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雷峰塔的绝句(登雷峰塔有感)

《论雷峰塔的倒掉》及《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先生的杂文,好多年前收录在中学的课本上,因此我有机会读它们那时我年纪小,对读这一类的文章极不感兴趣,语文课上也没有好好学,只是囫囵吞枣地读了一两遍,什么也没有读懂,只是隐约记得法海老和尚躲在蟹壳里不敢出来,所以每次抓到螃蟹,我总是把蟹壳扒开,希望抓到法海,把他痛打一顿,以解心头之恨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又是重要的考点,于是只能走捷径,滚瓜烂熟地背诵语文老师给我们抄写的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就算过去了,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关于雷峰塔的绝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雷峰塔的绝句(登雷峰塔有感)

关于雷峰塔的绝句

《论雷峰塔的倒掉》及《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是鲁迅先生的杂文,好多年前收录在中学的课本上,因此我有机会读它们。那时我年纪小,对读这一类的文章极不感兴趣,语文课上也没有好好学,只是囫囵吞枣地读了一两遍,什么也没有读懂,只是隐约记得法海老和尚躲在蟹壳里不敢出来,所以每次抓到螃蟹,我总是把蟹壳扒开,希望抓到法海,把他痛打一顿,以解心头之恨。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又是重要的考点,于是只能走捷径,滚瓜烂熟地背诵语文老师给我们抄写的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这就算过去了。

正因为这样稀里糊涂地读,正因为从来没有去考证过雷峰塔的历史,因此很多年我都被一个问题困扰,这塔为什么叫雷峰塔?是为了纪念人民的好战士雷锋吗?这问题听起来虽然有点荒唐,但的确困扰我多年。尽管后面有条件去重读它,可以有机会去弄明白它,但我终究没有去研究,离开学校,我已经不再参加什么考试了,跟孩子讨论也没有机会了,因为鲁迅先生的文章在中学的课本里也越来越少出现了。

曾四次来杭州!第一次是在2000年,第一个五一长假。那时雷峰塔还没有重建,只是一堆残砖破瓦孤零零地堆在那里。想去看看雷峰夕照的美景,无奈,只能看到攒动的头及移动的腿。但在那次知道了雷峰塔倒掉的真正原因,一是年久失修,二是当地的老百姓认为这塔上的砖是神圣之物,可以辟邪,可以让自己养的蚕获得丰收,还可以让妇女生儿子,一传十,十传百,于是家家户户来偷砖,塔基被掏空了,自然而然塔就倒了。如果钱俶同志知道有这么一天,一定后悔建造这座塔吧。

接下来的几次也都是走马观花地看看,也没有看到西湖十景之一的雷峰夕照到底美在哪儿,更不想研究塔的前世今生。

而这次,是带着父母及四个孩子来的,父亲又特别想看看他曾经数次执教的文章中出现的地方,于是我重又细细地读了鲁迅先生的这两篇文章。的确,成年后再读鲁迅会有更深的理解,但我不想把文章与当时的时代背景联系在一起,这样听起来会很晦涩,甚至觉得有些牵强,况且后人的解读未必是鲁迅先生想表达的真实意图,于是《白蛇传的故事》及塔倒掉的传说便成了主角,什么为争取自由与幸福而决战到底,什么旧的思想旧的阶级必然灭亡新的思想新的阶级必然出现,什么妇女解放,都统统一边去吧,咱就简简单单地读鲁迅。

雷峰塔在公元977年建成,公元1924倒掉,但在公元2002年重又建成了!这是一座五层高的、带电梯的、塔刹可以升降的带着避雷针的、地宫被巧妙地包裹在里面的现代化宝塔。或许有人会说,重建有什么意义?这样现代化的东西,已经找不到任何一丁点历史的遗迹,登上去又有什么味道?难不成面对新物凭吊古人?想想一千多年前钱俶怀着何等美好神圣的心情把宝物如来佛祖的发舍利供奉在此?你可以这样想,但如果你仅仅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登上塔顶,西湖全景尽收眼底,这是何等的美妙!这简直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站在五层新塔上,北眺西湖,简直是人间胜境!三座人工小岛被郁郁葱葱的树林覆盖着,如绿洲漂浮在湖面上,仿佛随时就可以被晚来的风荡走,这就是著名的三潭映月了。

远处的孤山正孤零零地座落在水中央,虽然没有残雪,但断桥千年屹立不倒。有断桥的陪伴,孤山也便不孤了。于是我赶紧找贾公亭在哪里,找到了贾公亭,就能找到白居易的诗《钱塘湖春行》里描绘的美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苏堤如一条绿色的玉带把西湖分成两部分,一大一小。堤岸两边栽满了柳树,尽管树下全是行人,但此处观景,苏堤少了热闹,多了宁静,堤坝笔直地向远处延伸直到与山相连。可以想象春天到来,杨树吐出新芽,柳树飞满花絮,苏堤会是怎样的一番景象?

向南眺望,层层叠叠的山,山的那边便是钱塘江,六和宝塔就屹立在江边。这是中国现存的最完好的砖木结构的古塔,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塔壁上宋代壁画及各种雕刻清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站在千年前古人曾经站过的地方,与千年前的古人对话,想象千年前的古人挥毫泼墨,精雕细琢,这是何等地激动人心!当年建这座宝塔是为了镇住钱塘江里的河妖,保一方百姓平安。千百年来,它的使命完成了吗?我不知道!但它的存在赋予了另外的意义,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建筑的传承,文化的沿袭!

向东眺望,便是净慈寺了!当寺里的钟声响起时,空谷传音,悠远绵长,余音不绝!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赶紧去找这接天莲叶的荷花。可是站在净慈寺方向,哪里能看到西湖的荷花?葱郁的树林遮盖在眼前,只能看到净慈寺门前的一口小水塘了。杨万里写这首诗时,或许只有水塘里的荷花开得正盛吧。反正那情那景那惊喜只有当年的他才知道。

向北眺望,便是杭州城了。高楼大厦自不好看。别着急,在西湖边高楼下,一座不起眼的长不过十几米的桥出现在眼前,如果不仔细看,还真找不到。别看这桥短,它可大有来头,名为长桥。杭州人说“长桥不长情意长”,想当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此十八里相送,那缠绵,那悲壮,那不舍,那无奈,那从此一别再不能相见的凄凉又有几人能懂?

在西湖,景不一定诱人,但景中的人,景中的事,景中的情却让人欲罢不能!

登上雷峰塔,听一段白娘子的故事,欣赏一段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曲子,如果是晚上,仰望天空,牛郎织女正在鹊桥相会,是不是发现,原来得不到的爱情竟是如此美好?

新的雷峰塔建好了,西湖十景又全了。但是,是不是如鲁迅所言,若干年后,这座新修的雷峰塔会再次倒掉?如果再次倒掉,又会有怎样的故事出现?哈哈,那就留给后人去讲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