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沁园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词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满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毛泽东诗词沁园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毛泽东诗词沁园春

词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满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护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一、历史背景

《 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当时,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爆发了"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无产阶级革命出现了新高潮。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反革命势力在革命队伍中暗流涌动,而党内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对革命性质认识模糊,认为当时中国革命是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革命应该由资产阶级来领导,并提出"一切权力归国民党",毛泽东同志洞察到当时情形,在广州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之际,写下了这首词。

二、词文理会

词的上阕,作者由美丽山河中的万物竞争联想到革命的前途、中国的命运,不由感慨万千,不禁向博大的世界发问道:无产阶级革命政权由谁来掌握,中国的命运由谁主宰?词的下阕,作者通过回忆自己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过往的革命经历,展现了博大的革命情怀,即改变旧中国,建立新中国的坚定的革命决心和信心。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寒"既有表面秋寒之意,也暗喻反革命势力和右倾机会主义等对革命将造成危害的因素,同时"独立"展现了秋寒中,独立于桔子洲头的毛泽东革命家的光辉形象。由此句,我们可以想象得到,他的思潮好像北去的湘江汹涌澎湃,滾滾向前,奔腾不息。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表面写实,实际暗含中国工农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即在反革命势力和右倾机会主义将对革命造成危害的情形下,工农运动却正蓬勃兴起,且工农运动的烈火必将燃遍全中国。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作者以"舸、鹰、鱼"的活动,概括地描述了世上万物都在自由地竞争着,通过意境描写启示下文。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承上。由自然物事到革命事业、国家命运。作者由万类万物自由竞争的情境,联想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前途,向大地发出英雄的质问:中国革命的主导权由谁掌握,中国的命运由谁主宰?表现了革命家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伟大气魄!

"携来百侣曾游,"承接上阕,作答。此句指作者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期间,相约志同道合的同学朋友畅游湘江、畅谈国事的一幕,表现了毛泽东及其战友们远大的革命理想。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里,毛泽东回想起在不平凡的斗争岁月里进行的许多革命活动,如搞农村调查,组建新民学会,创办《湘江评论》,领导驱张运动等。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作者是说自己与同学战友当年正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革命斗志旺盛的时候,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指那时与同学战友一道谈论国家兴亡大事,以激扬的文笔揭露黑暗,颂扬真理,无比蔑视帝国主义、反动军阀等一切反动势力。表现了天不怕,地不怕,彻底砸碎旧世界的大无谓革命精神。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者以曾经遨游湘江激越的力量和胆略暗示在革命斗争的大风大浪里战胜风浪,夺取革命胜利的勇气和力量。

全词转承自然,一气呵成。意境优美,气势磅礴。充分表现了毛泽东作为革命家的胆略和气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