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写下出师表后怎么样了(前出师表中隐藏蜀汉败亡的秘密)

文 | 江隐龙“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诸葛亮写下出师表后怎么样了?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诸葛亮写下出师表后怎么样了(前出师表中隐藏蜀汉败亡的秘密)

诸葛亮写下出师表后怎么样了

文 | 江隐龙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

作为唐宋两朝最著名的诗人之一,杜甫与陆游均对诸葛亮推崇备至。这或许跟二人所处的时代背景有关:杜甫历经安史之乱,目睹了唐朝由盛极之世转向“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悲凉景象;而陆游历经宋室南渡,北伐中原的梦想一直萦绕在其心怀——这一切,又与曾经那个以“复兴汉室、还于故都”为己任的诸葛亮的生平何其相似。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与陆游的诗作中均有“出师”二字,诸葛亮一生最为出名的作品,也正是前后两份《出师表》。表,是中国古代朝臣写给皇帝的呈文之一,汉朝这一类呈文大致分为章、奏、表、议四类,刘勰《文心雕龙》中对此解释为“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以得知表多表达臣对君的忠诚与希望,其内容也大多动情。除诸葛亮《出师表》外,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另一份表为李密写给晋武帝司马炎的《陈情表》。巧合的是,李密也是蜀汉官员,其师还是坚决反对诸葛亮北伐的谯周,《出师表》与《陈情表》这两份表中的千古绝调居然同出于蜀汉人之手,不能不说是一个巧合。

独自献了出师表,孔明不啰嗦,一心要拿凉州

南宋赵与时在《宾退录》中曾提到过这两份表:“读诸葛孔明《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也;读李密《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也;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后两篇文章按下不提,在后人心中《出师表》的确是忠臣之论的代表,其中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之句,更让读者无不叹惋。然而,抛开诸葛亮文辞中的恳切与悲壮,前后两份《出师表》中也的确隐藏了蜀汉政权在诸葛亮摄政时代所面临的困境与危机——从某种层面讲,正是《出师表》字里行间所隐藏的这种危机,最终缔造了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剧。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这一危机,便是蜀汉政权在后刘备时代所发生的朝廷派系之争。尽管这一争斗没有激化成曹魏“高平陵事变”,也比不上孙吴“二宫之争”来得那般血腥凶残,但却深切影响到了蜀汉的国运以用三国时代后期战略格局的走向。

先帝创业未半而花光预算

在分析诸葛亮《出师表》之前,首先要了解一下蜀汉朝臣的构成情况。蜀汉的建立是在刘备夺取刘璋益州的基础之上建立的,刘璋之位继承自其父刘焉,而身为鲁恭王之后的刘焉同样非益州人士——东汉未年,益州刺史郄俭暴虐无道,刘焉借此向汉帝进议曰“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并自请为益州牧,益州由此进入刘焉父子统治时代。

刘室三牧:刘虞(幽州牧)、刘表(荆州牧)、刘焉(益州牧)

刘焉父子本非出于益州,自然也并不刻意选用益州人士。当时中原离乱,关中、荆州数万流民因躲避战火而进入益州,这里也包含了不少能人异士。刘焉将这一批流民整编为军队,号“东州兵”;而其中的人才则请入朝廷,这些外来人与益州本土的官员相对,渐渐形成了东州派系。由此,在刘备入蜀之前,益州的朝廷便已经分裂成外来的东州派系与本土的益州派系,彼此之间矛盾不时激化。总体而言,刘焉父子倚重于东州派系,益州派系则常年处于弱势地位。

老版《三国》里的刘备与刘璋

建安十七年(212年)刘备正式与刘璋决裂,短短两年后便平定益州,于是益州朝臣的派系也由此变得更为复杂。除了刘焉父子时代的东州派系与益州派系,刘备还带来了旧部派系与荆州派系,益州朝廷的官员构成也由此更为复杂。刘备戎马半生,至益州平定时已经五十三岁,经过数十年寄人篱下的流亡生涯,身边追随的旧部已然不多,以关羽、张飞、赵云等名将为代表。襄樊之战后关羽身死,夷陵之战中张飞亦亡,直到刘备白帝城托孤之时,旧部已然星散,完全没有组成派系的力量了,所以蜀汉政权在后刘备时代,其派系主要有三:荆州派系、东州派系与益州派系。

刘备的五虎大将过早陨落,只剩赵云老迈年高

早在刘备之前,因刘焉过于依重东州派系便曾酿成益州派系的任岐、贾龙直接的反叛,刘备想要巩固蜀汉,其第一要务便是平衡好这三大派系之间的关系。只是时不我待,刘备于夷陵之战后旋即病逝,在托孤前将大权赋予了诸葛亮与李严,而这两人正是荆州派系与益州派系的代表人物。

新版三国中的李严

然而很快诸葛亮与李严这两个托孤大臣之间便发生了政斗——这也几乎是三国时期不可避免的通例。曹丕的托孤大臣曹爽和司马懿之间、孙权的托孤大臣诸葛恪和孙峻之间,均爆发过你死我活的政斗,相比之下李严只是被诸葛亮上书“辄解平任,免官禄、节传、印绶、符策,削其爵土”而被废为平民,其结局相较于曹爽与诸葛恪,已然算留有善终。诸葛亮如此打压身为东州派系之首的李严,那是否启用了东州派系的其它其它官员呢?言及于此,可以将视线回归到《出师表》了。

诸葛亮怒目

表以陈情,《出师表》固然也以陈北伐之情为引,但其主要内容却更是诸葛亮对于朝臣的任用与安排。前《出师表》诸葛亮“举荐”了四人,分别是郭攸之,南阳人;费祎,江夏人;董允,南郡人;向宠,襄阳人——这其中,郭攸之、董允、向宠均为荆州派系,费祎则是东州派系中的荆州人士。除前《出师表》中举荐之人外,诸葛亮所重用的马谡、蒋琬、陈震等亦均为荆州派系,其用人之偏已颇为明显。不难看出,前《出师表》中虽然言辞恳切,但诸葛亮在选人用人上以私废公之处已溢于言表,这一作法无疑为蜀汉的败亡埋下了祸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