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蓝谷是否有发展机会(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是座怎样的)

青岛蓝谷已现“城”的雏形——

登高望远,在依山傍海的背景之下,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天津大学青岛海洋研究院、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德生物医药技术产业园、滨海公园等次第铺陈,一个个高耸的吊塔似乎在丈量着这片年轻城区崛起的高度,穿梭而过的轻轨线则勾画出一片新城的现代气象……

时间指向2018年,在过去分分秒秒的岁月长链中,这片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城,从亘古荒滩中走来,仅用6年时间就在鳌山湾畔勾勒出科技之城、人文之城和宜居之城的雏形。

并且在2018年,青岛蓝谷又迎来历史性时刻:亲临青岛蓝谷视察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而在一年前,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青岛蓝谷等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青岛蓝谷正式入列国家规划。

青岛蓝谷是否有发展机会(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是座怎样的)(1)

青岛蓝谷是否有发展机会(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是座怎样的)(2)

  • 青岛蓝谷,因势而谋的应时之作。
  • 青岛蓝谷,以海洋科技为名的希望之地。
  • 可以预期,这里也必将是宜居宜业的凤翔之城。

科技之城

海洋科技,山东半岛逐梦深蓝的“利刃”。青岛有着手执这柄“利刃”的自信——这里是全国海洋科技的发源地,这里也是我国蓝色产业浪潮的发源地,集聚着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70%以上的涉海两院院士——“龙头”地位不言而喻。

而位居青岛东部这片陆域面积21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25平方公里的滨海区域,恰好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而且有着足够空间来统筹青岛、山东乃至全国、世界的“海洋资源”。

昂起“龙头”,青岛蓝谷随之浮出水面——在原始的、自然的底色上,建设一座海洋科技新城。

“一三五”发展战略勾勒出这片海洋科技新城的蓝图:“一”即打造“国际海洋创新高地”这一总体目标,“三”即“海洋创新要素集聚区、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生态区”三大功能定位,“五”即“海洋科技研发中心、海洋成果孵化和交易中心、海洋新兴产业培育中心、蓝色教育文化和人才集聚中心、蓝色旅游和健康养生中心”五大中心。

历经6年建设,青岛蓝谷冠以“海洋科技新城”的称号,已然当之无愧。

青岛蓝谷是否有发展机会(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是座怎样的)(3)

在这里,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堪称“王牌”。作为我国唯一试点运行的国家实验室,这里是履行海洋强国战略的桥头堡,开展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依托青岛、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建设国际一流的综合性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和开放式协同创新平台。

而且,国家深海基地、国家海洋设备质检中心等20余个“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台已进驻青岛蓝谷。

高端项目集聚,创业创新人才自然会趋之若鹜。“抓平台、引项目、聚人才,创新创业要素快速集聚,青岛蓝谷打造一处围绕科技发展的‘创业天堂’。”青岛蓝谷管理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目前,青岛蓝谷通过整合资源,已建设各类孵化载体240余万平方米。获批海洋水下设备试验与检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等9家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海洋腐蚀与防护重点实验室、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等12家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青岛市海洋信息感知与传输重点实验室、海洋信息工程实验室等10家市级科研创新平台,高性能科学计算与系统仿真、海洋设备检验检测、深海技术装备等5个公共研发平台,成为蓝谷创新引领的重要“策源地”。

显然,青岛蓝谷正在朝着海洋经济发展的智库和人才技术创新基地阔步前行。

并且,青岛蓝谷正以更为开放的全球视野谋篇布局:支持各类研发平台、高等院校、科技型企业开展多种方式的国内外科技合作交流。

青岛蓝谷是否有发展机会(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是座怎样的)(4)

目前,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与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等世界海洋强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与印尼、马来西亚等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海洋研究机构开展合作,规划建设五大海外研究中心,构建起全球协同创新网络;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与德国、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世界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办学和科研攻关……

根据青岛蓝谷行动计划纲要,2020年,这里将集聚涉海高端科研机构28家,建成各类海洋研发平台100个。

一幅宏大的科技新城画卷,已在曾是人迹杳杳的荒滩上铺展开来。

宜居之城

曾几何时,一座城市的建设,就如一个庞然大物,吃掉土地,吃掉资源。

山、海、岛、泉、滩……青岛蓝谷的自然禀赋令人艳羡,其城市建设之路绝不能再走“钢铁水泥森林”的老路!

根据规划,到2020年,青岛蓝谷常住人口要达到20万人,绿化覆盖率超过65%,绿色出行占比达到70%以上,建成区建筑与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区清洁能源占比达到100%,人居环境评价达到优级。

这样的描述足以令人对其宜居指数充满期待。

青岛蓝谷是否有发展机会(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是座怎样的)(5)

在过去6年的建设中,青岛蓝谷聚焦生态宜居之城建设,一以贯之地坚守以人为本的宜居理念,阳光、海浪、沙滩、绿地在这片新城里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城市功能亦是日趋丰富与完善。

目前,十九中连接线、莱青路、山大北路等25条道路建成通车,构建起青岛蓝谷的路网大框架。而且,滨海公路拓宽工程南段已是一路风景,柴岛路已打造完成最美6公里风景线,“隐身”于地下的综合管廊建设工程已完成5.9公里,曾经的普通渔村和荒凉海滩正在蝶变成为“城市阳台”,滨海公园一、二期2.3公里的海岸线已成为滨海景观长廊……

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业已启动,青岛十九中、嘉峪关小学蓝谷分校、山大附小及幼儿园启用招生,青岛二中蓝谷中学、山大附属中学加快建设,德国中学、新东方国际学校正式落户,青岛市中心医疗集团蓝谷医院揭牌启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落户,7-11试点店、青岛出版集团蓝谷BC书店、英派斯健身俱乐部等先期进驻,集纳商业综合体、商务楼、高端酒店等元素的中央商务区建设也提上日程……

青岛蓝谷是否有发展机会(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是座怎样的)(6)

而且,这片新城通过轻轨11号线与市区形成25分钟车程的联动,可以实现公共自行车与公交、轻轨及重要交通节点的无缝衔接。

“对标国际标准,突出宜业宜居的城市品质,蓝谷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综合功能,提升区域承载力,努力打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蓝谷标杆”。”青岛蓝谷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对此表示。

而在未来,一系列行动计划将陆续启动。

青山绿水计划将在这里实施:滨海公园、景观河道、城市绿地、生态湿地和防护林形成一体,海绵城市建设、综合管廊建设、污水主干管网工程、垃圾分类收集系统等加快建设;

绿色交通体系建设计划将在这里启动:建成低能耗、低污染、低占地和高覆盖、高效率、高品质的城市绿色交通发展典范,形成“自行车 公交 有轨 轻轨”的绿色出行模式;

新能源应用示范区打造计划将在这里试点:建立以天然气为主体,海水源、土壤源、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热源为补充的能源结构体系;

健康养生资源有效开发计划将在这里落地;规划建设3-5个高端海洋旅游、健康养生设施和酒店,高品质海洋旅游和健康养生项目达到10个以上……

可以感受到,青岛蓝谷的建筑是绿色生态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青岛蓝谷要将诗意栖居的生态宜居蓝图落笔于现实之境,其未来愈发值得关注与期待。

人文之城

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是区别于其他城市最为显著的标识,也是“人文之城”的魅力之源。

作为一片几乎在一张白纸上画图的新城,青岛蓝谷是以怎样的“自家特色”标注一片新城的文化之魅?

毋庸置疑,教育布局、名校云集的蓝谷现状已然为这里“奠基”了书香与人文之基,也为这里积淀下由内而生的人文气息。

青岛蓝谷是否有发展机会(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是座怎样的)(7)

随着山东大学青岛校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中央美院等20余所高等院校区或研究院,以及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重大科研平合相继落户此地,全职或柔性引进各类人才已达4700余人,在引进的人才中,国家级、省级各类高层次人才200余人,博士或具有正高职称人才约占总人才的三分之一。

高等院校、重大科研平台的集聚,既是人才的一种发散,又是人才的一种引力。由此而衍生的显性与隐性价值将为这片城区的“未来样子”铺陈下人文底色。

而作为人才集聚之地,必然要与之相适应的“配套”。

在青岛蓝谷的规划中,这里要建设人文新城——以青岛蓝谷驻地鳌山卫的海洋历史文化底蕴为基础,这片新城的建设将突出海洋特色,弘扬海洋文化,彰显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勇立潮头、同舟共济的蓝谷人文精神。

实施蓝谷滨海景观整治工程,打造独具蓝谷特色的地标性海滨景观,建设海洋科技文化馆、海洋文化艺术中心、海洋博物馆、海洋体育休闲基地、水下考古基地等新型海洋科技人文设施,吸收现代海洋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道路命名、城市景观设计、艺术雕塑建造等各个方面。

与此同时,蓝谷海洋月、国际海洋科技展览会、海洋国际高峰论坛、国际休闲渔业博览会等涉海文、体、娱、商等活动将轮番上演,演绎海洋之精彩、蓝谷之魅力。

这里要建设新型人文社区——围绕建设国际一流的滨海生态新城,全面完成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一批生态、文化和社会事业标志性项目,打造一批功能完善、宜居宜业、幸福和谐的新型生态人文社区。

统筹建立新型人文社区建设标准体系,科学规划社区布局,打造“文化社区、健康社区、品质社区”。

统筹推进社区文化设施建设,配建社区大学、礼堂、剧院、文化长廊、中小学幼儿园等文化设施,塑造社区人文环境,提升社区文化品位。

统筹推进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引进高端医疗机构,提升现有医疗设施水平,打造以社区医疗和预防保健为基础、高端医疗为支撑的医疗卫生体系,建立健全社区居民健康档案。

统筹推进便民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便民大厅,配套邻里中心、书店、社区养老、休闲体育、餐饮娱乐、商贸购物、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生活需求,让社区居民共享蓝谷开发建设成果。

这里要打造智慧新城——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精细化管理提升现代化城市管理与服务水平。

青岛蓝谷是否有发展机会(即墨鳌山湾畔的青岛蓝谷是座怎样的)(8)

建立以城市居民和企业为对象、以互联网为基础、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的“一站式”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

搭建成本集约、服务智能、管理高效的城市管理、城市安全和应急指挥等维护城市稳定的信息化平台。

集成各种交通网络模式、服务提供商、车辆与用户,建立有效、实用的智能交通模式。

……

城市的存在和发展,最终是为了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看似是一个哲学意义上的终极目标,却是城市得以长期存续的根本依据。

展望未来,蓝图徐徐展开,这一终极目标将在青岛蓝谷的建设中一一书写,从而形成独有的城市温度,在鳌山湾畔闪耀世界。

(张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