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马掾(大司马或枢密使)

太尉,为秦始皇建立秦朝后所设置,其与丞相、御史大夫并为“三公”(位在丞相下),负责军政事务。在汉代及之后,虽时有太尉之名、且位居“三公”、地位尊崇,但实际上多无军政实权。

大司马,是在汉武帝时期的公元前119年开始设置的。当时因为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劳较大,故于其将军名号前加号大司马。大司马,包括大将军,在两汉、以至三国曹魏、蜀汉后期,不但掌握军事,而且还具有辅政大权,位在丞相或其他宰辅大臣之上。大司马在东汉光武帝时曾被改为了太尉,其在南北朝时期便不常设,以至其后逐步废置。

大司马掾(大司马或枢密使)(1)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朝后期,为枢密院主官,由宦官充任;五代时期先是改由士人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且因适应战争需要,其地位不断上升、军政大权逐步扩大到了极限。到赵匡胤建立大宋后,这一现象才得以改变——在他及其后继之君“重文抑武”的国策下,枢密使虽位同宰相,但却均由文官担任、且官名也仅仅是知枢密院事;至元朝建立后,则又改为由皇太子或皇子判枢密院事。当然,无论是唐未、还是五代,无论是两宋、还是大元,枢密使,知、判枢密院事均负责专掌军务。

大司马掾(大司马或枢密使)(2)

军权即政权,古今皆然。因而,无论是太尉、大司马,抑或是大将军、枢密使,他们都是在皇帝的领导下行使军政大权(除非这些人是权臣,架空了皇帝)。在军事事务上,他们均是在一人之下,万军之上;但他们若无皇帝之命,则均无调兵之权。由此可见,他们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军委副主席(主席当然是皇帝亲自兼任哈!),而非一些人说的啥子相当于国防部长、总参谋长或者国务委员。如果硬要类比的话,古代各个王朝设置的兵部尚书,则大致等同于国防部长、并兼行总参谋长及总政治部长职责;如要拨高一点的话,则可等同于国务委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