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虫子的大米能吃吗(34有毒大米)
关注热点新闻,发现“大米”竟然上了热搜,仔细一看,原来是“毒大米”。前几日,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曝光了一起“镉超标大米事件”,这批“毒大米”来自于湖南益阳。“有毒镉大米”再次现身,引发了不少公众媒体和个人的质疑,我们该如何对待?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谨以此文送给那些关注“食品安全话题”的朋友。
“有毒镉大米事件”反复出现:
2011年,湖南有10%的市售大米存在“镉超标”问题;
2013年,广东检出大米中的“镉”超标;
2019年,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出“镉超标大米”;
2020年……
“镉”是什么?摄入镉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镉,本是一种重金属元素,在电子、塑料、冶金等行业有着重要的作用。大米被其污染,主要是由于环境(水源、土壤)造成的影响,镉元素通过废水排到环境中,然后经过灌溉进入了水稻等食物。
镉元素在进入身体之后,会诱发机体出现“慢性镉中毒”,出现“痛痛病”;影响骨骼中钙元素的释放,诱发骨质疏松、骨软化等骨骼问题;对肾脏产生较强的毒性,甚至会诱发肾衰竭等严重疾病。
吃正常(安全)的大米,“镉元素”并不会威胁到身体健康:
任何物质都有“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一说,对于“镉元素”同样如此。《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及《国际粮农组织》制定的“镉元素每月耐受摄入量”是25微克/公斤体重;也就是说,对于一个体重为60公斤的人而言,每天可以承受的镉元素摄入量是50微克。相对而言,欧盟制定的标准更加严格,是每周每公斤体重不得超过2.5微克,一个60公斤的成年人单日摄入镉元素不得超过21微克。
具体到大米来说,我们国家制定的大米中镉元素的限定标准是每公斤0.2毫克。如果我们吃到的是正常大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限量标准计算,那我们每天食用镉含量为0.2毫克/公斤的大米可以达到250克,就算长年食用也不会给身体带来伤害。
所以,各位请放心,吃普通的“安全大米”并不会对身体产生危害,网络中的一些传言过于片面和夸张;所谓的“镉大米中毒”,是由于“长期食用镉超标大米”所导致的;从另一方面来讲,现如今的大米属于精细粮食,长期单纯食用容易导致身体缺乏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不建议大家过多食用,别给身体增加烦恼。
在“选、吃大米”这件事上,我们该如何做才能保护自己?
- 到“合适的地方”购买“安全的大米”:
选购大米,不得“随意”。推荐到正规的大型超市或者有资质的粮油店购买大米,购买时应认真阅读“食品标签信息”,索取购物小票(便于维权);购买知名品牌生产的大米,质量的放心程度更高;另外建议大家可以经常更换大米品种,避免长期食用同一个品牌、同一个产地的大米,增加安全系数。
提醒:拒绝贪图小便宜,购买劣质、过期等存在安全问题的大米;发霉大米中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食用会增加食物中毒的发生风险。
- 选购大米,请重点关注“标签上的标准信息”:
此则细节需要重点提及,各位在选购袋装大米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关注包装袋上标注的“国家标准信息”,目前大米执行的国家标准是“GB/T1354—2018 大米”,包装上印有“GB/T1354—2018”字样的,是有基本保障的安全大米。
- 不推荐购买“散装大米”,可以购买“小包装大米”:
有些人为了图便宜,或者为了“好控量”,喜欢购买散装大米;这的确是一件灵活的事情,但不推荐大家这样做;散装大米长期暴露在空气当中,无疑会受到外界细菌等微生物、尘土等有害物质的侵袭,另外散装大米更容易吸附水气,增加腐败变质的风险;更何况这样的大米“产品信息”不明确,容易出现安全问题。
考虑到安全性,推荐大家购买“小包装大米”,现吃现买,降低“大米霉变”等食品卫生问题的发生概率。
- 进食过程中,不可过分依赖“大米”:
餐食多样摄入,增加食物摄入品种,无疑可以将美食变得更加营养;另外,主食粗细搭配,增加燕麦、荞麦、玉米、杂豆等粗杂粮主食的进餐量,也可以减少大米的食用量,从而就能降低“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风险,规避相关问题。
- 偏向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降低“镉中毒”风险:
在饮食均衡摄入的前提下,应该偏向摄入“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之前有过实验研究,维生素D和钙的缺乏可能会增加对镉的敏感性;充足补充维生素D和钙可以增加对镉的耐受能力。
更何况,生活中的很大一部分群体存在“钙摄入不足”的问题;两方面考虑,请大家在生活中足量饮奶、多吃豆制品、多晒太阳。
通过此文,当你再次看到“镉大米重现”这类的新闻时,请拒绝恐慌。作为我们国家半数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与我们密切相关,它的安全性对我们至关重要。“镉大米”不可怕,因为它存在“几率性”,掌握选米、吃米的基本原则,大米无“恙”,人“安康”。
注:王思露原创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