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花鼓戏有多少年历史(为啥将天沔花鼓)

“听了花鼓戏的哟喂哟,害病不消吃的药!”在江汉平原,花鼓戏是最流行的戏曲,人们太爱花鼓戏了。

大家都知道,荆州花鼓戏是湖北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俗称“花鼓子”,也有叫“沔阳花鼓戏”、“天沔花鼓戏”的,后来又叫“荆州花鼓戏”。

对于为什么“天沔花鼓戏”改名“荆州花鼓戏”,是很多外行人不得解的谜团,在这里,小宝送上一篇文章,为大家答疑解惑!

关于“天沔花鼓”改名“荆州花鼓”的报告

行署:

我区群众深为喜爱的天沔花鼓戏,是湖北花鼓戏的一个流派,也是全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早在明末清初,它就以“鼓子词”这种曲艺为基础,吸取江汉平原丰富多彩的民歌、 民间小调熔铸于一炉应运而生, 而后又广泛吸收兄弟剧种姊妹艺术的表演艺术逐步形成, 距今约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辛亥革命时期,该剧种发展很快,活跃在江平原一带的花鼓小戏班多达数十个 。 但在国民党统治时期, 反动当局对于来自民间“土花鼓”、“讨饭戏” 百般轻贱,横加罪名,迫使许多艺人颠沛流离,到解放前夕,几乎连一个花鼓戏班也不存在了。

  • 解放以后,在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支持、指导下,被压抑的花鼓幼苗才得以复苏。

  • 1951年,部分花鼓艺人在沔阳仙桃镇组成复联楚剧团。

  • 1952年定居天门岳口镇。

  • 1953年用花鼓试排新编古装戏,并首次用一把京胡为只打锣鼓的花鼓垫过门。

  • 1953年,在剧团登记过程中,根据当时实际情況,经花鼓艺人座谈建议,由省戏剧工作室将该剧种正式定名为“天沔花鼓” ,复联楚剧团亦改名为天沔花鼓剧团 。

  • 1955年开始创设天沔花鼓的音乐曲牌。

随后潜江、沔阳、洪湖、监利等县,也先后成立花鼓剧团,同时挖掘整理和创作了一批剧目。

  • 为此,省文化局及有关先负责人,曾于1973年提出建议,可否将“天沔花鼓”改为“荆州花鼓”或“江汉花鼓”。

    • 粉碎“四人帮”后,在1978年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研究专业剧团剧种定向时,出席会议的我区各县文化局长也一致建议,将“天沔花鼓”改为“荆州花鼓”。

    • 嗣后,我们和《荆州报》都陆续接到许多群众来信来访,要求更改“天沔花鼓”的名称。

    • 最近,全区花鼓戏名老艺人及编剧、音乐工作者云集荆州,总结表演艺术,整理传统剧目,探讨艺术发展,他们又一直呼吁,要求将“天沔花鼓”改名“荆州花鼓”。并联名向地委领导写了建议信。

    根据以上情况,文化局党委对“天沔花鼓”改名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征求了在荆检査工作的省文化局长韩光表、省戏剧工作室主任梅少山等同志的意见,他们都表示赞同, 且希望尽早促成名称的更改。

    我们同意“天沔花鼓”改名“荆州花鼓”,其理由如下:

    改名有利于花鼓艺术的发展

    近几年来,天沔花鼓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目前,除天门、 沔阳、潜江、 监利、洪湖有专业花鼓剧团(队)外,全区广大农村社、队有职业、半职业及业余花鼓剧团二、三百个,从事花鼓事业的六千七百多人。经过广大花鼓戏工作者的努力,其音乐、唱腔更为丰富多彩。表演艺术亦日臻完善,早已打破原“天沔花鼓”的界线。“天沔”二字不但无法概括今日之花鼓的实际内容;而且因为冠以“天沔”二字,往往产生一些矛盾和误会,影响发展。何况现在打“天沔花鼓剧团”牌子的也只有天门县,其它专、业余剧团都用的是x x花鼓剧团,这容易使人误认为又是一个花鼓剧种,如改为“荆州花鼓”, 可以消除各地花鼓剧团的一些顾虑,使大家团结一致, 共同前进,促进艺术发展。

    改名有利于扩大剧种影响

    随着花鼓戏的发展,其流行范围远及我区京山、 中祥、 荆门、石首、公安、江陵及汉川、嘉鱼、蒲圻、汉阳等地,演出活动可达武汉、黄孝、 襄宜乃至湘豫等地,其剧目达三百多个,《花墙会》被搬上银幕,《十三款》、《家庭公案》等十多个剧目,相继录相、录音在全省、全国播放,其影响所及越来越大。

    荆州花鼓戏有多少年历史(为啥将天沔花鼓)(1)

    花墙会》剧照

    但外地观众对天、沔不大清楚,山东省京剧团想学演《站花墙》,在地图上到处都找不到天沔, 来湖北后才知道。而“荆州”在全国早负盛名,尽人皆知。再说,天沔花鼓戏本来就是诞生在荆州地区,现在活跃在江汉平原,也仍以我区为主。改名“荆州花鼓”既能扩大剧种影响,又符合实际情况,更能增添古“乡”古色之彩。

    改名符合戏曲名称变化的一般规律

    大凡戏曲随着艺术的发展都有一个名称变更的过程。如古老的汉剧,原名“楚调”,后称“汉调”。直到1914年底才定名“汉剧”。楚剧其最早根源是黄梅采茶戏,后称“黄孝花鼓”、“东路子花鼓”,1926年进入武汉后改名“楚剧”。年轻而影响颇著的“吉剧”,是60年代在曲艺“二人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于湖南省的长沙、衡阳、祁阳、常德、岳阳等各地路子花鼓,目前也统称为“湖南花鼓”。现在,把“天沔花鼓”改名“荆州花鼓”,剧种名称与源流相符,与地名一致,地方特点浓郁,是再恰当不过了。

    总之,“天沔花鼓”改为“荆州花鼓”,是广大花鼓工作者和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符合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意见,有利于花鼓艺术的发展。经研究,拟同意改名。

    特此报告。请予批示。

    湖北省荆州地区行政公署文化局

    1981年5月4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