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太浮躁有待归正 人生当如管宁割席

心太浮躁有待归正 人生当如管宁割席(1)

文:向尚瞰(读史专栏作家)

东汉末年,有两个读书人,一个叫管宁,一个叫华歆。他们在同一个地方读书,形影不离。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起锄草,忽然发现了一块金子。当时,管宁仍旧挥动锄头,视之若瓦石。而华歆却动心了,立刻就拾起金子看了看,才再把它扔掉。

又有一次,管宁和华歆一同坐在席上读书,忽然有坐着轿子的官员从门前经过,管宁照常读书,华歆却忍不住的放下了书本,跑出去看。管宁见华歆这样的不专心,又羡慕做官的人,再加上发现他见到了金子动心的事,就坚决的割开了并坐的席子,把座位分开,面色严肃的对华歆说:“从现在开始,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这个故事记载在《世说新语》里面,华歆的浮躁,见名利而动心,使管宁感到志趣不合,毅然与之断绝往来,一方面可见管宁志趣的高洁,另一方面又可见浮躁令人鄙视。

我们所处的世界——香车宝马、霓虹闪烁、美食靓女、别墅洋楼、万众瞩目的位子、大把大把眼花缭乱的票子、成堆成堆追星捧月的人群……

在这样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面对这一切,人们为利欲所驱使,便不能自制地浮躁起来,浮躁也便成了现代人的一种通病。

做学问的,坐不住冷板凳,总想凭借炒作,一举成名;经商的,不愿以诚为本,以信取人,总想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

浮躁是一种消极情绪,古人说“浮躁一分,到处便遭悔恨;诱惑二字,从来误尽英雄”。做学问也好,办企业也罢,都来不得半点浮躁。一个人浮躁,结果是个人受损,由于浮躁,有些人志大才疏,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愿做,到头来事业无成,四处碰壁;一个企业浮躁,结果是企业破产,由于浮躁,不少企业“叱咤风云三五年,轰然倒下三五月”。只有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才不会被浮躁所左右。

心太浮躁有待归正 人生当如管宁割席(2)

针对浮躁而言,“平平淡淡才是真”不失为一句金玉良言。其实,能够影响我们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我们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平和沉稳,脚踏实地。

戒掉浮躁是不容易的。首先要淡化自己的名利观。多一点清淡,就少一点浮躁。儒家最讲究治心。从孟子的“吾善养吾浩然正气”,到宋代理学家程颐、程灏,都主张清心寡欲,从内心加以修养。精神是人生的本源,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世界观。

孟子说过:“损忿之心蓄于方寸,自咎局量太小,不足以任天下之大事。”做人要志存高远,心无旁骛,不为利欲所动,一心扑在理想上,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为官者更应该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公心修炼自已,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不应去追求那些蝇头小利,跌了自已的身份。

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主张三种人生境界:

第一种境界为“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说必须站得高,看得远,选定自己的奋斗目标;

第二种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说一个人在认定自己的目标之后,就要刻苦学习,为实现目标奋力拼搏,即使衣带宽了,人渐瘦了,也始终不悔;

第三种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说经过千百次执着追求后,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忽然发现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就在眼前,成功正向你招手。

有了这三种境界,浮躁之心自然会远离我们而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