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过青山是银山(誓把荒山变金山)
来源:【东方烟草报】
“巍巍姚家坡,起步不松脚,人不愿往,鸟不搭窝”,这是当地村民对姚家坡的形容,以此来描述那里的条件之恶劣。姚家坡位于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新建镇,因山上荒芜,无人居住,无水源、无电力,条件非常艰苦。即便山上有几百亩土地,却早已撂荒。
虽是撂荒地,但土地却十分肥沃,非常适合种植农作物,受限于其恶劣的交通条件和地理环境,几十年来,让无数想到此地开荒的村民都望而却步。但偏偏就有这样一位“女豪杰”,不顾家人反对,毅然拿出全家的所有积蓄,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上山开荒,她就是新建镇连续两届人大代表——冷晓芹。
立志为政府解忧、为民增情、为家庭增收的孺子牛
“我们这个地方规模化的产业不多,年轻一些的村民大都已外出务工,虽然也能挣到钱,但却不得不面对丢下父母和孩子不能照顾的困境,每年只能逢春节时与家人短暂相处几天,每当看见那些留守儿童没有父母陪伴,我心里就说不出的难受。于是我想,要是能发展一个产业,留住一批老乡在本地就业,那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了。”冷晓芹向笔者说到,“常规农作物还可以利用农业机械化来代替大部分人工,但烟叶的种植从整地,起垄,移栽,中耕,浇灌,打药,除草,平顶,打叉,采收,烘烤,分级,到最后的交售需要历经十几个流程,大部分都要用人工来解决,正好姚家坡上面有好几百亩土地已撂荒多年,山上光照好,又没有污染,非常适合种植烤烟这类经济作物,只要烟种好了,烟草公司就会按合同进行收购,没有市场风险。如果这个产业搞起来了,就能很好的解决当地村民就业与照顾家庭问题,是一个能够实现双赢的好路子”。
勇于破险阻、开新路、解难题的拓荒牛
冷晓芹的丈夫朱明果介绍,“当初她决定上姚家坡开荒的时候,由于条件恶劣,山上根本没有人居住,上坡的路是泥石路,由于坡太陡,下雨天车开不上去,即使晴天,也要驾驶技术好才开得上去。山上不通水、不通电,要开挖上百亩的撂荒地,还要拉电修路,投入大,风险大,全家人都一致反对。几十年夫妻,我很了解她的性格,只要她下定决心要干的事,就算是十头牛都拉不回,既然如此,那还不如和她共同拼一次”。
于是夫妻二人齐心协力,拿出家里所有积蓄,还向亲戚朋友借了10多万元,租了200亩撂荒地开始种植烤烟。为了赶上生产节令,那段时间,冷晓芹忙得不可开交,一边要组织工人修缮上山的道路,开挖机耕道,一边要协调烤房、电力等生产保障。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努力,在当地政府和烟草企业的支持帮助下,终于拉上了农电,建起了烤房,并整理出150余亩土地,成功赶在移栽季节将烤烟种在了这片撂荒的土地之上。
冷晓芹在自家烟叶地劳作。(王启均 摄)
善于经营、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老黄牛
“农业生产时令性强,特别是种植烤烟,一个环节没有做到位,都会影响最终效益,这几年冷晓芹年均种植烤烟150余亩,每个环节的技术要领她都主动学习,从烟叶育苗到移栽、管理、烘烤再到分级交售,遇到不懂的,她总是虚心请教,耐心钻研,回去以后再把这些技术要领手把手教给工人们。而且,她这个人不仅爱学,还特别肯吃苦,在用工季节,她凌晨五点就起床到山下接工人上山干活,接完工人就要开始为他们准备早饭。虽然很累,但她坚持每一个生产环节管理都亲力亲为,为工人们做示范指导,到了烘烤季节,为了能随时关注烤房温湿度变化,烤出更好的烟叶,甚至连吃住都搬到了烤房。所以近几年来收益都很好,平均每年利润都有20万元以上,最好的一年利润达到了近40万元。”凤冈县烟草分公司新建收购组技术指导员杨昌明介绍道。
冷晓芹烤出的“黄金叶”。(王启均 摄)
“我大娃在镇上读初一,小娃现在才3岁,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要是出去打工了,家里老小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现在好了,在冷大姐这里干活,既有了一份稳定的收入,又可以在家照顾老人小孩。逢年过节的时候,她还会给我们送米送油,她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新建镇太河村村民李小慧告诉笔者。
据悉,冷晓芹每年支付工人工资就有20多万,实打实解决了一部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
冷晓芹夫妇近年来种植烟叶虽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确实费了不少心血,吃了不少苦。但也正是这种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精神和真诚、热心的待人态度,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认可,于是冷晓芹连续两届被选为新建镇人大代表。
冷晓芹在搭建的窝棚里做饭。(王启均 摄)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正是凭着冷晓芹这种勇于破险阻的拓荒精神和说干就干的坚定决心,让撂荒地变成了“黄金地”,以烤烟产业为抓手助推乡村振兴。
本文来自【东方烟草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