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四种食物不能乱吃(做好这些谨防酵米面食物中毒)

编者按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酸汤子”中毒事件引发关注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酸汤子食材为中毒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这四种食物不能乱吃?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这四种食物不能乱吃(做好这些谨防酵米面食物中毒)

这四种食物不能乱吃

编者按

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酸汤子”中毒事件引发关注。经当地警方调查得知,酸汤子食材为中毒家庭成员自制,且在冰箱中冷冻近一年时间,疑似该食材引发食物中毒。根据黑龙江省卫健委食品处发布的消息,鸡西食物中毒事件经流行病学调查和疾控中心采样检测后,在玉米面中检出高浓度米酵菌酸,同时在患者胃液中亦有检出,初步定性为由椰毒假单胞菌污染产生米酵菌酸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椰毒假单胞菌耐热性极强,即使用100℃的开水煮沸或用高压锅蒸煮也不能破坏其毒性,进食后即可引起中毒,对人体的肝、肾、心、脑等重要器官均能产生严重损害。目前,我国标准只有GB 7096-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用菌及其制品》标准规定银耳及其银耳制品中米酵菌酸的限量为≤0.25mg/kg,其他食品中米酵菌酸暂无限量要求。

为引导广大消费者健康安全饮食,避免类似悲剧事件发生,特作如下提示——

天气炎热、潮湿,食品贮存不当变质,易引起米酵菌酸中毒。引起中毒的主要食品为发酵玉米面制品、变质银耳及其他变质淀粉类(糯米、小米、高粱和马铃薯粉等)制品。我国近几年发生的中毒事件大部分与某些地方特色食品有关,北方以酵米面制作的臭碴子、酸汤子、格格豆等为主,南方多以酵米面制作的汤圆和以糯米泡制后做成的吊浆粑、河粉等食品为主。

这些食品的制作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发酵或浸泡,一旦被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污染,稍不注意,就容易引起中毒。目前对米酵菌酸尚无特效解毒药物,一旦中毒,病死率高达40%~100%。

选择正规渠道。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留意产品感官性状和保质期。在选购河粉、肠粉(卷粉)、陈村粉、粿条、米线(米粉)、濑粉等发酵米面制品时,尤其是散装销售的,要现场查看产品原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条件是否符合包装标示要求。食品经营者购进相关产品时,要严格落实经营者主体责任,做好进货查验及索证索票工作,确保来源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冷藏保存并在保质期内销售完毕;应当在储存位置标明食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及联系方式等。

家庭制作后冷藏储存并及时食用。要冷藏储存且应在当天食用完。泡发木耳、银耳前应检查其感官性状,发现受潮变质的不应食用;泡发木耳、银耳时间不宜过长,泡发后应及时加工食用;不能食用隔天泡制加工的银耳、木耳及其制品;不要采食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鲜木耳。制备发酵面米食品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要保证食物无异味产生,一旦发现粉红、绿、黄绿、黑等各色霉斑,就不能食用;磨浆后要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贮藏要通风、防潮、防尘。

出现可疑症状立即就诊。米酵菌酸毒素引起的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为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少尿、意识不清、烦躁不安、惊厥、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如果怀疑发生疑似中毒,应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尽快催吐,排出胃内容物,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和对机体的损伤,并及时送医院救治,对症治疗。

来源: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来源: 中国市场监管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