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

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1)

导语

IN

"

1、依托于湾区区位优势对于东莞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东莞城市面貌快速改善和城市品质的提升,东莞的产业升级如何呼应城市价值的体现

2、针对临深、滨海湾、水乡、松山湖四大东莞当下最热门的片区进行研究剖析,了解他们的产业升级发展路径有何亮点?

"

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2)

临深片区

临深片区主要以塘厦、凤岗、清溪、樟木头为代表。由于紧邻深圳,在承接深圳资源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迅速带动自身发展。

01

片区概况

临深片区位于市域东南部,包括塘厦、清溪、凤岗、樟木头四镇,总面积469.5平方公里,占东莞全市总面积的19%。2019年上半年数据,临深镇区的经济实力跻身东莞前列,其中塘厦、凤岗、清溪分别位居全市第6、10、11名。

02

片区规划

相比于松山湖、水乡新城、滨海等设有管委会的片区,临深片区则被确定为以核心镇为中心。在东莞新一轮总规中,将塘厦定位为东南组团的组团中心,这一定位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重点突破,形成优势扩散效应,带动东南组团的全面发展。

03

产业布局

临深片区规划定位为对接深圳的现代产业发展集聚区、区域商务和休闲旅游中心,积极对接深圳的优质产业、技术与资本,重点围绕新型材料、高端制造、智能装备、智能硬件等新兴产业,不断引进培育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企业。

04

产业基础

临深片区四镇产业结构较为相似,基本以电子信息加工制造产业为主,但整体发展水平仍比较初始,产业发展模式承接性明显。

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3)

塘厦镇

PART/01

  • 产业基础:构建起以“三电”(电子信息、电源、家用电器)为支柱的传统制造业
  • 整体竞争力:强
  • 发展特点:产业集聚明显,产业链条完整,但研发能力较弱,产品知名度不高,偏加工制造

樟木头镇

PART/02

  • 产业基础:进一步壮大塑胶产业,打造中国“塑胶产业重镇”
  • 整体竞争力:较强
  • 发展特点:以特色性产业为发展主导,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竞争力突出但发展水平稍低

清溪镇

PART/03

  • 产业基础:以光电通讯产业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 整体竞争力:较强
  • 发展特点:以特色性产业为发展主导,产业结构单一,主导产业竞争力突出但发展水平稍低

凤岗镇

PART/04

  • 产业基础:凤岗镇已形成服装服饰产业、机电产业、家具产业等现代产业体系
  • 整体竞争力:强
  • 发展特点:产业集聚明显,产业链条完整,但研发能力较弱,产品知名度不高,偏加工制造

05

发展瓶颈

代表镇区产业发展基本受制于历史发展导致的产业结构初级技术含量低、经济发展模式粗放、企业发展模式落后等问题。

1. 创新能力不足:主要是纺织品、服装、鞋类、玩具以及家电、电器元件、机电产品等偏低端制造,产业技术含量低

2. 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属于制造业的中游,单位产值税收低,产品附加值不高,替代性强。

3. 资金投入短缺:基本以中小型制造企业为主的情况下,企业长期缺乏技术研发的资金支持,进一步制约了产业的更新迭代。

4. 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产业占比较高而且整体发展水平仍偏低,长期以初级制造业为主,三产业除房地产外无特点亮点。

5. 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体现为工业布局分散零乱,投资分散、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

6.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普遍存在“小、散、弱”的问题。大多民营企业从家庭作坊起家,在企业规模增长的同时,仍然维持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大多企业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4)

06

发展思路

东南临深片通过内部积极的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品质提升等举措,打造深莞惠合作的先行区和桥头堡。

产业结构调整

PART/01

  • 凤岗通过推进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平台、倍增计划等“3 1 1”重点工作,众多优质项目、产业平台正在积极推进。
  • 曾经被称为“小香港”的樟木头镇,近年来则致力于经济结构转型,投资结构加快转换。
  • 塘厦镇经济依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这得益于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

重视招商引资

PART/02

凤岗镇“京东·都市人工智能产业新城”等超级大项目的落地,塘厦镇投资45亿元的蓝思科技项目以生产与智能手机、电脑、汽车等相配套的高精密金属零部件产品为主,清溪镇与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共建“大湾区·清溪科技生态镇”,临深片镇区纷纷强化龙头示范项目引领作用。

推进城市更新

PART/03

清溪积极推动米德兰412亩旧厂房等项目整体改造方案,将其打造为城市更新、统筹发展、产业升级的典型成功案例。塘厦必须以“三旧”改造为抓手,通过政府收购、空间腾挪、合作开发、利益共享等方式整合资源。凤岗将切实加强“三旧”改造和土地统筹力度,发挥镇村的主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实行镇村合作分利机制,不断加快“三旧”改造步伐。

提升城市品质

PART/04

近年来,清溪提出了“四通八达”工程,即抓住在清溪及周边设有4处高速公路枢纽互通和8个高速出入口的机遇。凤岗今年初启动“3 1”重点工程项目,未来5年将再投入9.5亿元,全面完善该镇交通路网。塘厦提出了“一城两园三区”的发展思路,对镇内功能分区进行了布局。

07

升级路径总结

升级路径思路总结分析:临深镇区产业升级路径集中在产业规划和城市空间更新两个方面开展实施。

1、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路径

  • 科学规划产业发展路径:继续做好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并规划好战略新兴产业,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巩固壮大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发展提升一批具有行业引领地位的创新型企业,培育打造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未来型企业。
  • 城市更新推动产业升级:利用“工改工”、“工改商”、“工改居”政策,加快旧村、旧厂房的拆建改造,加大城市空间和土地资源的整合力度,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和城市品质。

2、城市更新推动产业升级

  • 城市更新提高产业空间承载力:实施“工改工”、商服和住宅项目,进一步强化招商引资载体资源统筹使用力度,拓展凤岗镇产业发展新空间,加快京东都市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天安数码城项目、都市丽人智能产业园项目等3个产业转型升级基地项目建设进度。
  • “一带多点”核心产业规划理念:依托科苑城、沙湖、平山、莆心湖、石鼓等产业区构成的“一带多点”发展带,推动“倍增计划”企业的实施。做大做强科苑城精密机械、机电产品、航空军用飞机部件及新工艺的生产等高新产业,推动塘厦通讯电子产业链、汽车电子产业链、航空电子产业链3大产业链的发展。

滨海湾片区

东莞滨海湾新区统筹区为滨海湾片区,包含厚街、虎门、沙田、长安四镇和东莞港“四镇一港”

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5)

01

新区概况

滨海湾片区是东莞工业最发达的地区,拥有长安智能手机、虎门服装商贸、厚街家居会展、沙田临港工业等多个特色化传统产业集群,片区2018年生产总值共1840亿,占东莞市22.2%。

02

新区规划

滨海湾新区由交椅湾、沙角半岛和威远岛三大板块组成,是东莞滨海片区的核心区和引领区。新区规划总面积83.2平方公里,其中现状陆域面积51.8平方公里,规划建成后陆域面积60.3平方公里(含填海造地形成的5.88平方公里)。

03

产业布局

新区2019年完成投资55.65亿元, OPPO智能制造中心、紫光芯云产业城、欧菲光电影像产业、正中创新综合体等省重点项目陆续动工。虎门港综保区一期工程通过正式验收,2020年计划完成投资66.8亿元,同比增长19.3%。

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6)

04

发展瓶颈

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PART/01

片区四镇整体仍以传统制造业为基础和主导发展模式,在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如何呼应?

片区产业空间规划缺失

PART/02

滨海湾片区四镇因城镇规划历史原因,缺乏区域发展生态示范区域和现代化基建等配套设施规划。

产业如何联动接力发展

PART/03

缺乏产业项目落地集聚示范区,产业载体空间分布混乱,没有形成强大的产业招商引力。

05

发展思路

战略定位

PART/01

新区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特色平台、珠三角核心区融合发展战略节点、东莞高质量发展创新引擎、滨海生态宜居智慧新城”的战略定位。

发展格局

PART/02

确立了“一廊两轴三板块”空间格局、“一廊三绿心三水系”生态格局。

产业定位

PART/03

明确了“集聚高端制造业总部、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基地”三大产业定位,以人工智能、生命健康、高端电子信息技术、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

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7)

06

主要升级路径措施

空间规划——滨海湾新区产业空间规划布局

威远岛

PART/01

重点发展AI、智慧城市及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金融科技、文化创意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功能。

沙角半岛

PART/02

以滨海湾站交通枢纽为核心,统筹推进片区城市更新,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研发中心、现代服务业等。

交椅湾

PART/03

依托优美的滨海环境,重点吸引科技型独角兽企业集中设立研发总部,打造以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和相关新兴产业为核心,以总部经济、科技研发等高端功能为引领的“产业之芯”。

07

升级路径思路总结分析

1、全面清晰的空间规划,明确的功能分区

2、精准的产业定位,方向性明确

3、注重基建配套设施打造

4、强调生态环境的营造

5、强势的产业资源导入,形成龙头效应

6、分门别类,细致完善的政策支持

水乡片区

概念规划范围:水乡片核心区五镇(中堂、道滘、望牛墩、麻涌、洪梅)

01

背景分析

片区概况

PART/01

水乡片位于东莞市西北角,区位于粤港澳大湾区腹地,北靠广州市,南接深圳市,是省级重点发展平台,是市委、市政府统筹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的试点功能区,总面积266平方公里。

新区规划

PART/02

作为水乡经济区的核心,水乡新城总面积约14.5平方公里,形成“一核两心串多点,一带一环拥九片”的空间结构。规划有由新型产业主导功能、商业商务主导功能、居住 新型产业主导功能、研发及综合功能区、创意及设计功能组成的5种单元主导区。

产业布局

PART/03

水乡新城产业发展将主要分为总部经济、国际商务、创新创意和综合服务四个方面。2019年累计签署16个项目合作协议,协议总投资达571.8亿元。投资约6000万元建设水乡科创中心,打造功能区首期启动区首个创新发展平台。

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8)

02

发展瓶颈

PART/01

经济发展水平低,产业规模小,关联度弱,配套能力差

片区各镇街普遍以初级制造业为产业基础(食品、电子、毛衣、五金、造纸、化工等传统制造业),整体产业发展水平低下,技术含量低,经济效益差。

PART/02

资源环境约束大

水乡片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约68平方公里,约占全市23.4%(镇街提供数据)。

PART/03

村级经济规模小,集中度高,扶贫村数量多

扶贫村数接近全市总量的一半,核心区目前有扶贫村40个,占东莞市扶贫村总数的44%。

03

发展思路

东莞的高水平崛起,在路径上包括优化存量培育优质增量两个方面。

水乡片无疑具有培育优质增量的资源和条件,应在充分挖掘水乡人文条件、区位优势及资源环境价值的基础上,以创新的功能、创新的产业、创新的空间打造东莞高水平崛起的特色优质增量,依托增量实现跨越式发展。

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9)

04

升级路径

产业再规划

PART/01

构建具有水乡特色的“12348”现代产业体系

  • “1”即以企业分等定级评价为总引领,科学匹配资源,加速动能调整,是实现水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 “2”即以“内外协同”为原则,通过对大湾区城市与五镇的现状进行深度分析,精准指引水乡产业发展方向;
  • “3”即聚焦“5G 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现代服务业”三个主导方向,打造融通发展、特色发展的水乡经济;
  • “4”即以“引领、示范、支撑、手段”为四大举措,确保产业协同规划落到实处;
  • “8”即形成8个新兴产业主题岛,构建增量产业,带动和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力量。

资源再挖掘

PART/02

突出水网、农田、文化的资源价值,挖掘资源优势

  • 镇与镇的统筹:以一体化空间打造为核心,在加强合作的同时注重各镇错位发展,构建组团式空间格局
  • 村与村的统筹:以利益平衡为切入点,统筹考虑村级资产的使用和空间资源的挖潜
  • 用地方面统筹:非建设用地与建设用地的统筹,通过做好非建设用地的环境本底,提升建设用地的开发效益

空间再塑造

PART/03

在空间组织上——从沿路粗放式发展走向以水系和轨道站点为核心的精致发展

  • 以水系和轨道交通为核心,倡导绿色出行,建设水上公交网络。
  • 以水系和轨道线网为脉络引导城乡格局,建设蓝、绿渗透的网络化水乡空间体系,包括网络联系、蓝-绿廊道、城市功能组团等。
  • 以水系和轨道站点为依托实施大分散、小集中的开发,水乡片各镇中心区、交通枢纽地区需要“强心”,提高建设标准,推进精致城镇建设,广大农村地区则进行整合梳理,通过创新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商务等产业再现昔日水乡风貌。

经济再融合

PART/04

以特色经济为引领,实现融合发展

  • 实现经济、环境、文化的协调发展
  • 实现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
  • 在统筹规划前提下适度放权,形成整体功能协调、各镇积极发展的局面
  • 在开发主体上,主动引入战略投资者参与规划研究和实施,通过政府、企业、民间的互动,探索跨越式发展的地区开发模式

重大产业项目

PART/05

2019年8月,天安数码城(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公司——东莞市中堂天安数码城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安数码城”)以底价5648万元,拍下位于中堂槎滘村的地块,面积49764.83平方米。至此,水乡功能区首个天安数码城项目——天安·中堂智能生态小镇项目终于落地,项目规划总面积1380亩,计划投资200亿元。

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10)

天安·中堂智能生态小镇项目,规划总面积1380亩,计划投资200亿元,以“智能制造 ”为内核,项目将形成以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大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支柱,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配套的产业格局。

整体项目建成投产并达到正式运营后,预计引进企业2500家,聚集超5万名高端研发人才及中高技能型人才。

05

升级路径思路总结分析

1、拓空间:增强连片“工改工”市场动力

告别水乡五镇原先的发展滞后、“散乱污”传统产业,以此创新为统筹抓手,力争三年内推动近3000亩镇村工业园改造,全面带动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打造出一批产业高端、功能完善、运营专业的现代化产业园区,实现产业载体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2、强产业:规划新兴产业主题岛布局5G 智能制造、生命健康等产业

力争至2022年底,建立起片区统一的产业引入、扶持、服务及监管机制,成功招引一批先进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打造一批产学研平台,形成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气候。

3、重服务:提升服务效能打造“高效水乡”金字招牌

水乡管委会未来还将以“高效水乡”平台为基础,继续加入更多的功能模块,打通内部数据,让“高效水乡”平台成为水乡各项工作的“软件系统指挥部”。

4、绘蓝图:水乡五镇协同发展加强与大湾区城市合作共建

未来将全力优化五镇的民生服务体系,用好功能区惠民工程专项资金,针对功能区公共配套短板,鼓励五镇规划建设一批高水平的教育、医疗、文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快带动城市品质提升。

松山湖周边镇区

范围概念:广义上的松山湖功能区周边镇区包含石龙、寮步、大岭山、大朗、横沥、东坑、企石、石排、茶山9镇。

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11)

01

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

PART/01

松山湖本部区域可用土地已非常有限,即使合并生态园,总规划面积达到103平方公里,且生态园与松山湖空间上隔离,松山湖要加速科产城融合发展,乃至定位于城市副中心,必须统筹周边镇区,拓宽城市发展空间,并与深圳无缝对接,才能更有效吸引承接深圳产业溢出。

发展规划

PART/02

进一步在规划层面为片区统筹、融合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重点强化了园镇在产业、功能、交通、配套、空间、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的融合,同时将重要战略节点地区、园镇接壤区域等划定为特别政策地区,作为园镇融合的重点区域。

产业布局

PART/03

在产业融合领域上松山湖与周边六镇已形成了各自独立的优势产业集群,但产业关联度低创新联动不足,需聚焦产业协同分工和创新资源集聚,在园区和各镇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建设“4 1 N”的产业体系,利用自创区等政策载体以及现有产业园区,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园区创新资源外溢。

02

发展瓶颈

镇街各自为政 发展遭遇天花板

PART/01

周边镇基本上是平行关系,各自相对独立,缺乏统筹,在产业与创新资源布局、城市功能规划与城市设计、土地开发利用等方面缺乏上层统筹指导。园区和各镇融合互动、联动发展的层次不高,仅停留在局部合作、零星对接状态,道路交通、城市功能、生活配套等软硬环境不够协调,未能形成整体合力。

镇街发展水平落后 城镇面貌不佳

PART/02

各镇街早期的城镇建设,量大质低,在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环境提升,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配套,以及人才住房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短板。首先,高水平的交通网络尚未建立,难以支撑向更高水平发展。其次,园镇间道路体系缺乏整合,交通效率不高。第三,居住、服务配套的“双重错位”,难以留住高水平人才。

功能格局挑战—核心不强 缺乏分工

PART/03

松山湖(生态园)是东莞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对外开放合作、重点改革突破“四个走在前列”的重要载体,为周边镇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然而目前松山湖片区还存在核心不强、分工不清的问题,园区既未能更好地发挥创新引擎的核心功能,又未能更好地引领带动周边镇创新驱动发展。

产业基础薄弱 发展水平低下

PART/04

松山湖周边镇区基本以初级制造业为基础,甚至部分还有以农业等第一产业发展驱动,经济发展上基本没有形成类似于临深片区如塘厦、长安这样的产业强镇。薄弱的产业基础导致对如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人才等产业升级要素发展条件缺乏吸引力,严重影响片区整体产业升级,不利于承接松山湖高新区产业的外溢辐射。

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12)

03

发展思路

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聚合力:明确以“机制创新为保障、以重点领域为支撑、以重点区域为载体、以重点项目为抓手”的行动策略,推动松山湖片区统筹联动发展。

以机制创新为保障

PART/01

通过打破分散发展模式下的资源配置机制,重新构建以统筹为主导的更高效的发展模式,促进资源供给和需求在更广领域和范围内实现新的平衡。

创新投融资机制

PART/02

组建松山湖片区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的运作公司,积极参与松山湖片区城市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投资和科技、产业投资。

建立统筹联动组织架构和工作机制

PART/03

建立松山湖片区发展议事决策工作机制,形成松山湖片区一园六镇跨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完善园镇利益共享机制

PART/04

如涉及重大利益调整,由市委市政府综合考虑利益调整相关镇的重大贡献,构建好利益平衡机制,促成共建共享。

以重点领域为支撑

PART/05

以促进“产城人文”协调发展为主题,系统梳理和整合一园六镇的战略资源。

03

升级路径

PART/01

聚焦产业协同分工和创新资源集聚

在园区和各镇现有产业和园区的基础上,利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政策载体,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引导园区创新资源外溢,构建分工有序的一体化产业体系。

  • 充分发挥散裂中子源、各类新型研发机构、科技研发机构和院校的知识原始创新能力,引领片区在重点科研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 利用园区的科技创新资源,嫁接周边镇街的优质企业项目推动特色产业升级,形成产业价值链分工。其中园区以发展企业总部和科技研发服务业为主,引领构建“4 1”产业体系,打造创新引擎与策源地。
  • 六镇以建设示范园区和特色小镇为抓手,主动承接园区创新资源外溢,向产业价值链微笑曲线两端升级,带动纺织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转型,促进有限土地空间高效合理利用。

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13)

PART/02

聚焦空间整合与基础设施建设

创新空间建设模式,加强园镇分工,促进片区空间整合

  • 依托高铁、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 加强松山湖片区与广州、深圳、惠州等周边城市的交通联系,促进区域功能协作和创新要素流动
  • 加强一园六镇临界地区路网的互联互通,破除各自为政的制约,加快园镇间要素流动。
  • 以东莞火车站、松山湖北站、松山湖南站、寮步站等轨道交通站点为支撑,开展片区内部轨道交通规划建设以及TOD综合开发,创新城市更新模式,高效利用增量土地资源,逐步推动片区空间功能格局优化。

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14)

东莞东部产业发展规划(东莞四片区产业升级路径浅析)(15)

PART/03

聚焦创新人才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以留住人、吸引人、培养人为重点,逐步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 以强化住房配套,改善居住条件为重点,留住不同层次的就业、创业人才。
  • 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着手,在现有各镇公共服务设施的基础上,完善公共中心体系, 提升教育、医疗、文化休闲等领域的公共服务配套水平,将松山湖片区打造成为具有吸引力的创新、创业载体。
  • 以大学为核心,推动大学创新城等科研院校建设,完善片区新兴学科专业群,逐步改善人口素质结构。

04

升级路径思路总结分析

1、功能融合:周边镇依托传统优势产业,要主动承接园区创新资源外溢,与园区共同形成“创新核 创新轴 创新网”的区域创新格局。

2、产业融合:周边六镇作为园区的有力支撑,应依托原有传统优势产业,主动承接园区创新资源外溢,重点布局六大产业集群。

3、交通融合:梳理整合片区交通路网,构建高效一体的轨道交通网络、高快速路网与慢行交通网络,形成清晰的片区货运通道与客运走廊,实现高端要素在片区的自由流动。

4、配套融合:加强统筹谋划公共服务设施,构建片区完整的公共服务中心体系,大力推动片区住房、教育、医疗、康体设施建设,将松山湖片区建成东莞高品质宜居宜业样板区。

5、空间融合:松山湖片区要发挥组合优势,划定特别政策地区为园镇空间融合的先行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园镇空间融合。

6、生态环境融合:大力推动松山湖片区生态资源保护利用和环境协同治理,建立园镇协同、有序分工的工作机制,共同提升片区生态环境品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