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刮哪里刮痧的最佳时间和禁忌(刮痧刮出来的是什么)

痧症之名,见于元代以后的医学著作,如明代戴原礼在《证治要诀》中已有卷肠痧(绞肠痧)的记载,并将霍乱中的干霍乱也列为痧症范围。清代郭志邃鉴于痧症发病多、传变快,治不对症,预后不良,乃总结前人有关治痧经验,著专书《痧胀玉衡》,对多种痧症的病因诊治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刮痧出来的痧是什么东西?

刮痧刮哪里刮痧的最佳时间和禁忌(刮痧刮出来的是什么)(1)

痧是什么?是离经之血!

1红痧,潮红是正常的,火红、大红火旺;

2黑痧,寒极至深;

3紫痧,又毒又堵;

4白痧,气血亏虚,湿寒排不出,是最毒的痧;白点痧,严重缺氧,癌细胞活跃;

5花痧,五脏之毒,红为心,白为肺,青为肝,黑为肾,黄为脾;

6 斑点痧,就是那种起疙瘩的痧,老化细胞坏死,代谢不了,堵在我们的体内。

季节病证

感受时令不正之气,或秽浊邪毒及饮食不洁所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病证。又称痧气、痧胀。临床上以突然头晕,头痛,脘腹胀闷绞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四肢挛急,甚至昏厥,唇甲青紫,或于肘窝、俼窝、颈前两旁出现青紫痧筋为特征。常见于夏暑季节,其他季节也偶有发病。必须及时救治。治宜以逐秽、祛暑、化浊、开窍、除湿为原则。

常见症状

痧症有寒热、轻重的不同,应结合发病季节和发病原因,以辨明寒证与热证为要点。

常见的痧症有:

① 热痧。由于暑热秽浊内阻,病变以经脉胃肠壅闭为主。证见突然脘腹闷痛,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口有酸腐臭味,发热头痛,身热不宁,四肢酸楚,或筋脉拘急,舌红苔黄,脉数而濡。治疗以清热、除秽、解痧为原则,常用连朴饮加减,若发热较甚,治宜清热解毒、化浊除秽为主,常用甘露消毒丹加减。

② 寒痧。寒湿中阻,以致阳气被遏,升降失常。证见突然腹胀,腹痛,喜按喜暖,呕恶,肢冷麻木,唇青舌紫,神倦短气,面色苍白,舌淡脉微。治宜散寒除湿、芳香开窍,常用藿香正气散加减。若兼夹暑湿者,可用新加香薷饮,或黄连香薷饮加减。

③ 绞肠痧。暑湿之邪阻遏中焦,以致气机闭塞,上下不通,突然出现上吐下泻,或欲吐不能吐,欲泻不得泻,面色苍白,四肢发冷,腹部剧烈绞痛等症,属痧症之重证。又称作干霍乱(包括西医的霍乱、副霍乱、急性胃肠炎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等)。治宜辟秽泄浊,利气宣壅,常用玉枢丹、行军散、红灵丹等急救。然后再视其证之寒热,辨证治疗。如证见发热,吐泻,泻下物臭秽不堪,腹痛,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见筋脉拘挛者,为热霍乱,即时疫霍乱,治宜清热化湿泄浊,常用蚕矢汤、燃照汤加减;如证见呕吐腹泻,腹痛,泻下物清稀,四肢发冷,苔白腻,脉沉迟,面色苍白,眼眶凹陷,筋脉拘急,为寒霍乱,治宜散寒、燥湿、化浊,常用纯阳正气丸、辟瘟丹、来复丹。

治疗方法

治疗痧症的方法一般可分为三种:

刮痧刮哪里刮痧的最佳时间和禁忌(刮痧刮出来的是什么)(2)

① 外治法。即痧在肌肤,可采用刮痧方法(用瓷碗口边,或用手蘸食油或盐水,在后背正中线及中线两侧,或胸腹部,或颈项自颈至肘窝等部,自上而下,自内向外,沿上述部位轻刮或轻捏,至局部皮肤泛红隆起,或显示紫黑色痧点为止);痧在血络,可采用刺痧方法(用三棱针在委中、曲泽、金津、玉液等有紫青痧筋所在的穴位。或选十宣,直刺放血)。另一种拉痧不多见,食指和中指弯曲并拢拉动脖子两侧靠近肩膀位置筋脉,出现暗红或紫黑色痧点为止。

② 内治法。即痧在肠胃,内服汤药。

③ 内外兼治法。即痧气肆行,不拘表里,内外证均见者,则诸法兼用。

针灸治疗

痧证的针灸治疗一般使用下巨虚、中脘,若呕逆,可加内关;若腹痛比较明显,可加胃俞、肝俞;若便中有血,可加三阴交或地机;若水样大便,可加陷谷或大肠俞;若米汤样大便,可加公孙;若完谷不化,可加梁丘、太白;若大便极臭,可加内庭、太冲;若有脱肛,可加腰俞;若有转筋,或加承山。一般进针后5分钟,腹内疼痛减轻,便意消失,针灸治疗时要注意的是留针时间相对比较长,一般需要30~60分钟左右,在留针过程中还要加强捻转。

痧症病人在急救时应保持空气流通,特别是暑热阻遏的病人,宜保持凉爽。痧症病后饮食宜清淡,以利于脾胃正常功能的恢复。

健康状况

①身体健康者,经过系统的保健刮痧,一般不会出现痧,仅表现为皮肤潮红、局部发热、身体轻松。

②通过出痧部位判断健康状况。凡经络循环线路和穴位区域容易出现痧,提示相应经络所联系的内脏功能病变。比如在背部膀胱经均匀刮拭,心俞穴区出现痧斑或紫痧,则说明心脏功能有异常变化,应提早保健。

③痧象可判断康复程度。若出散痧,颜色浅淡,说明病情较轻,容易康复;若出痧较多而且点大成块,紫色血包等,说明病情较重,多次保健才能康复。

④痧症与出痧不同。痧症是指多发于夏秋之间,因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气或疫疠秽浊毒气所出现的一些病症。如头痛、发热、咳嗽、烦闷、眩晕胸闷、脘腹痞满、恶心呕吐、手足、头面、身体肿痛、指甲青黑等,称之为痧症、痧气或痧胀。

⑤刮痧过程中,局部出现痧迹后改为轻刮法刮,使痧慢慢透发出来,以减轻疼痛,称透痧。另外一些神经肌肉瘫痪之人,刮痧后不易出痧,不可硬刮、重刮,强求出痧,宜多刮几次,痧象自然浮现,说明病情好转,这亦称透痧。

⑥若刮下肢部位出现血包或血管浮起成串,说明静脉循环功能较差,应立即采用轻刮法逆向刮拭,并保护好皮肤,促进血液回流。

刮痧刮哪里刮痧的最佳时间和禁忌(刮痧刮出来的是什么)(3)

基本原因

根据我们临床上的经验,把不出痧的原因归结为四点:

一:气血不足的虚症

气血不足的人因为体质较虚,身体内血流缓慢,即使身体内某个部位有淤滞,堵塞,刮痧也往往不容易出痧,这时候我们不要强求刮痧,刮拭的时候力度要轻,只要刮到毛孔开泄,局部发热就有治疗的效果。

二:服药过多的人不容易出痧:

是药三分毒,长期的服药患者,会早成身体的免疫系统混乱,即使刮拭的部位不舒服,疼痛,也不会出痧

三:脂肪较厚者:

常见与重体力劳动者

四:最好的一种情况:

完全没有亚健康状态,全身健康的人,也是不会出痧的

基本区别

刮痧刮哪里刮痧的最佳时间和禁忌(刮痧刮出来的是什么)(4)

刮痧作为中国传统医疗保健技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但爱美的女性朋友对刮痧是又爱又恨。爱它,因为它可以祛除体内邪气,带来健康;恨它,因为满身的红痧影响了美观。 从中医理论讲,人体感染风、湿、火等邪气后,阳气不能得到很好的宣泄,刮痧可以帮助宣泄邪气,出痧是祛除邪气的必然结果。现代医学认为,出痧是血管扩张至毛细血管破裂、血流外溢,皮肤局部形成血斑的一种表现。如果想让刮痧起到治疗作用必须出痧,这也是衡量治疗效果的标准。想做到不出痧是不太现实的,因为在刮痧过程中,还没来得及处理,痧就已经出来了。如果不出痧,其作用也会打折扣。

退痧小常识刮痧后,皮肤上的黑紫印有碍美观,毛巾热敷、多喝水更易退痧。

退痧的时间长短因体质不同而有区别。体质好的人,一般2天~3天即可消退;体质差的人,一般需要4天~5天。如果刮痧后用热毛巾敷,使身体处于温度较高、较热的环境,可以改善出痧局部血液循环,缩短痧存在时间,加速痧的消退。刮痧后多喝水,可以促进体内毒素的排出。因为刮痧会导致局部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外溢,适当补充液体有利于加速血液循环和代谢产物的排出。

注意事项体虚者不宜刮痧

刮痧效果虽好,但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刮痧也有禁忌,特别是面部刮痧,更需谨慎。

有的人说,面部刮痧会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刮痧的手法很轻不会伤害皮肤。但是面部长粉刺等的人不宜进行面部刮痧,如果消毒不严或操作不当,很容易造成感染。同时,体质虚弱、气血较弱者,有血小板减少等出血倾向的人不宜进行刮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