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

1985年2月1日10时,南京中山陵5号门口,站了一行人。

为首的是位身着绿色呢子将军服的老人。冬季的南京,天气还很湿冷。可老将军坚持站在这里,眼睛却一直眺望着远方。

大约二十分钟左右,几辆黑色轿车缓缓驶来。老将军的眼神一下子变得雪亮。他高兴地跟身边的人说:“终于到了。”

待车子停稳后,从中间一辆红旗轿车中走下来的,正是小平同志。

战友相见,分外亲切!两人紧紧握手后坐下来。小平同志关心地问起许世友写回忆录的事情。许世友答到:“我写回忆录是您批准的,我想了两句话,共14个字——戎马倥偬数十年,战斗一生谈笑间!

两位老人都是著名的开国元勋,而他们之间特殊的缘分,还要从八路军129师说起。

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1)

一、香城固大捷粉碎了日军的阴谋,也吸引了邓公的目光

许世友将军,是我国著名的开国上将,1905年出生于今天的河南省新县徐家洼。

他8岁出家入少林,因不堪受辱,杀了当地恶少后,16岁被迫参军,后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逐渐成长为我军的优秀指挥员。

1938年,邓小平被任命为八路军129师政治委员,129师下属的386旅,陈赓任旅长,许世友就是副旅长。

看过《亮剑》的朋友都了解,386旅一直是八路军的主力王牌,影视剧中的男主角李云龙,其实是以我军多个老帅为原型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韩先楚、王近山和许世友。

1939年初,日军集结三万兵力,对我八路军冀南根据地展开扫荡。冀南根据地位于华北平原南部。开春之前,植被稀疏,尤其寒冷。

面对敌人的地毯式扫荡,八路军的后勤补给和兵力集结、隐蔽都是很大的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世友找到陈赓说:“咱们不能再这么被敌人追着跑了,得想办法打一场漂亮的伏击,给队伍改善改善生活。”

陈赓非常赞同许世友的意见,上报给师部后,也得到刘、邓二人的认可。

通过情报部门的消息得知,当时,日军第十师团安田步兵中队和四十联队驻扎在威县,这是许世友的老对手。这支日军武器装备精良,战斗力很强,但同时,也好大喜功,骄傲自负。

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2)

2月9日下午,许世友命骑兵连迅速整装,做好战斗准备。作战前动员时,许世友告诉骑兵连的战士们:“晚饭特意给你们骑兵连每人多加一个馍。”每天只能吃个五分饱的战士一听,精神头立马上来了。

“但这馍不是白吃的,今晚你们奇袭威县的日军,动作要快,不可恋战,打完就跑。”

骑兵连按照许世友的部署,天黑后就秘密出发了。

果然不出许世友所料,日军一大早就追了出来。骑兵连成功地将敌人诱入,早已埋伏好的香城固伏击圈。

要说为啥埋伏在香城固,这可不是突发奇想的,许世友早已对这边的地形了如指掌。

此处是一个口袋型沙河古道,河道两边又都长满野生的柳树和枣树,西边还有一个山丘,这不都是是天然的掩护工事嘛。

算好时间,许世友命令688团在此处设下两个包围圈,他亲自坐镇688团指挥。敌人一踏进第一个伏击圈,他下令:“集中火力,给老子狠狠地揍。”机枪、手榴弹,一时间全部向包围圈里的日军砸去。

日军毫无心理准备,完全被打蒙了,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乱窜,一个大队长,当场被八路军击毙。

这段时间,八路军一直被日军追着打,好久没这么痛快地教训过敌人了。眼看战士们都打红了眼,许世友缺下令说:

“不要恋战,要始终跟敌人保持距离,不要形成胶着状态。”

不一会儿,日军的增援部队果然来了,许世友见日军上了当,立即命令688团佯装不敌,边打边撤。果然不出所料,所有日军都被吸引到我主力部队的大包围圈中,被我军一举歼灭。

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3)

香城固大捷,以少胜多,壮我军威,老蒋都对386旅,尤其是亲自指挥作战的许世友赞不绝口。

以前大家只知道许世友是个直肠子,急性子,这样的人作战也许勇敢,但往往缺乏耐心和智慧。可通过这一战,邓小平发现他粗中有细,有勇更有谋,是难得的将才。

从此,许世友非凡的作战指挥能力,令邓小平刮目相看,十分赏识。

二、邓公点将许世友,28天扫平越军,3个命令让越南永不翻身

打仗几十年,许世友将军少有败绩,但即便如此,他也有遗憾。朝鲜战争爆发后,他向毛主席积极请战入朝,但为了防止美军从青岛登陆进犯,主席命令他驻守青岛。

就这样,直到战争后期,在确认青岛没有危险的情况下,他才开赴朝鲜。但那时已经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

原以为廉颇老矣,一代名将就此隐退,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74岁的许世友被邓小平亲自点将挂帅。

接到命令的那一天,老将军特别兴奋。他跟小平同志道别时,板板正正地敬了一个军礼,大声说:“请党和人民放心,保证完成任务!”

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4)

越战分东西两条战线,许世友负责东线。经过缜密的战略分析,许世友决定使用“牛刀战法”。

有的部下不理解,为啥不坚持我军的老传,统打持久战?许世友笑着继续卖关子:“古话说得好,杀鸡焉用牛刀?但咱们这回就得用牛刀速战速决。”

1979年2月17日凌晨,许世友坐镇作战指挥室。当到达约定时间时,他声如洪钟一声令下:“全体注意,开火!”

随着他命令发出的一瞬间,我军炮火全面覆盖越军阵地。仅半小时的轰炸,越军阵地已基本瘫痪。

不久前黎笋还在国际上叫嚣,越南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而面对我军才刚开始三个小时的火炮攻击,就已招架不住,只能转攻为守。

之后装甲车和坦克群纷纷推进,解放军的降维式打击,让越军完全没有还手之力。仅短短十天时间,许世友已带领部队达到了谅山脚下,这可是进军首都河内的最后一道屏障。

按照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解放军占领谅山北部就算达到战略目的,必须撤军。

但看着墙上的作战地图,许世友认为要想巩固作战成果,解放军应该拿下首都河内。正在举棋不定之时,前线传来消息说:

为防止解放军跨过谅山,越军竟惨无人道地使用化学武器,我军伤亡很大。

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5)

许世友大为震怒:“这个黎笋欺人太甚!看来仅仅打败他不够,要打疼他,打服他。”

许世友随即命令部队,继续向河内推进。”就这样,短短28天,中国军队在越南推进了1300多公里。这是当年美国对越作战完全无法达到的战果。

这一战,让中国继抗美援朝之后,在国际上的地位又上升一大截。

但即便如此,不把越军全部剿灭就走,许世友多少有些不甘心。可为了不让中国在国际上落下一个“侵略”的名声,眼下必须服从中央的命令。平衡利弊之间,老将军在撤军时,下达了三个命令:

第一,部队撤退的途中,对越南城镇的工业设施进行全面拆除;

第二,沿路埋下地雷,防止越军追击;

第三,中国此前援助越南的战略资源,能带走的带走,不能带走的全部就地摧毁。

这三个命令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对越南来说比军事打击还要残酷。

自1955年以来,法国、美国先后侵略越南,胡志明曾千里步行秘密到访中国求救。那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家底也很薄,但对越南,却倾囊相助,各种资助高达200亿美元。

不曾想,越南背信弃义,以怨报德。

许世友将军是个有仇必报的直性子,三个命令,蛇打七寸,让越南的工业基础一夜之间彻底归零,别说什么“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了”,当今,他在亚洲都排不上号。

邓公点将许世友实乃英明之举,他深谋远略,运筹帷幄,真是一代帅才也!

三、邓公劝解当年事,多年心结终释怀

1985年的这次南京相见,令许世友非常高兴。两位老朋友把酒言欢,相谈甚好。但这话题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当年批判张国焘的问题上。这是许世友将军多年的心结。

许世友在红四方面军期间,是张国焘的老部下。但后来张国焘叛变、搞分裂,曾命令许世友去杀害刘伯承和朱德,但许世友在大是大非面前没有含糊,暗中救下二人,他对党的忠诚,天地可鉴。

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6)

但后来,在延安开会批评张国焘的时候,很多同志由于情绪激动,发言时用了“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样的不当措辞,这就把红四方面军都扯进来了。许世友作为红四方面军的老人,当场就拍了桌子。

可他的初衷是不要一杆子把所有人打倒,对张国焘功过的评论也要客观公正。可在很多人看来,这就是维护张国焘。许世友一时想不开,又年轻气盛,就想拉一支队伍脱离组织单干。

很多人因此就认定,许世友是张国焘一党的,要将他一起清除出队伍。

但毛主席认真分析问题,进行了深刻的自我反省,理解许世友的初衷,并向他真诚地道歉。

主席跟许世友私下聊了三个小时,他的人品、胸怀、气魄和能力,都让许世友深深地佩服。

许世友后来对谁都说:“主席真有水平,比老张强!”

但延安开会那件事,却一直成了他的心头病,后来也总有人,拿这个事捅他的心窝子。

小平同志握着他的手安慰道:“在处理张国焘的问题上,你是立了功的,不要再为这个事耿耿于怀!”

老将军听完,眼眶湿润了,几十年的心结,被小平同志几句话化解开来。他端起酒杯,一饮而下,回握着小平同志的手说:“有您这几句话,我死也无憾了。”

四、临终请愿:逝后土葬相伴母亲;邓公亲批:“特殊人物,特殊性格,特殊处理。”

小平同志临行前,摄影记者许家声为他们拍下一张珍贵的合影。这是两位老人此生最后的见面,也是最后的合影。

在小平同志离开后,许世友看着合影感慨:“小平同志其实还比我大两岁,但看起来要比我精神很多呢。我是老了。”

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7)

他十分珍惜这张合影,洗了5张,寄给小平同志一张,自己保留一张,剩下三张送给身边最亲近的工作人员留念。

一个月后,许世友查出已患肝癌晚期。

自知将不久于人世,老将军亲自致信小平同志。信中他说,自己这辈子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唯一亏欠的就是自己的老母亲。

他请求组织特别批准他死后土葬,与老母亲常伴于地下。

战功卓著的开国元勋,这么朴素的要求在我们看来是再普通不过的人之常情。但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时期,这个请求让党中央和邓小平都有些为难。

新中国成立后要破除旧俗,毛主席在1956年就提出以火葬代替土葬的政策。虽然在民间不做强求,但是作为党员,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带头服从党中央的号召。

毛主席在世时,许世友就曾提出过这个诉求。主席也非常了解许世友的性格,理解他的一番孝心,亲口答应了他的请求。

但时过境迁,毛主席已经辞世9年,周总理逝世后不但火化,骨灰都随风飘向祖国的大好河山。再看老将军当下的请求,的确有一些不合时宜。

但邓小平顶住压力,亲批十二个大字:特殊人物,特殊性格,特殊处理。并叮嘱“下不为例”!

1985年10月22日,80岁的许世友将军与世长辞。

他一生征战沙场,几经生死,保家卫国,感天动地。10月31日,南京军区按照党中央的要求,为老将军举办了庄重的遗体告别仪式。

绿色的军装是他毕生从军报国的信念;红色的党旗是他赤胆忠心的荣耀。他生前的好友和部下,都尽量赶来看老将军最后一眼,送老将军最后一程。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经过9天的长途运输,许世友将军的遗体终于回到故乡,河南新县许家洼。

他的老部下,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尤太忠将军,派人在广西的原始森林里寻到了上好的金丝楠木,请最好的木匠赶工为老将军定制了棺木。部队派人小心的在许家祖坟处开穴,按照老将军的遗愿,将他安置在母亲棺下5米处。他将永远陪伴母亲安眠于此。

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邓小平带茅台探望许世友)(8)

去时少年身,归来甲子魂,许世友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正如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总结的十四个字:戎马倥偬数十年,战斗一生谈笑间。

没有老一代中国军人不怕牺牲的精神,就没有我们当下的幸福生活。今天的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英雄前辈。每逢清明,老将军的墓前都会有很多慕名而来的群众前来祭扫,墓碑下整齐地摆满了茅台酒酒瓶,这是前来祭拜将军的群众留下的。

如今国泰民安,老将军可以安息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