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推荐自己当优秀实习生(低年级大学生早早实习)

怎么推荐自己当优秀实习生(低年级大学生早早实习)(1)

蒋璟璟

记者在近期采访调查中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早在大一大二就开始尝试去各种行业、岗位实习。在某社交媒体上,搜索“大一大二实习”这一关键词后,显示了两万余条相关笔记,其中不乏有点赞收藏量过万的“热帖”。而在某电商平台内可以搜索到众多名称带有“实习”“实习内推”“保拿offer”等标签的商品,销量最高的店铺月销售量已达数百。被外界称为“整顿职场一代”的“00后”们,似乎越来越早投入到了实习大潮中。(澎湃新闻)

对待实习,高校学生的心态发生了微妙变化。从过去的被动应付“任务”,到如今主动寻求机遇,可说是主观能动性拉满。只是很多时候,欲速则不达,就个人长远发展和长期职业生涯而言,过早实习未必真能如愿以偿。

从现实情况看,一些大学生早在大一大二就开始实习,非但是寒暑假实习甚至在学期中还“翘课实习”。到企业实习,被很多人视作接触社会、提升能力、增加求职筹码的必由之路。而梳理低年级实习的主力军,其群体肖像,也很鲜明。主要就是人文社科管理类专业学生,其学术训练强度不大、学业压力相对轻松,对口工作的“应用性”远大于“学术性”。他们就算翘课外出实习,校内考试过关修满学分也不是一件难事。权衡风险与收益,早早出去实习,似乎没有坏处。

社会实习看起来好处多多,其被广泛认为,能增强实践技能、拓展职业视野、积累人脉资源等。但实际上,这种想当然的好处,很多时候都被有意无意放大了。实习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实习生,往往很难参与到企业核心业务、核心团队。其所能做的事情,要么是带有万金油的“打杂”性质,要么就是一套庞大生产链条中的细枝末节——虽然也能学到知识,却未必是高价值的知识,而更像是一种琐碎的、机械的“职场动手能力”,一点也不稀缺。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不自觉低估了学院知识,而又莫名其妙地高估了社会知识。一些在校生动辄感叹在课堂学不到东西,却每每对企业内的一切故作惊叹。说到底,这仍是新鲜感所映照的光环。余生足够长,打工搬砖之路漫漫,蓦然回首,总有些人会发现,当年那些翘课实习所取得的“宝贵经验”,很多都是毫无价值的“职场碎片”——上手容易,可替代性高,其不过是职场的日常,不神秘、不高级,当然也就没那么大的能量。

低年级大学生过早实习,必然是以牺牲系统化的学科训练,是以让渡青葱岁月的美好记忆为代价的。在跟风一试之前,真的算清楚了成本与收益了吗?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