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

文|学乐君 原创首发|亲子学乐

现在的孩子有多牛?

最近,一个生气暴走的小男孩,无意间碾压了很多成年人。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1)

7月16日,西藏拉萨一家长带孩子去参观藏域星球天文体验馆。

原本,是想让孩子长见识、开眼界的。

不曾想,孩子知识没学成,倒是生了一肚子的气:

“这个放的啥呀?这是长征5号?”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2)

“分离顺序,芯三级就错了。”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3)

“你把长征5号当成个两级火箭啥意思?”

“这个也不对,你看这个空间站。”

……

最后,越说越来气的小朋友,扔下一句“啥也不是”扭头走了。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4)

而且,更让人震惊的是:

在孩子的吐槽视频刷屏,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新闻宣传中心官方账号“中国军工”对男孩所说的问题一一给予专业回复后,我们发现:

除了“长征5号的确只有两个芯级,没有芯三级”之外,其它吐槽都是正确的。

首先,孩子质疑的那个火箭,确实不是长征5号。应该是长征3号乙,也叫长3B,我们知道的北斗就是用那颗火箭发射的。

“小朋友说的对,这肯定不是长征5号,应该是这个展馆弄错了。”

接着,孩子认为是对的火箭,就是长5,因为它有芯二级,而和它差不多的长5B没有芯二级。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5)

至于分离顺序,虽然小朋友说的三级分离是错的,因为长征5号只有两个芯级,但视频展示中,还是存在“一级分离,有点早抛;整流罩早就应该没了,而且不应该喷火”等问题。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6)

最致命的是,视频中展示的火箭核心舱错误百出,逼得官方下场:

“不怪小朋友吐槽,这核心舱做的简直完全不一样,这个直接报警吧。”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7)

更郑重提出:

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是用长征5B发射的,不是长征5号,且这两个火箭真的完全不一样。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8)

一顿操作下来,涉事展馆可谓是“颜面无存”:

教育孩子的地方,反被孩子给教育了。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9)

不得不说,这小男孩确实够牛。

天文体验馆是科普工作的主阵地!

按理说,出现在那里的每一张图片、每一句说明、每一份注解,都应该是专业、精准、无误的。

但对比之下,这个小男孩拥有碾压天文馆工作人员的知识储备,并像《皇帝的新衣》里的小男孩一样说出真相,学乐君必须给他点个大大的赞。

确实,这群把《孤勇者》舞出圈、像接暗号一样都会唱的小小少年,都是勇敢的,不借谁的光,也能造就自己的城邦。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10)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11)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12)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13)

让成年人惊艳、惊讶、惊呆的孩子,越来越多。

《最强脑王》里,8岁男孩王浩瑜,能够在75秒内完成100个3位数的混合算式,并给出精准的答案,让嘉宾及主持人纷纷石化。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14)

《了不起的孩子》里,5岁的陈雨奇和拿着计算器的昆凌及全场观众同时PK,在昆凌和观众们连题目都没来得及看清记下的时候,小女孩已经在10秒内精准算出了10个四位数的加减法。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15)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16)

B站up主里,小小少年也早已独领风骚,碾压“在人间凑数”的大人。

2018年,分别仅11岁和8岁的承光、承曦兄妹用中英文双语开讲微积分。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17)

2019年,8岁的资深程序员“小学生Vita君”在网上发布编程学习视频。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18)

小学二年级下半学期,他就跟着上海交大的的慕课公开课,学完了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课。

直接让大学生瞬间破防:“小学生就弄了我大学的毕设……”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19)

2020年,6岁的“探索者Ongo”开讲算法,幼儿园还没毕业,说起递归、循环等各种编程知识已头头是道。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20)

虽然拿起清华大学出版、400多页的著名“紫书”《算法竞赛 入门经典》都很吃力,但写起代码已经是轻车熟路。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21)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22)

2021年,初中生“黄埔之星”在网上开讲“英国历史及应该资产阶级革命”,以700多万的播放量直接冲到了全站排行榜第1名。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23)

另一名初中生“ChanSze阿浩”,花300块就组装出一台64G iPhone6plus。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24)

这动手能力,不进电子厂上班简直是太可惜了(并没有)。

这些孩子,尚未完成9年义务教育,但在镜头前的每一次侃侃而谈,都在闪耀自身的光芒。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25)

为什么这些孩子,会对那些“枯燥无趣”的知识如此有兴趣?他们的父母都做对了什么,才培养出了这么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

一是孩子真的喜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学习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败,但只要足够热爱,就不会轻言放弃。

比如“探索者Ongo”,他的妈妈是文科生,对于编程一窍不通,也不明白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会喜欢研究代码。

只不过,她能很明显地感受到孩子学习编程时的快乐,因为他眼里有光,看到图形界面上的小人出现,会控制不住的兴奋无比。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26)

一开始,妈妈录制视频是为了完成幼儿园让每个小朋友轮流当小老师的作业,后来,孩子有了强烈的成就感和表达欲望后,不等爸妈说,他自己就会再三催促家长帮他录视频。

为了更好地学习,他还非常积极地丰富着“字库”,小小年纪就熟读了很多大学生都不愿意看的“天书”。

在他眼里,一切都不是枯燥的、被迫的,而是充满诱惑的、能让其满足好奇心和成就感的“闯关游戏”。

二是家长能及时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所在。

相信很多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都给自家宝贝报过很多兴趣班,其中,有的是孩子一时兴起、三分钟热度;有的是家长代其选择;也有的是孩子真正喜欢并能长久坚持的。

这时候,对家长来说,就要“慧眼识珠”,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和特长所在。

就像在B站讲奥数的“昱博想做数学家”。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27)

一开始,他的爸妈也是让他尝试过很多绘画、乐器之类的特长班,但坚持下来才发现孩子对数学才是情有独钟。

哪怕是和妈妈一起在家自学,小小的他都能教妈妈思路,闯关时,在不少关卡,妈妈第一种思路还没想到,他已经能把第二种思路写出来了。

虐过妈妈之后,还特别喜欢在学校主动找数学老师或同班同学,给他们出题,如果别人解不出来,他就会讲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在他的世界里,数学和做游戏一样好玩。

三是要对孩子的兴趣、特长加以引导和保护。

如果说up主“探索者Ongo”和“昱博想做数学家”的爸妈只是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进行保护,并身体力行、从基础开始学起以求可以跟孩子有共同语言和交流话题,那么,“小学生Vita君”的家长可以说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专业对孩子的兴趣进行了科学引导。

作为曾经参加过1999年、2000年的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的一名全栈程序员,vita的爸爸在孩子4岁时就让他自然而然地接触了第一款编程启蒙游戏:Lightbot。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28)

再大一些,就是《程序员升职记》《70亿人》《异常》等更难一些的游戏,甚至开始引导他写代码。

因为深知算法作为编程基本功的重要地位,还引导vita在保持Swift playgrounds编程课更新的同时,慢慢接触算法和数据结构。比如手写快速幂算法、手画神经网络结构图。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29)

在孩子遇到反反复复解决不掉的bug,怎么改都改不过来,自己都被自己“气死了”之后,也一步步引导,父子俩一起慢慢思考。

他说 :“如果孩子有兴趣,那么我会给一些资源,引导他往上发展。”

事实证明,他的付出确实有所收获:

参加《最强大脑》、生日时收到苹果CEO 蒂姆·库克的祝福、在各种编程比赛中获奖的vita每一次都不负众望……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30)

当然,当“牛娃”当道、“天才”横行,不少人也开始调侃:

中国父母已经配不上中国孩子了。

但其实,这难道不是一个正常现象?

要知道:

发明电灯的是爱迪生,不是他爹;

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牛顿,不是他娘;

比居里夫人成就更高的,也不是她的爸妈。

而且,下一代比上一代更有知识、更具创造力、更有批判意识,是世界变得更好的直接原因。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31)

且在这个时代,各种知识、信息、资讯……在网上都能找到。孩子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依托互联网的力量,想学什么都能找到教程,一不留神就成了知识网红。

但与此同时,这样的孩子对父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为人父母者,也要做三件事:

▶ 充实自己的育儿知识、儿童心理学等育儿所需。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

“我们教育儿童,第一步就要承认儿童是活的,要按照儿童的心理进行。”

如果我们对孩子的心理特征、认知发展规律一无所知,又怎么能很好地与孩子沟通、交流、相处呢?

养育孩子,爱是前提,若能辅以专业,像种花木一样,先认识花木的特点,再依发展规律施肥、浇水和培育,何愁不成材?

作为父母,你不可能变成百科全书,什么知识都能教孩子,但你应该知道,如何去引导孩子。

▶ 引导孩子学习更多“专业”知识。

作为数字世界原住民,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能接触到大大小小的屏幕、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

作为家长,大可引导他们利用手头资源借力而学。

同样花时间看视频,你既可以放任孩子刷抖音,也可以陪孩子看几部高分纪录片。

当孩子对某些内容产生了兴趣,你可以置若罔闻,也可以陪ta去书店找到几本相关的书籍。

哪怕孩子对短视频感兴趣,你都可以借机让孩子了解一下短视频的制作原理,陪孩子一起拍一些短视频。

……

孩子小时候的兴趣,可以内化为一生的内驱力。

但引导工作,只能由父母来做。

▶ 鼓励孩子多学多思、多说多讲。

有一个经典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各种不同的学习模式效率也不尽相同。如果单凭听别人讲授或是阅读,可以记下的内容很少,大约只有5%-10%,如果采用的方式是教别人或是马上运用,则可以记下90%的学习内容。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32)

鼓励孩子多当小老师,当面给爸妈、同学讲可以;录视频的方式也行,只要以教验学,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让孩子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更上一层。

最后,学乐君想以陶行知的一句话结尾:

“人人都说小孩小,小孩人小心不小,你若以为小孩小,你比小孩还要小。”

少年恣意、人才辈出,确实,这是一个不能对孩子小觑的时代。

但育儿,不就是一场修行?

养的是孩子,修的是父母,最终目的,不过是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一个能在天文馆说出“啥也不是”的孩子,头脑中必然知道“如何才对”。

愿我们,都能养出一个能说出“啥也不是”的孩子。

未来,一起加油。

首发链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啥也不是”被官方点赞:当代中国父母,已经配不上孩子了

上海天文馆5岁儿童(小男孩吐槽天文馆)(3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