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面塑吗(岱岳疏影请家堂)

作者/岱岳疏影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面塑吗(岱岳疏影请家堂)(1)

摄影:岱岳疏影,下同

除夕之夜供桌前,慎终追远敬祖先。

香烟缭绕献祭品,后辈子嗣跪拜年。

齐鲁大地,礼仪之邦。在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民俗。每年春节,都有扫尘、贴对联、请家堂、吃年夜饭、守岁、拜年等习俗,还有诸如踩高跷、逛庙会、赏花灯等相关民俗活动,寄寓了世世代代人们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请家堂”是齐鲁大地特别是农村地区老百姓过春节(俗称过年)时宗族内部十分郑重而祭祖仪式。完整的请家堂仪式一般包括请家堂、守家堂、拜家堂、送家堂等几个环节。

请家堂,就是除夕晚上请故去的“老祖宗”回家吃年夜饭。大年三十这天下午,天黑之前,打扫完卫生,贴完春联,在堂屋正间,坐北朝南,摆上家堂桌(八仙桌),将桌面里里外外擦得干干净净,放上五碗四盘,四干四鲜等供品,靠里位置摆上祖宗的牌位或相框(有的地方还要挂家堂轴子,上面绘制着家族世系的繁衍脉络),然后取出折子,按尊卑顺序摆到八仙桌上(过世不足三年的逝者只写牌位,不上折子)。

一切准备就绪,就开始请家堂。家人拿着香,出去家门,到朝向祖坟方位的一个路口,点燃三烛香,双手握于胸前,遥对祖坟,拜几拜,口中念念有词,告诉先祖,子孙后辈接他们回家过年。这就算是虔诚请了。然后,手握点燃的香往回走,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燃的香不能熄灭。进了大门、屋门,都要在门口横放一根木棍,说明老祖宗们到家了。然后,家人把手握的燃香插入八仙桌上的香炉里,在桌前磕上四个头,请家堂先人各就各位。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面塑吗(岱岳疏影请家堂)(2)

桌上的供品很有讲究。其中有整鸡和整鱼。整鸡需要“盘鸡”,盘鸡也是一门手艺,主要是确保鸡头高昂,鸡盘得好看,鸡头高高在上,代表着对先人的恭敬,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除了鸡和鱼,还要摆上寿桃、果盘、点心。每个牌位前要摆上一个酒杯,斟满酒;除此之外,除夕之夜出锅的第一碗饺子,也要先端上桌来孝敬祖宗。

作家莫言在他的《故乡过年》中,也曾提到当年的家堂供品:“轴子前摆着香炉和蜡烛,还有几样供品。无非是几颗糖果,几块饼干。讲究的人家还做几个碗,碗底是白菜,白菜上面摆着几片油炸的焦黄的豆腐之类。”

春节祭祖,是缅怀祖先,激励后人。各地习俗不一,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泰安境内每逢春节有串门挨家拜年的习俗。每到一家看到外面门口有木棍就说明这家有请的家堂。进入堂屋以后,必须磕头。堂屋的两张太师椅任何人都不可以坐,因为那是祖先坐的位子,所以去别人家拜年,这时要特别注意的。

除夕这天晚上,一般大人小孩都要“守家堂”,又称为“熬五更”,不少人家熬到天明不睡觉,民俗说除夕之夜能熬夜有福气。

山东有些地方,比如泰安等地区,在大概凌晨两三点左右的时候,要起来“发码子”,就是祭天地。新的一年从发码子开始,煮好饺子,在院子里支一个小圆桌,摆上饺子、鸡、鱼、肉、丸子之类的供品,点上两支蜡烛和一整把的香,然后烧纸;祖先那边,也要上供,可以说是请祖先吃早餐,香要三柱。

发完码子,大家开始围坐在一起吃饺子,每人盛一碗饺子,也要替因故不能回家的人盛一碗,以表达对游子的思念;除此之外,还要多盛出一碗,象征人丁兴旺。

山东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面塑吗(岱岳疏影请家堂)(3)

大年初一这一天,天一擦黑,就要开始“送家堂”。

送家堂的时候,大人们依然表情严肃,心怀恭敬,再燃一柱香,再烧一叠纸,祈求祖宗保佑全家,再收拾供品倒进桶里“饮马”,因为传说先人是骑马来的。把祖先们请来,再送回去,这一年的“请家堂”就算结束了。

过年请家堂,听起来规矩很多,细节繁琐,但这是千百年来形成的民间习俗,是一种传统文化,蕴含着敬宗、敦亲、睦族、和里的伦理道德观念。伦理就是秩序。天地有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伦有序,代代延续,后继有人,生生不息……

————

(说明:作者岱岳疏影,山东宁阳人,文旅爱好者,摄影家,爱写作,用影像和文字记录乡土文化生活,本图文原载作者公众号“汶水之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