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信仰智慧专家讲座(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23场)

国学智慧信仰智慧专家讲座(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23场)(1)

2022年9月17日下午,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23场在腾讯会议线上顺利举行。本场讲座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主任陈嘉明教授主讲,主题为“哲学如何使人深刻”。贵州大学哲学学院龚晓康教授主持本次学术讲座。

国学智慧信仰智慧专家讲座(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23场)(2)

讲座伊始,陈教授从英国哲学家培根“哲学使人深刻”这一说法引入,指出哲学作为智慧之学,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研究“真、善、美”这样的根本性的学问。哲学之所以使人深刻,其中的一个方面就在于能够抓住事物的根本,抓住它们之所以可能的根据。这种对根据的把握实际上就是哲学的思想方式。之后,陈教授从哲学提供思想的根据、一与多(普遍与特殊)的根据、像哲学家一样思维三个主要方面展开讨论。

国学智慧信仰智慧专家讲座(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23场)(3)

关于哲学提供思想的根据,陈教授从道德行为、认识活动和文化与社会制度的建构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指出哲学作为一种对事物的根据进行发问与理解的方式,就在相关的活动中展现它的智慧。如关于电车难题中所涉及的道德行为的讨论,陈教授认为不管是按照边沁的“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的功利主义原则,还是康德的道德义务论原则,圣托马斯·阿奎那的“双效原则”,各种做法都有其合理性,也有其局限性,但哲学就是在各种可能性思考中提供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他认为人的认识会受到经验、概念、主体思维等方面的影响,思想的根据从来不是由某个单一方面提供的,休谟、黑格尔和胡塞尔在这方面都有很好的思考。重要的是利用哲学的思考方式吸收有益的结论来解释我们在文化和制度上的相关做法。

国学智慧信仰智慧专家讲座(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23场)(4)

接着,陈教授讨论了一与多(普遍与特殊)的根据。他指出一与多是哲学中一对最基本的范畴,涉及到存在与认识的最根本问题。哲学往往是从最简单的事物入手,把握最深刻的道理,因为这些最简单的事物也是最普遍存在的,因此哲学具有了最广泛的解释力。西方哲学中柏拉图和康德就对“一”与“多”的问题进行了自己的分析。如柏拉图曾思考事物是“一”还是“多”、极端相反的性质怎样在个别事物里相互结合、是否存在某种自在的“相”为事物所分有等问题,陈教授强调柏拉图这方面所探讨的主要就是存在论中事物的“共相”与“殊相”,亦即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问题。而康德关于“一”与“多”的讨论其实就是概念与直观的关系问题,“一”表现为普遍性的概念、范畴,“多”表现为直观。而在中国哲学探讨的一与多问题当中,则主要是要把握作为“一”的普遍的道德行为上的“理”,这是与西方哲学不同的地方。

国学智慧信仰智慧专家讲座(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23场)(5)

最后,陈教授强调要像哲学家一样思维。他认为哲学追问的是真善美之类的道德与认识等的最终根据。无论是中国哲学还是西方哲学,都是要找到一个作为根据的“道”(原则、法则、规律等),都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根本,如中国道德哲学中对天理、良知的追问,西方道德哲学中康德对“人是什么”的追问一样。陈教授还指出了哲学其他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方法论、解释学等,并再次强调既要学会自己思考,也要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思考,前后一致地思考。

讲座临近结束时,陈教授与线上师生就有关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龚晓康教授作了概括性总结和点评,他认为陈教授的讲座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语言生动,举例贴切,学理深刻,对人们更好地理解哲学的思维方式大有裨益。

文字/龚晓康

国学智慧信仰智慧专家讲座(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23场)(6)

国学智慧信仰智慧专家讲座(孔学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第923场)(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