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郑强教授谈英语演讲(英语遇冷成定局)

英语可以说是大家除了母语之外最熟悉的一门语言了,很多同学是从小学就开始进行学习,一直到了大学还会有各种英语考试,如此看起来,英语这门学科似乎一直贯穿了我们的学习生涯。

而学生与家长对于英语的重视,其实主要还是因为学科本身属于三大主科之一,在高考中甚至占到150分,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孩子是否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

但同样的,英语这门学科也同样饱受着很大的争议,很多人都不止一次听到家长们建议将英语取消、或者将英语排出高考这样的讨论。

浙大郑强教授谈英语演讲(英语遇冷成定局)(1)

浙大的郑强教授:不要将英语看得那么重

浙江大学的郑强教授曾经因为一次演讲而火出了圈,他在演讲中表示:英语耗费了国人太多的时间,并且国人在教育的过程中对于英语的重视有些夸张,而这种做法反而体现出了民族的不自信。

此言一出,便引起了家长们的热议,而听完浙大郑强教授的理由以后,家长们观点也呈现出了两极分化。

浙大郑强教授谈英语演讲(英语遇冷成定局)(2)

◆支持的家长:

选择支持的家长,大多是觉得我们对于英语的重视有些过度,家长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涯中,为英语这门学科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与精力,甚至是送到专门的外国语学校或者国际学校来让孩子更好的学习英语。

此外英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不是非常广泛,除了搞科研或者是外企等工作者,很多学生在毕业后并没有什么使用英语的机会,而从小到大花费的时间又是这么长久,整体而言有些浪费。

并且语言的学习除了努力还有一部分天赋,某些同学确实对英语并不拿手,怎么样都无法掌握到窍门。

浙大郑强教授谈英语演讲(英语遇冷成定局)(3)

但英语在高考中又至关重要,每年都有相当多的同学因为英语成绩的不理想,而错失了理想的大学,甚至是无缘大学,这就格外可惜。

◆反对的家长:

同样反对郑教授言论的家长也并不在少数。

在他们看来,首先英语是全世界的通用语言,各种论文的书写或者是国际答卷的发表,都是用英语来进行,如果不学好英语,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跟得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或者掌握先进的知识,这对于国家的发展是没有好处的。

浙大郑强教授谈英语演讲(英语遇冷成定局)(4)

而对于个人来说,如果想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英语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语言。

并且在学生们就业的过程中,无论使不使用得到英语很多招聘单位,都把英语的等级考试或者是英语的使用作为一种条件,没有达到要求才可以进入到下一关。

上海将英语踢出小学期末考,难道英语“遇冷”成定局?

在越来越多的家长要求将英语排除高考之后,大家意外的发现,上海市发布的通知中显示小学的期末考试中,五年级一下的学生是可以不再进行英语考试的。

浙大郑强教授谈英语演讲(英语遇冷成定局)(5)

而除了上海以外,还有部分省份已经将中考英语分数下降为100分了,这在很大程度上确实减轻了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可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其他薄弱的科目上进行提高。

由于以上种种措施,让很多家长们愈加坚信英语在未来一定会遇冷,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英语遇冷已是“板上钉钉”?并不是,教育部对此给出解释

英语的改革是不可挡的,但是英语的取消是很难实现的。

而如何改革英语的考试,教育部也给出了一些回应,表示短时间内英语在高考中的占比是不会变的,但其中的比率会有一些调整,变得更加符合当前的发展需要。

浙大郑强教授谈英语演讲(英语遇冷成定局)(6)

这样很多同学们,尤其是高三学生们松了一口气,毕竟之前学习了这么久,并且为英语考试准备了这么多,如果一下子取消英语,那就是平白浪费时间,对于英语好的同学也不太公平。

正视英语,才能在调整中站稳脚步

无论怎么样改革,目前来看,同学们都需要摆正自己的心态,重视对待英语,不要被这些消息所影响到。

而要想在英语上拿到好的成绩,除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和积累,还有一些小窍门。

浙大郑强教授谈英语演讲(英语遇冷成定局)(7)

我们都知道学习英语有一个比较悬的状态就是感觉,而语感在英语学习中起到的作用那是举足轻重,比如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你不知道正确答案,但是你看到那段话你就能感觉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平时坚持每天阅读,努力的掌握各种对话的语法和说话方式、习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同学们的语感了。

总结:

英语对于很多同学都是短板,所以取消英语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期盼的,但这种变革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够有结果的,对于目前来说这类同学还是要端正好态度,努力的学习英语,提高自己的水平,为了高考努力备战,争取考到心仪的学校。

今日话题:你怎么看待英语在考试中的地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