到位。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滕威说,全国新高考II卷作文题中,“科技发展、文化传承、创新精神”是材料隐含的关键词。自命题作文能考查出学生的思想深度,更为作文素养好、阅读底蕴厚、思辨能力强的学生提供多元的思维空间,凸显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真正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
透露语文教育哪些趋势?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王大绩说,梳理近6年的课标卷作文题目不难发现,家国情怀、时代精神、生活哲理、文化传承等主题反复出现,“这些均是一个高中毕业生必须具备的思想基础”。
——学会书写时代与国家主题。
引导学生更加关心时政是近年来的命题趋势。高考作文如同社会微缩景观,映照出鲜明的时代图景。
如近年来的北京卷作文题,更加强调青年与时代家国的联系。从“我与民族英雄过一天”“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到“新时代新青年”“论生逢其时”……这一趋势旨在引导学生更多从“小我”的世界中走出,扩展家国视野、思考时代命题。
——懂得传统与现代融合。
不难看出,作文题也更加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从取材古代文化典籍到对历史人物的不同评骘,从“文明的韧性”到“中国味”,这些题目要求学生深化对中华文化精神内核的领悟,而非停留于浅层论述。
同时,彰显国家科技发展、时代风貌的主题更多走入高考作文,如“虚拟与现实”“科学与强国”等。
专家表示,这要求学生既要品经典、咀英华,又要保持开放性,于感悟中传承与弘扬。
——具备一定思辨能力。
近年来高考作文中思辨与说理的比重在增加。如“幸存者偏差”“物各有性”“得与失”等题目,都在强调哲学思辨与多维视角。2020年的11道作文题中,至少有4道与思辨有关。
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一方面,材料作文在命题上逐年成熟;另一方面,给定材料的范围在不断扩展,为学生进行思辨和表达提供了更充分的空间。学生应在平时学习中培养开放性思维,独立思考,建立观点,敢于质疑。
——拥有丰富真挚的情感。
多次参与高考阅卷的王大绩认为,写作考查作文,更考查做人。能够打动阅卷人的往往是能写好熟悉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的作文。“一篇作文要想获得阅读者的青睐,总要让人获得一点儿知识、思想、启发、愉悦、美感……”王大绩说。
来源:新华视点
记者:舒静、胡浩、宋佳、王莹、郑天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