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一句话带狗的(一人得道带上狗)

一人得道,带上狗,狗也可能“狗带”!

有没有一句话带狗的(一人得道带上狗)(1)

关于“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版本,最广为流传的应该是王充《论衡·道虚》中的这一个:

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故事说的是汉淮南王刘安礼贤下士,得高人指点,潜修得道。汉武帝派人来抓他,刘安情急之下,喝了丹药,白日飞升。家中的鸡狗吃了药渣,也随他一起飞天成仙。

在现在看来,“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八个字多少带有些贬义的色彩。其中,也暗含了你我都懂的一些无奈。

一个人得道,鸡犬都升天,更何况是昔日恩人?秦国名相范雎知恩图报,但一起“升天”的恩人似乎无福消受那份福祉。

范雎报恩

秦国名相范雎,早年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一次外交活动,二人同行,范雎才华显露,惹来须贾的嫉妒。回国后,须贾诬陷范雎里通外国,魏国相国魏齐不分青红皂白将范雎暴打一通,范雎肋骨断、牙齿落,而后被当做死人卷在席中扔在了茅厕,魏齐还命宾客轮番在范雎身上撒尿——“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

卷在席里的范雎还活着,求助于看守。看守有意放走范雎,就向魏齐请示,把席子里的死人扔掉算了。

范雎暂时脱离了险境。但只有离开魏国,才算彻底安全。范雎逃亡的一路,要感谢两个人,一个是魏国人郑安平,一个是秦昭王的使臣王稽。

郑安平究竟是何身份,与范雎之前有何交情?在范雎落难之时又是如何找到范雎的?这些如今都是历史谜团。史书中只是记载了郑安平听闻了范雎之事,于是带着范雎一起逃跑,隐藏了起来。这时,恰巧秦昭王的使臣王稽出访魏国,顺便替老板秦昭王网络些人才。郑安平假扮差役,侍候于王稽左右。

一日,王稽开口问郑安平,“兄弟手中可有什么人才推荐,愿意与我一同回秦国发展事业?”这一问正中下怀,郑安平回答,“我有一同乡叫张禄(范雎的化名),有经天纬地之才,但因有仇家,只能晚上见面。”在郑安平的安排下王稽见到了范雎,发现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冒险带着范雎回到了咸阳。

范雎这个人,睚眦必报,但也知恩图报。

范雎来到秦国后,受到秦昭王的赏识,官至相国。一天,曾经帮助过他的王稽找到他,说了这么一番话:“不可预知的事情有三件,毫无办法的也有三件。不可预知的三件事是:1、君王突然死了。2、你突然死了。3、我突然死了。毫无办法的事有三件:1.君王死了,而还我没被重用过,你感到遗憾。2、你死了,却还没报答我,你感到遗憾。3、我死了,你还没举荐过我,你感到遗憾。”

这一通话够绕的,但核心意思就一个——你该报答我,给我安排份好工作。范雎秒懂了他的意思,于是向秦昭王推举了王稽,顺便把老友郑平安也一起提拔了。王稽被任命为河东郡守,郑平安为将军——“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三岁不上计。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不仅如此,对于曾经帮助过他的人,范雎也是不吝家财,一一回报。

可是,范雎推荐的这两位恩人,实在不争气。

长平之战秦王任用白起,大获全胜。但是因为范雎与白起有过节,于是范雎向秦昭王进谗言,杀掉了白起。之后,秦昭王任用郑安平,派他领兵攻打赵国。可郑安平反被赵军包围,最后,带着二万人举白旗投降了!

此后二年,河东郡守王稽又因与诸侯有勾结,触犯法律而被诛杀。

虽然,二人之事并未牵连到范雎,但范雎心中惭愧。不久,“因谢病请归相印”,交出相印,辞归封地。

范雎知恩图报不假,可郑安平、王稽被置于与其能力并不匹配的职位,三人一起丢了前途。

有恩当报,可一定是有求必应?一人得道,带上狗,狗就一定能成为天狗吗?

管仲“不谢私恩”

春秋第一名相管仲有一个“不谢私恩”的故事,或许可以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管仲因罪被捕,从鲁国押往齐国。途中,又饥又渴,路过某座小城时,向守疆的小官吏乞求饮食。小官吏非常恭敬地给他喂食。之后,私下里,这个官吏对管仲说:“如果你有幸活着,又发达了的话,能不能给我介绍个好工作啊?”管仲则回答说:“如果真能如你所说,我定会用贤能之人,为何用你?”边城小吏因此怨恨管仲“忘恩负义”,但反过来想想,是否小吏也躲过了郑安平、王稽之灾?

我们常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报恩,也得讲方式。报以钱财,但小心“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报以官职,但要注意其人是否“力有不逮”。

一人得道,带上狗,狗也可能“狗带”!知恩图报,本是一副多么美好的图景,可别好心办了坏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