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节度使藩镇演变图(中哪一镇的实力最强)
唐睿宗即位时期,李唐王朝随着数十年的征战扩张之后,北方击退了劲敌突厥,西方征服了中亚各部,至此算是基本上奠定了唐帝国辽阔的疆域版图。
随着国家版图的确立,李唐王朝的扩张趋势也随之减弱,曾经的主动攻击逐渐转换成了主动防守。在这样的历史局势和政策措施的背景之下,节度使正式诞生,成为了唐朝历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节度使的含义在讨论节度使能力大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节度使的含义:
“度”在中国古代向来有着调度和管理的意思;
“节”则是中国封建社会官制中的一大特色,又称“节钺”,其含义是奉天子之命镇守并管理重要地区,也就是“代天巡狩”。说通俗一点,在节度使镇守的地方,他就代表着天子,有着仅次于天子的生杀大权。
“使”在汉语中是使节、使臣的含义,而且在封建官制中也有一层官职名称的含义。在这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使”代表唐朝天子派遣到边疆地方上的最高长官,代表天子威信和尊严全权官吏。
节度使的正式设立
唐初设立节度使的初衷也同样出自于此,其目的便是派遣皇帝亲信大臣前往边疆地区管理调度一切军国大事。唐中期所设立的节度使在所辖地区具有着最高的行政、军事、外交等权力,也就是俗话说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
公元710年,唐睿宗李旦任命薛讷为幽州都督兼幽州镇守领略节度大使,这便是节度使名号的起源。但唐王朝真正设置的第一位节度使,却并不是薛讷,而是第二年被任命为凉州都督兼河西节度使的贺拔延嗣。
“天宝十节度”
从贺拔延嗣开始,到唐玄宗晚年为止。唐朝统治者先后设置了十处节度使,分别是:
平卢节度使(后改为淄青节度使):是唐玄宗时期为了稳定北部地区的治安而设立,兵力相对较多,有差不多4万余人。主要负责的地区是营州一带,也就是如今的辽宁省和河北省南部。著名节度使有:“安史之乱”头号叛党安禄山。
范阳节度使(也称幽州节度使):唐朝中后期,北部契丹民族迅速崛起,为了防备契丹等少数名族南下,唐玄宗于先天二年设置了幽州节度使。在当时而言,幽州节度使属于是兵力最为雄厚的一处,总计9万多人。著名节度使有:安禄山、裴宽等人。
河东节度使:这是唐玄宗时期为了抵御北方另一个强大民族——突厥而设立。主要辖区在如今的山西一带,帐下雄兵5万余人。主要节度使有:唐代李氏名将李克用和李存勖等人。
朔方节度使:唐朝中期,由于突厥实力日益强大,唐玄宗开元九年时在灵州设立了朔方节度使,目的是和河东节度使一起相互支持,防御突厥人南犯。大唐名将张说、白知节都曾担任过这个职位。统兵6万多人,也是当时的军事重镇之一。
陇右节度使:陇右一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唐朝军事重镇。公元714年,随着吐蕃王朝的日益强横,唐玄宗便在陇右设立节度使,拨派7万多名士兵防御吐蕃。著名节度使有:力挽狂澜的郭子仪和猛将哥舒翰。
河西节度使:河西走廊,咽喉所在,长驱直入可攻长安,无论是强汉还是盛唐,一直都对河西地区非常重视。公元711年,贺拔延嗣被任命为第一任节度使,目的是掌握河西一带军政大权,统率7万5千大军防备突厥人和吐蕃人的联合犯唐。历任节度使中,名将如云:郭子仪、王忠嗣、哥舒翰、周鼎、阎朝等。
安西节度使:掌管着唐朝西域一带的军政大权,主要是防御中亚、西亚一道的武装力量,史书记载常备兵力为3万左右。著名历史人物有:怛罗斯之战的高仙芝、“安史之乱”平叛的封长清等人。
北庭节度使:唐朝时期为了稳定西域地区,分别设置了两大节度使:一个是安逸节度使,另一个就是北庭节度使。当时的常备兵力是2万多人,著名节度使有:张嵩、李元忠等人。
剑南节度使:治所在如今四川一带,当时设置的目的主要是防御吐蕃,其次是稳定川中一带的少数民族,常规兵力是4万左右。李清、王昱等人曾担任此职。
岭南节度使:主要任务和剑南节度使一样,治所在如今的广东一带,兵力相对比较单薄,只有15000多人。虽然并列“十大节度使”,但毫无疑问是存在感最弱的一个。
这十大节度使由于基本上都是在唐玄宗天宝年间陆续设置的,所以又被称作“天宝十节度”,最初设置的初衷虽然是抵御外侮和稳定四方,但是后期随着李唐王朝统治者自身的风雨飘摇,十节度逐渐变成了一个个的割据势力。
“天宝十节度”的实力差距而这十节度的自身实力到底谁更为强大,我个人认为还是朔方、河东、陇右、河西、范阳五处最为强大,而且这五镇节度使历来也是兵力最多、名将辈出的地方。不论是谈其作战能力还是所处位置的重要性,都属于是十节度中的顶尖系列。
如果真的要排一个第一出来,那我觉得还是河西节度使应该居于榜首。河西走廊,从当年西汉名将霍去病“封狼居胥”开始,到后来郭子仪发家河西、平定叛乱。河西永远都是古代王朝的重中之重,也是华夏古国真正的咽喉所在,非其他可以相提并论。
而且在唐朝时期河西节度使的主要作用也是牵制了突厥汗国和吐蕃王朝对大唐帝国的觊觎窥探。精兵强将,华夏咽喉;保护长安,守卫大唐。试问:河西节度使排为十节度榜首,当之无愧否?
节度使制度的利弊
由于节度使在各自辖区内基本上都是最高军政长官,所以在不断的发展之后,成长为了朝廷难以驾驭的武装势力。唐朝末期时机成熟,各个节度使便开始拥兵自重、心怀叵测,最终导致了唐朝“安史之乱”的爆发。
虽然说节度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安史之乱”爆发的重要原因,也差一点导致了唐王朝的覆灭;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节度使制度在抵御少数民族政权入侵等方面也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后来的郭子仪等名将也是从节度使起家而帮助唐王朝平定“安史之乱”,也可以说是居功至伟。
一家之言
古今中外都是同一个道理,制度虽然是在不断变化的,但其核心只有一点——都是一把双刃剑。至于这把双刃剑能够在当时社会起到什么作用,那就要看统治者的本事和国家制度体系的完善程度了。
节度使,这个让人听起来就豪情万丈的唐代称谓,如今已经成为过往烟云,辉煌终究归于沉寂,功过自有公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