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汉字形体演变的两大阶段(越原始越深刻)

论述汉字形体演变的两大阶段(越原始越深刻)(1)

人类最初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之后逐渐发展两大类,一类叫拼音文字(英语、法语、德语、俄语等等),另一类叫非拼音文字(汉字和水书)。

拼音文字是线形的,给你一个字母,你看不出任何意义,只有当一串字母像一条线那样组合起来,才产生意义。然而,作为方块文字的汉字则不同,每个字都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信息量远大于拼音文字。举个例子,联合国五种工作语言文字的信息熵的比较如下:法文3.98比特,西班牙文4.01比特,英文4.03比特,俄文4.35比特,中文9.65比特。由此可见,拼音文字的信息熵小,差别不大,而汉字的信息量最大。


(154)有

论述汉字形体演变的两大阶段(越原始越深刻)(2)


字形演变:

论述汉字形体演变的两大阶段(越原始越深刻)(3)


本义溯源:

殷商时期,甲骨卜辞中出现的“有”字,基本有如下三种字形:

论述汉字形体演变的两大阶段(越原始越深刻)(4)

后两种的构形不明,有说是像牛字的异构,以畜牛表示有。 不过总觉得牵强,这里不再展开。

以“又”表示有,在卜辞中也很常见。 “又”字的构形源自持拿物品时伸出的右手,本义为持拿、使用之手,在甲骨卜辞中主要有两种含义:表示左右的“右”,以及表示有无的“有”。比如,卜辞“己巳卜王贞其又(有)祸”,其中“又”就是“有”。

论述汉字形体演变的两大阶段(越原始越深刻)(5)

甲骨文“又”

西周时期的金文,以手里持肉来表示“有”,肉同时也表音。 古时候生产力低下,人们刚从狩猎采集进入粗放的农业生产阶段,肉类是十分重要而宝贵的食物,是生存的必需。古人因此以手里持肉来表示有。

论述汉字形体演变的两大阶段(越原始越深刻)(6)

金文“有”

之后的篆文、隶书直至楷书,也都是从又从肉,不再赘述:

论述汉字形体演变的两大阶段(越原始越深刻)(7)

大篆“有”

论述汉字形体演变的两大阶段(越原始越深刻)(8)

小篆“有”

隶书和楷书中,肉被写成月:

论述汉字形体演变的两大阶段(越原始越深刻)(9)

楷书“有”

因此,“”的本义:以手里持肉来表示有

论述汉字形体演变的两大阶段(越原始越深刻)(10)


衍生含义:

论述汉字形体演变的两大阶段(越原始越深刻)(11)


成语典故:

胸有成竹

语出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

白话文:

竹子刚生时,只是一寸长的嫩芽,可是却节、叶俱全。从蝉腹、蛇鳞般的小笋,长到挺直的几丈高的巨竹,从来都是有节有叶的。可是现在的人画竹时,却是一节一节的接起来,一叶一叶地堆上去,这样做哪里还有竹子呢?所以说画竹,一定要心里有完整的竹子,拿着笔凝神而视,就能看到自己心里想要画的竹子了。这时快速地跟着自己的所见去画,去捕捉看到的形象,就像兔子刚蹿起来,鹘就猛扑下去,稍有一点放松就错过去了。

论述汉字形体演变的两大阶段(越原始越深刻)(12)


其他汉字解释:,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