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饺子的来历和故事(立冬饺子的故事)

冬至饺子的来历和故事(立冬饺子的故事)(1)

冬至饺子的来历和故事(立冬饺子的故事)(2)

饺子诗

有才何须多开口,万般滋味肚中藏。

有缘伴君三杯酒,相逢一笑齿留香。

立冬,是我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立冬时节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是享受丰收、休养生息的时节。通过冬季的休养,期待来年生活的兴旺如意。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

在我国北方有立冬吃饺子的习俗。这天里,家家户户都吃饺子。另外,除夕,正月初五,立秋,冬至,都要吃饺子。当然,到了今天,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平常日子,只要高兴,随时都能吃饺子。

冬至饺子的来历和故事(立冬饺子的故事)(3)

饺子由馄饨演变而来。三国时期称作“月牙馄饨”,南北朝时期称“馄饨”,唐代称为“偃月形馄饨”,宋代称为“角子”,元代、明代称为“扁食”,清代则称为“饺子”。是东汉时期,南阳医圣张仲景发明。当时称为“娇耳”,是药用的,用面皮包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材用来治病,避免人耳朵上生冻疮,称为“祛寒娇耳汤”。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角子”,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饺子在宋代的时候,传入蒙古。饺子传到了蒙古,饺子在蒙古语中读音类似于“匾食”。随着蒙古帝国的征伐,匾食也传到了世界各地。出现了俄罗斯饺子、哈萨克斯坦饺子、朝鲜饺子等多个变种。

清朝时,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时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冬至饺子的来历和故事(立冬饺子的故事)(4)

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大年三十是旧年和新年之交,立冬则是秋季和冬季之交,交子之时吃饺子。

关于医圣张仲景发明饺子的故事。相传东汉末年,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来辞官回乡。正好赶上冬至这一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饥寒交迫,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伤,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把羊肉和辣椒以及一些祛寒药材放到大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再放到锅里煮,做成“祛寒娇耳汤”分给乡亲们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以纪念这位伟大的名医。

冬至饺子的来历和故事(立冬饺子的故事)(5)

冬至饺子的来历和故事(立冬饺子的故事)(6)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饺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